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1-25 00:01:4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13分)
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攲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
[注] 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叶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小题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①诗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上片起首四句先写晚年生活的环境和乐趣。秋色已深,菊花开放,霜降来临,词人所住的房子掩映在花木深处,小路盘山蜿蜒而上。这是一幅山居图景,清丽而幽静。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写自己生活的乐趣:若问我为什么就白白地看着那风月流逝,毫不顾及双鬓已经斑白?我会回答是因为留恋如沧海般辽阔美丽的太湖,它映出了青天云霞,明媚绚烂。
小题2:
试题分析:飘泊了一生,足迹遍于天涯,现在回到家里,扫净已荒芜的道路,那松竹茂盛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园。词人回到家中感到喜悦和安慰,所以笔下的家园也显得十分静谧、优美。但在那个国土沦丧,河山破碎的时代,一个胸怀抱国之心的抗金志士,又怎能终老于隐居的山林呢?“却恨”三句,笔锋一转,在隐居之后,词人却时常听到“悲风时起”,这悲风是自然界之风,更是人间悲风,南宋朝廷苟安求和,不愿力战敌人,前线频传战败消息,对他来说,也就是“悲风”。再看到归雁南飞,金兵南下,愤怒之火又在胸中烧起,所以句首着一“恨”字,力敌千钧,倾注了词人的满腔忧愤。这种爱国激情,使他对自己不能像谢安那样从容破敌感到有愧于国家,也对南宋将无良才感到深深的忧虑。虽然退居且愿一享隐居之乐,但他又挂念抗金大计,时刻关注前线,所以一首抒写晚年怀抱之词就表现得感情激越、悲凉、慷慨,充满了爱国忧民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问题。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①花卿,名敬定,当时驻扎成都的一个将官,曾因平叛立过功,自以为功大,骄傲放纵。
(1)全诗四句,前两句写实,后两句写虚。请赏析前两句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颇有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认为借赞音乐,实讽花敬定。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前两句用借代与通感(比喻),将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比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1.词题“代人赋”,所代之人不详,但从词中推测,词中主人公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对这首词的主要艺术手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是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晚望
周?昂
烟抹平林水退沙,碧山西畔夕阳家。
无人解得诗人意,只有云边数点鸦。
[注释]周昂(? -1211),字德卿,河北西路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二十四岁擢第中进士,任南和主簿,迁良乡令,入拜监察御史。因诗坐谤讪罪,谪贬东海十余年。
(1)诗的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诗的三、四句“诗人意”是指什么?为什么说“无人解”而只有“云边鸦”却能解?(4分)


参考答案: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诗词, 回答问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小题1:写旅夜远景的诗句是:
小题2:一、二联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一联和二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小题3:“天地一沙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小题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小题1:一联:


本题解析:
小题1:略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