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刘统勋,字延清,山东诸城人雍正二年进士乾隆元年,擢内阁学士命从大学士嵇
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
擢左都御史,疏言:“大学士张廷玉历事三朝,遭逢极盛,然晚节当慎,责备恒多请自今三年内,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转”又言:“尚书公讷亲,综理吏、户两部,兼以出纳王言部中议覆事件,出一言而势在必行,殆非怀谦集益之道请加训示,俾知省改其所司事,或量行裁减,免旷废之虞”两疏入,上谕曰:“朕思张廷玉、讷亲若果擅作威福,刘统勋必不敢为此奏大臣任大责重,固不能免人指摘闻过则喜,古人所尚若有几微芥蒂于胸臆间,则非大臣之度矣今一经察议,人知谨饬,转于廷玉有益讷亲为尚书,固不当模棱推诿,但治事或有未协,朕时加教诲,诫令毋自满足至职掌太多,如有可减,候朕裁定”寻命以统勋疏宣示廷臣。
命勘海塘时运河盛涨,统勋请浚聊城引河,分运河水注海俾水有所泄以江南坝决,命偕署尚书策楞往按合疏言河员亏帑①误工,诏夺河督高斌、协办河务巡抚张师载职,穷治侵帑诸吏上又命清察江南河工未结诸案,统勋疏言未结款一百一十一万有奇,请定限核报又以河道总督顾琮请于祥符、荥泽诸县建坝,并浚引河,命统勋往勘统勋议择地培堤坝,引河上无来源,中经沙地,易淤垫,当罢,上从之三十八年十一月,卒是日夜漏尽,入朝,至东华门外,舆微侧,启帷则已瞑上闻,遣尚书福隆安赍
药驰视,已无及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正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回跸②至乾清门,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而曰:“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①帑(tǎng):古代指钱财或收藏钱财的府库②
跸(bì):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加训示,俾知省改
俾:使,让
B.或量行裁减,免旷废之虞虞:忧虑
C.今一经察议,人知谨饬饬:谨慎
D.命偕尚书策楞往按按:按照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寻命以统勋疏宣示廷臣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B.①若有几微芥蒂于胸臆间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则非大臣之度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其所司事,或量行裁减
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刘统勋刚直、勤政的一组是
①从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
②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转
③请加训示,俾知省改
④讷亲为尚书,固不当模棱推诿
⑤统勋请浚聊城引河,
分运河水注海
⑥合疏言河员亏帑误工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统勋受命到浙江学习海塘工程,掌握了丰富的水利知识,为他后来出色地完成修治运河的重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刘统勋敢于上书直谏,大胆提醒皇上对张廷玉和讷亲进行训示、教诲、抑制,皇上当即应允,并向朝臣宣示处理意见。
C.在河道总督顾琮请求建坝一事上,刘统勋亲自前往考察,审度地势水势,建议搁置顾琮的请求,得到了皇上的批准。
小题5: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臣任大责重,原不能免人指摘闻过则喜,古人所尚(3分)
(2)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3分)
(3)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按:考察)
小题1:(D项都是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A项①介词,“把”;②介词,“因为”B项①介词,“在”;②介词,“从”C项①连词,表承接,“就”;②连词,表转折,“却”)
小题1:(①是刘统勋服从指派学习海塘工程,④是乾隆对讷亲的评价)
小题1:(“皇上当即应允,并向朝臣宣示处理意见”错误,皇上没有马上应允,而是过后不久把刘统勋的奏章公开,拿给朝廷重臣看)
小题1:略
【参考译文】
刘统勋,字延清,是山东省诸城县人,雍正二年中进士乾隆元年,提拔他为内阁学士命他跟从大学士嵇曾筠到浙江学习海塘工程
(后)特授刘统勋为督察
院左都御史,他上书给乾隆帝说:“大学士张廷玉历事三朝,他经历了很多事,然而他的晚年应当谨慎,(因为)别人对他的责备很多请皇上从现在开始,三年内不要特意宣旨提拔重用他,一律停止他的擢升调动”又上书说:“尚书讷亲统管吏部和户部,并且能够下达皇上的旨意部中议论并答复大事,讷亲说一句话别人必须执行,几乎没有心存谦诚、集思广益的想法请皇上给予他一定的教训,让他知道反省并改正错误他所掌管的事务,有的可根据情况给予裁减,以免有耽误、荒废的忧虑两个奏章呈上之后,乾隆回复他说:“朕认为张廷玉、讷亲如果擅自作威作福,刘统勋必定不敢上这样的奏章大臣责任重大,原本就不能避免别人的指责听到别人指出缺点错误就高兴,这是古人所崇尚的如果心存一些不快或嫌怨,那就没有大臣的气度了如今一经审查评议,大家都会明白要谨慎行事,反而会对张廷玉有好处讷亲作为尚书,遇事时固然不应不置可否、推卸责任,但是管理事务有时不得当,朕应时时对他进行教训,告诫他不要骄傲自满至于权职过多的问题,如果确实有可以精简的,等候朕来决定”不久乾隆就下令把刘统勋的奏章公开,拿给朝廷重臣看
乾隆命令刘统勋勘查海塘当时运河暴涨,刘统勋请求疏浚聊城引河,分流运河水使之流入大海使水能够顺利排泄因江南坝决口,命令刘统勋同尚书策楞前往视察两人共同上书说河道官员亏空府库钱屠延误工期,乾隆下诏撤销了河道总督高斌、协办河务巡抚张师载的职务,追究并严厉惩治每个侵吞府库钱财的官吏乾隆又命令刘统勋彻底查办江南河工没有结款的各个案件,刘统勋上书说未结款案件有111万多起,请求规定时间进行核查上报后又因河道总督顾琮请求在祥符、荥泽诸县建筑坝堤,并开挖引河,命令刘统勋前往勘察刘统勋议政时认为应该另选地点建筑堤坝,引河上方没有下水源流,中途又经过沙地,容易沉积,应该搁置顾琮的请求,乾隆皇帝听从了刘统勋的建议
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刘统
勋)死了这一天天刚亮,刘统勋就入朝觐见,当他乘车行至东华门外,(当)车子稍微倾斜,掀开车帷探视时,刘统勋已经双目紧闭乾隆听说此事,(急速)差遣尚书福隆安带着药品快速前往看望救治,(但)已经来不及了追赠刘统勋为太傅,将其牌位放入贤良祠(并赐祭葬),赐谥号“文正”乾隆亲临他的丧礼,看到刘统勋家里俭省朴素的情况,很替他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C、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D、其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急出庄上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缚而杀之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皆杀之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被罪之人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才误耳,今何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段突出了曹操性格上哪个方面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么理解曹操说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结构助词,“的”;
(2)第三人称代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四际渺弥皆大江——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B.上干云霄——干:冒犯,冲犯
C.信造化之尤物也——尤物:漂亮的女子
D.潦缩——潦:积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苏武传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雨雪雨:下
B.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除去
C.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素:向来
D.自分已死久矣分:料想
小题2: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羝乳乃得归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给其衣食其冬,丁令盗武牛羊
C.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效死于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B.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C.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D.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4分)
????????????????????????????????????????????????????????????????????????????
(2)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4分)
????????????????????????????????????????????????????????????????????????????
(3)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B项,去:同“弆”,收藏 。???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D项,都是介词,在。A项,前是副词,才;后是副词,于是。B项,前是代词,他;后是名词,这;C项,前是衬字,无意;后是代词,我。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当然还有一些取巧的方法可供借鉴:找名词、找动词、看标志、注意句式、注意修辞等,断句时应结合上下文,紧紧抓住“曰”“云”“言”等字,切记,常用虚词是标志,常见如下:①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本题,需要先弄清这段话的意思: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骑着马的宦官与驸马争船,把驸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骑着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杀。而后作答。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注意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降”,使……投降;“置大窖中”的省略的介词“于”,译成“放在大地穴里面”;“绝”,断绝,(2)“自苦”,“如此”, 像这样折磨自己。(3)“春秋高”,年纪大了;“亡常”,没有定规;“夷灭”,全家被杀。
【参考译文】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认为这是神在帮他,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苏武擅长纺制系在箭尾的丝绳,矫正弓弩,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品。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圆顶的毡帐篷。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这年冬天,丁令令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穷困。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棫阳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骑着马的宦官与驸马争船,把驸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骑着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杀。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终日若有所失,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 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无以复加!”于是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