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1-25 00:07:0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宣城人。儿时侍父士昌及塾师罗王宾仰观星象,辄了然于次舍运转大意。年二十七,师事竹冠道士倪观湖。值书之难读者,必欲求得其说,往往废寝忘食。残编散帖,手自抄集,一字异同,不敢忽过。畴人子弟及西域官生,皆折节造访,有问者,亦详告之无隐,期与斯世共明之。所著历算之书凡八十余种:《方程论》六卷,《弧三角举要》五卷,《历志赘言》一卷等。
万历中利玛窦入中国,始倡几何之学,以点线面体为测量之资,制器作图,颇为精密。学者张皇过甚,未暇深考,辄薄古法为不足观;而株守旧法者,又斥西人为异学:两家之说,遂成隔碍。文鼎集其书而为之说,用筹、用尺、用笔,稍稍变从我法。若三角、比例等,原非中法可有,特为表出。古法方程,亦非西法所有,则专著论,以明古人之精意不可湮没。又为《九数存古》,以著其概。
己巳,至京师,谒李光地于邸第,谓曰;“历法至本朝大备矣,而经生家犹若望洋者,无快论以发其趣也。宜略仿元赵友钦《革象新书》体例,作简要之书,俾人人得其门户,则从事者多,此学庶将大显。”因作《历学疑问》三卷。光地扈驾南巡,遂以所订刻《历学疑问》谨呈。明年癸未春,驾复南巡,于行在发回原书,面谕光地:“朕已细细看过。”中间圈点涂抹及签贴批语,皆上手笔也。
未几,圣祖西巡,问隐沦之士,光地以关中李永、河南张沐及文鼎三人对。上亦夙知永及文鼎,乙酉二月,南巡狩,光地以抚臣扈从,上问:“宣城处士梅文鼎焉在?”光地以“尚在臣署”对。上曰:“朕归时,汝与偕来,朕将面见。”四月十九日,光地与文鼎伏迎河干,越晨,俱召对御舟中,从容垂问,至于移时,如是者三日。上谓光地曰:“历象算法,朕最留心,此学今鲜知者,如文鼎,真仅见也。其人亦雅士,惜乎老矣!”连日赐御书扇幅,颁赐珍馔。临辞,特赐“绩学参微”四大字。
文鼎为学甚勤,刘辉祖同舍馆,告桐城方苞曰:“吾每寐觉,漏鼓四五下,梅君犹构灯夜诵,乃今知吾之玩日而愒(荒废)时也。”家多藏书,手抄杂帙不下数万卷。岁在辛丑,卒,年八十有九。
(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九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经生家犹若望洋者???????? 望洋:仰视的样子,犹“慨叹力量不足”
B.中间圈点涂抹及签贴批语   间:其间
C.上亦夙知永及文鼎?????????? 夙:平素,一向
D.无快论以发其趣?????????  发:激发
2.下列各组句子中,两个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值书之难读者?????????????????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又为《九数存古》,以著其概????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因作《历学疑问》三卷????????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宣城处士梅文鼎焉在??????????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文鼎家学渊源,在父亲的熏陶影响下很小就懂得了一些天文星象知识。同行拜访询问,毫不隐瞒而详细告知。
B.为了让多人从事历法这门学问的研究,梅文鼎写了《历学疑问》一书,皇帝认为该书写得很好,还附贴纸条加了批语。
C.康熙南巡归,特地召见梅文鼎于御舟中交谈很长时间,连续三天如此。皇帝还发表了个人对梅文鼎的评价,肯定了梅文鼎在天文学上的研究。
D.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倡导几何学,梅文鼎既不盲目崇外,也不泥古守旧,而是对西方、中国两者都进行研究,正其得失,为己所用,写成《九数存古》一书。
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法方程,亦非西法所有,则专著论,以明古人之精意不可湮没。(5分)
译文:                                
                                ???
(2)吾每寐觉,漏鼓四五下,梅君犹构灯夜诵,乃今知吾之玩日而愒时也。(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 B项。(“间”是“夹杂”的意思)
2.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
李日知,郑州荥阳人也。举进士。天授中,累迁司刑丞。时用法严急,日知独宽平,无冤滥。尝免一死囚,少卿胡元礼请断杀之,与日知往复至于数四。元礼怒,曰:“元礼不离刑曹,此囚终无生理。”答曰:“日知不离刑曹,此囚终无死法。”因以两状列上,日知果直。
神龙初,为给事中。日知事母至孝。时母老,尝疾病,日知取急,调侍数日而鬓发变白。寻加朝散大夫。其母未受命妇邑号而卒,将葬发引,吏人赍告身而至,日知于路上即时殒绝,久之乃苏。左右皆哀恸,莫能仰视。巡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将闻其孝悌之迹,使求其状,日知辞让不报。服阕,累迁黄门侍郎。
时安乐公主池馆新成,中宗亲往临幸,从官皆预宴赋诗。日知独存规诫,其末章曰:“所愿暂思居者逸,莫使时称作者劳。”论者多之。
景云元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转御史大夫,知政事如故。明年,进拜侍中。先天元年,转刑部尚书,罢知政事。频乞骸骨,请致仕,许之。初,日知将有陈请,而不与妻谋,归家而使左右饰装,将出居别业。妻惊曰:“家产屡空,子弟名宦未立,何为遽辞职也?”日知曰:“书生至此,已过本分。人情无厌,若恣其心,是无止足之日。”及归田园,不事产业,但葺构池亭,多引后进,与之谈宴。开元三年卒。
1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以两状列上,日知果直:正当,在理
B.卫州司马路敬潜将闻其孝悌之迹:这里是偏义复词,指孝顺母亲
C.论者多之:数量很多
D.家产屡空,子弟名宦未立:一无所有,经常贫穷
1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因以两状列上,日知果直?????????挟泰山以超北海
B.卫州司马路敬潜将闻其孝悌之迹???邻之厚,君之薄也
C.日知将有陈请,而不与妻谋???????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D.归家而使左右饰装???????????????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8、下列几句话,全都表现李日知淡泊名利,追求田园生活的一组是(???)
①日知独存规诫???????????????????②频乞骸骨,请致仕
③日知取急,调侍数日而鬓发变白???④归家而使左右饰装,将出居别业
⑤但葺构池亭?????????????????????⑥多引后进,与之谈宴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19、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天授年间,在李日知担任司刑丞的时候,他执法宽缓平和,没有冤案。
B.李日知对母亲极为孝顺,曾因母亲生病,他侍奉不几天,两鬓的头发都变白了。
C.乐安公主的池馆建成之际,唐中宗亲自前去,除了李日知其他随从的官员都准备赴
宴写诗祝贺。
D.李日知归田园后,仍关心青年,多次提领后辈,为朝廷选拔人才。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尝免一死囚,少卿胡元礼请断杀之,与日知往复至于数四。(3分)
②书生至此,已过本分。人情无厌,若恣其心,是无止足之日。(3分)


参考答案:
16、C?? 17、D?? 18、C?? 19、D<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簿。改宣德州司侯。州我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过将军家,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潜使人索其后庭,得羊数十。遂缚其奴系狱,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论。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
正大初,迁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县,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尚书右丞颜盏石鲁与佃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执政者忌之。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诉于世宗,言特立所言事失实。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岁丙午,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壬子岁,复降玺书谕特立曰:
“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锡嘉名,今复谕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特立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
(节选自《元史?张特立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过将军家过:拜访
B.以近族得减死论论:定罪
C.后期如军法如:按照
D.宜锡嘉名锡:赏赐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特立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一组是
①其子匿他舍,捕得之?②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③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④参知政事徒单兀谄事近习,皆当罢黜?⑤世宗宥之,遂归田里?⑥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③④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特立做事很讲究策略,先稳住五将军,再命人暗中搜查,于是,将将军绑起来关进监狱。
B.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向来对读书人不尊敬,故意刁难张特立,令他在三日之内备足军粮器械。
C.由于张特立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贵,致使白撒到金世宗那里告状,他因此解官回到了家乡。
D.晚年,张特立隐居田园,朝代变换也始终如一,被元世祖封为“中庸先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过:经过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古诗阅读
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知莫州任丘县,当辽使往来道,驿吏以诛索破家为苦。介坐驿门,令曰:“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皆帖伏以去。沿边塘水岁溢,害民田,中人杨怀敏主之,欲割邑西十一村地猪①涨潦,介筑堤阑之。民以为利。通判德州,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峄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
入为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张尧佐骤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介与包拯、吴奎等力争之,又请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庭论,夺其二使。无何,复除宣徽使、知何阳。介谓同列曰:“是欲与宣徽,而假河阳为名耳,不可但已也。”而同列依违,介独抗言之。仁宗谓曰:“除拟本出中书。”介遂劾宰相文彦博守蜀日造间金奇锦,缘阉侍通宫掖,以得执政;今显用尧佐,益自固结,请罢之而相富弼。又言谏官吴奎表里观望,语甚切直。  
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帝急召执政示之曰:“介论事是其职。至谓彦博由妃嫔致宰相,此何言也?进用冢司,岂应得预?”时彦博在前,介责之曰:“彦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隐。”彦博拜谢不已,帝怒益甚。梁适叱介使下殿,修起居注蔡襄趋进救之。贬春州别驾,王举正以为太重,帝旋悟,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而罢彦博相,吴奎亦出。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注:①猪,同“潴”,水停聚处。 (宋史:《唐介传》)
5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皆帖伏以去   帖伏:顺从。伏,通“服”。
B.峄怒,数驰檄按诘   按诘:诘责质问。

C.且言将远窜   远窜:向远处逃窜。
D.复除宣徽使、知何阳知:管理
6.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帝怒,却其奏不视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若属皆且为所虏
D.皆帖伏以去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7.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唐介“刚直无畏”性格的一组是
  ①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 ②民以为利③遂劾宰相文彦博 ④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
  ⑤峄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 ⑥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③⑤
8.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唐介是刚直不阿,不畏权势的谏官,他对张尧佐为笼络同党突然任命四个地方官的行为据理力争,毫不考虑个人的安危。
B.从文中可以看出,统治集团内部不乏种种卑劣行径,有的人明哲保身,不敢直言,有的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谋一己之利,相比之下,唐介的精神更显得可贵。
C.皇帝虽几次发怒,但在理智上不能不承认唐介是尽到了职守,还是接受了谏议,直臣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D.唐介的时代,朝廷里仍有些秉公无私的官吏,他们或据理力争,或揄扬直臣,表现了正气,这也是皇帝最终肯定了唐介的原因之一。
9.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又 虑 介 或 道 死 有 杀 直 臣 名 命 中 使 护 之 梅 尧 臣 李 师 中 皆 赋 诗 激 美 由 是 直 声 动 天 下 士 大 夫 称 真 御 史 必 曰 唐 子 方 而 不 敢 名。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
  译文: ?????????????????????????????????????????????????????????????????????
  (2) 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译文: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远窜:贬谪远方
小题2:A却,表转折。B①代词,他的;②表揣测语气。C介词,表被动D连词,表修饰。
小题3:②写百姓得利;④写唐介被皇帝改迁;⑥写士大夫对唐介的敬仰。
小题4:“张尧佐为笼络同党突然任命四个地方官”的说法不对。
小题5:无
参考译文
唐介,字子方, 是江陵人。(唐介)任莫州任丘县知县,正处在辽使往来的道路上,驿吏被辽使勒索以致无法维持生计,苦不堪言。唐介坐在驿站门口,下令说:“不是规定所应该给的,一切都不给。(只要)谁稍微毁坏我们的东西,就把他抓起来。”(辽使)都顺从地离开了。在田边的池塘每年泛滥,毁坏了民田,宦官杨怀敏负责处理这件事,想要划城西十一村的田地作为积水的地方,唐介(主持)筑了堤来拦住洪水,百姓都认为办得好。在德州当通判时,转运使崔峄拿府库里的绢配给百姓,但提高了价钱,唐介扣留文牒不下发,而且交给安抚司指责崔峄。崔峄发怒,屡次发公文责问唐介,唐介不为所动。不久果然不能实行。
  (唐介)入朝担任监察御史里行,又转任殿中侍御史。张尧佐骤然之间被任命为宣徽使、节度使、景灵使、群牧使四使,唐介与包拯、吴奎等极力争谏,又请中丞王举正纠合百官集体在朝廷上向皇上论争,削去了他的两个使职。没多久,又任命张尧佐为宣徽使,兼任河阳知府。唐介对同僚说:“这是皇上要给张尧佐宣徽使这一职位,而借河阳知府这个虚名罢了,我们不能就此罢休啊。”同僚们都模棱两可,只有唐介上言抗争。仁宗对他说:“任命的提议出自于中书省。”唐介趁机弹劾宰相文彦博在蜀州做郡守时制造了一种镶金的绸缎,用这种绸缎通过宦官打通后宫,而得到执政要职;现在重用张尧佐, 是用来加强自己的势力,请求皇上罢免文彦博的宰相职务而任命富弼为宰相。又说谏官吴奎表里不一,看风行事。唐介的话都诚垦正直。
  皇上大怒,推开他的奏疏不看,而且说要把他贬谪远方。唐介慢慢地把他的奏疏读完,说:“我受忠愤所激,即使对我处以烹刑我也不回避。贬谪远方又有什么可推脱的?”皇上连忙召来执政给他们看奏文说:“唐介上疏谈论大事是他的责任。至于说文彦博靠嫔妃的力量做了宰相,这是什么话呢?任用官员,她们怎么可参预呢?”当时文彦博在面前,唐介责问他说:“文彦博应当自己反省一下,如果有这回事,就不能隐瞒。”文彦博拜倒在地,不住地谢罪,皇上更加愤怒。梁适呵斥唐介叫他下殿,修起居注蔡襄连忙向前替唐介开脱 。结果。唐介被贬到春州。王举正向皇上说这种处罚太重,皇上马上有所醒悟,第二天把唐介的奏疏取来,改贬英州,同时罢免了文彦博的宰相之职,吴奎也被贬京外。皇上又担心唐介可能在路上死去而使自己担了杀忠直大臣的名声,就叫近侍大臣护送唐介到任所。梅尧臣、李师中都写诗赞美唐介,从此他的忠直声誉传遍天下,士大夫都称他是真正的御史,称呼他时一定称他唐子方而不敢直呼他的名。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杨喜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乃自刎而死。(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王军壁垓下壁:营垒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跟随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罪:过错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B.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C.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项王瞋目而叱之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小题3:后代诗人多有对项羽的评价,下面评价中对他持否定态度的一项是(3分)
①.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
②.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③.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将杀敌,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C.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八百余人,到阴陵时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3分)
翻译:??????????????????????????????????????????????????????????????????????
(2)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3分)
翻译:??????????????????????????????????????????????????????????????????????
(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4分)
译:??????????????????????????????????????????????????????????????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D

本题解析:
小题1:(“壁”是驻扎的意思。)
小题1:( 两个 “之”不同,前者是 “他们”,后者是 “我”的意思。A项都是“于是”的意思;C项都是 “因为”的意思;D项都表修饰关系。)
小题1:略
小题1:(项羽在垓下时候有八百多人,过淮河后只剩下一百多人。)
参考译文:
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刘邦的汉军和诸侯兵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难道汉军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有美丽的虞姬,一直受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这时候项羽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 骓马不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流眼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边走。”项羽往左走,就陷进大沼泽地中,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羽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打了七十余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未失败过,因而能称霸,拥有天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过错啊。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过错。”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在后面追赶项羽,项羽瞪大眼睛呵斥他,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
这时候,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希望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纵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让
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羽难道内心没有愧吗?于是下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迎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身上也受了十几处伤,于是自杀而死。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