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8—9题。
别滁①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①作者于庆历五年(1045)八月贬为滁州知州,做了两年多地方官。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故为诗人饯行,本诗即写当时情景。
小题1:诗歌第一、二两句写了什么景?气氛怎样?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2:诗歌第三、四两句透漏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歌前两句写了为诗人饯别的场景,(2分)渲染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遇到了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绘画艺术中有“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之说。诗歌的表现同样有疏密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表现的重点,就应从略,使之疏朗;有些东西是表现的中心,就是应详写,使之细密。疏密相间,详略适宜,才能突出主体。请谈一谈你对本诗这一特点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中表达了诗人一种悲喜交集的情绪特点。(1分)喜的是阔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注】本诗为作者元和十二年冬在江州所作,当时作者的弟弟白行简将于次年春天从梓州赴江州,先以信告知作者,这是白居易接到信后答复他的一首诗。
小题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鉴赏尾联运用的艺术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
作者乍喜还愁。(1分)乍喜是因为有得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分析本题应为理解诗歌情感,本题中情感背景为诗人听说弟弟将要乘船到来时的喜与愁复杂情感,喜的是弟弟到来,愁的是乘船途中的艰难与担心。此试题标题分析是一个突破口。
小题2:此题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先分析尾联中“ 不肯向西”的江水,明显将物做人来写,拟人手法。属于主观臆想,想象手法,也属于虚写。另外尾联前半句写诗人有情,后半句写长江无情,以无情衬有情,反衬手法。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听筝
唐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小题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3分)
小题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小题1:本题考查练字,要找最有表现力的字。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夔州歌十首(其九)
杜甫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小题1:杜甫的这首诗气象宏大,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加以赏析。(5分)
小题2:有评论者认为,若将首句的“不可忘”改为“系人思”会更好,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诗中,参天的松柏和如火的云日等意象,庄严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小题1:本题重在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