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古诗词鉴赏(11分)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小题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小题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
小题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小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对此,要认真把握、解读每句诗。第一首诗四句表达的是三层意思,一二两句各一层,三四句表达一个意思。“九日驱驰”是欣然前往的,一句是乘兴而往,二句是讲“不遇又空还”,是怅恼的,“诗思清人骨”又“门对寒流雪满山”,三四句是表达诗人对王侍御的赞叹。解答这类题,注重分析是王道。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理解以及捕捉相关信息的能力。诗四句,每一句都点明隐者的身份。作答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如“识者稀”“哀猿啼处”“樵渔路”“雨满衣”。“城郭休过识者稀”,认识他的人少;“哀猿啼处”,是言他住在深山老林里;“柴扉”,是言他家居简陋;“渔樵路”,是言他过着渔樵生活,是隐也。诗歌是形象化的语言,一些关键的词语还要靠考生的想象才能够把握的,如“哀猿啼处”。
小题3:试题分析:赏析,主要是考查语句的丰富表现力。按照一般的答题思路,般是从手法与表达效果这两个方面着手。本题的题干要求比较明确,单一指向表达效果。因此,可从两个方面来赏析,一是这两句所写的内容,这要具体答出,也就是写出了什么内容。另一方面就是围绕诗歌的主旨或情感来赏析。第一首诗的结句,与诗的第三句是果因关系,是写友人住处的环境,是“诗思清人骨”的原因,也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品性的赞叹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乾道二年(1166年)陆游四十二岁,以言官弹劾谓其“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隆兴通判,始卜居镜湖之三山。
①玉瀣,一种美酒。②《黄庭》,是道经的名称。
小题1:这首词上阕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4分)
小题2: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写了诗人饮酒、竹林漫步、读书、卧榻看山等生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只要把诗词中有关诗人的活动的画面结合起业即可。重点诗句: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根据注释:斟残玉瀣就是喝酒。行穿竹要灵活翻译。还有读《黄庭》,卧看山可理解为躺着看山。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此类题只要找出关键诗句,从中抽取有关画面的词语并进行翻译理解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这道题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不难,陆游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爱国诗人,其壮志未酬的诗歌很多,本诗也一样表达了这种情感。具体答题时,可结合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卷罢《黄庭》老却英雄似等闲等诗句,再结合注释对《黄庭》的注释,可整理出作者的情感。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要知人论事,既要分析诗词的意义,也要结合注释对强对诗歌的理解。有的诗题目可对诗歌主旨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共8分)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小题1:请描绘这首诗中农村生活场景。(4分)
小题2:诗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写得很好,请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田亩草屋,成荫的榆柳,列植的桃李,黄昏的远村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 敬亭山独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贺新郎(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此时辛弃疾被投闲散置已四年。
1.“用典”是辛弃疾词的一大特点。请说出《贺新郎》首句“甚矣吾衰矣”的出处、典故的原意和辛弃疾引用此句所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李白《敬亭山独坐》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出处:《论语》“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原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夕
崔 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小题1:子规是哪种鸟的别名?李白的《蜀道难》中哪两句也是写子规的?(4分)
小题2: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杜鹃。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小题2
本题解析:
小题1:
布谷鸟又称杜鹃,多数居住在热带和温带地区的树林中。古时子鹃、子规、伯劳、谢豹、杜宇、杜鹃都指的是这种鸟。鸟纲,鹃形目,杜鹃科,杜鹃属的统称。其中杜鹃的称呼是源于古蜀国一个美丽而忧伤的爱情传说,传说蜀王杜宇的宰相鳖灵,曾开通三峡,根治了蜀中水患。杜宇遂将王位相让,并化成了杜鹃鸟,每到春天,就要不住啼鸣,鸣声似乎唤人们“快快布谷”,因此被人们又称为布谷鸟。由于啼鸣不止,常常啼出血来,滴下的血就化成了火红杜鹃。后来由李商隐写进了“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千古凄怨的《锦瑟》。当然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正如宋代诗人杨万里一句诗说的,不过是杜鹃花“开时正值杜鹃声”而已。
小题2:
试题分析: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一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然而,这只不过象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于花间,虽然有趣,毕竟虚幻而短暂,醒来之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真如李白诗句所谓“一叫一回肠一断”!这里,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读着这样的诗句,谁能不为异乡漂泊的诗人一洒同情之泪!这一联以景传情,下一联则直接诉说思乡之苦。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