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宣城人。儿时侍父士昌及塾师罗王宾仰观星象,辄了然于次舍运转大意。年二十七,师事竹冠道士倪观湖。值书之难读者,必欲求得其说,往往废寝忘食。残编散帖,手自抄集,一字异同,不敢忽过。畴人子弟及西域官生,皆折节造访,有问者,亦详告之无隐,期与斯世共明之。所著历算之书凡八十余种:《方程论》六卷,《弧三角举要》五卷,《历志赘言》一卷等。
万历中利玛窦入中国,始倡几何之学,以点线面体为测量之资,制器作图,颇为精密。学者张皇过甚,未暇深考,辄薄古法为不足观;而株守旧法者,又斥西人为异学:两家之说,遂成隔碍。文鼎集其书而为之说,用筹、用尺、用笔,稍稍变从我法。若三角、比例等,原非中法可有,特为表出。古法方程,亦非西法所有,则专著论,以明古人之精意不可湮没。又为《九数存古》,以著其概。
己巳,至京师,谒李光地于邸第,谓曰;“历法至本朝大备矣,而经生家犹若望洋者,无快论以发其趣也。宜略仿元赵友钦《革象新书》体例,作简要之书,俾人人得其门户,则从事者多,此学庶将大显。”因作《历学疑问》三卷。光地扈驾南巡,遂以所订刻《历学疑问》谨呈。明年癸未春,驾复南巡,于行在发回原书,面谕光地:“朕已细细看过。”中间圈点涂抹及签贴批语,皆上手笔也。
未几,圣祖西巡,问隐沦之士,光地以关中李永、河南张沐及文鼎三人对。上亦夙知永及文鼎,乙酉二月,南巡狩,光地以抚臣扈从,上问:“宣城处士梅文鼎焉在?”光地以“尚在臣署”对。上曰:“朕归时,汝与偕来,朕将面见。”四月十九日,光地与文鼎伏迎河干,越晨,俱召对御舟中,从容垂问,至于移时,如是者三日。上谓光地曰:“历象算法,朕最留心,此学今鲜知者,如文鼎,真仅见也。其人亦雅士,惜乎老矣!”连日赐御书扇幅,颁赐珍馔。临辞,特赐“绩学参微”四大字。
文鼎为学甚勤,刘辉祖同舍馆,告桐城方苞曰:“吾每寐觉,漏鼓四五下,梅君犹构灯夜诵,乃今知吾之玩日而愒(荒废)时也。”家多藏书,手抄杂帙不下数万卷。岁在辛丑,卒,年八十有九。
(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九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经生家犹若望洋者???????? 望洋:仰视的样子,犹“慨叹力量不足”
B.中间圈点涂抹及签贴批语 间:其间
C.上亦夙知永及文鼎?????????? 夙:平素,一向
D.无快论以发其趣????????? 发:激发
2.下列各组句子中,两个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值书之难读者?????????????????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又为《九数存古》,以著其概????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因作《历学疑问》三卷????????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宣城处士梅文鼎焉在??????????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文鼎家学渊源,在父亲的熏陶影响下很小就懂得了一些天文星象知识。同行拜访询问,毫不隐瞒而详细告知。
B.为了让多人从事历法这门学问的研究,梅文鼎写了《历学疑问》一书,皇帝认为该书写得很好,还附贴纸条加了批语。
C.康熙南巡归,特地召见梅文鼎于御舟中交谈很长时间,连续三天如此。皇帝还发表了个人对梅文鼎的评价,肯定了梅文鼎在天文学上的研究。
D.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倡导几何学,梅文鼎既不盲目崇外,也不泥古守旧,而是对西方、中国两者都进行研究,正其得失,为己所用,写成《九数存古》一书。
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法方程,亦非西法所有,则专著论,以明古人之精意不可湮没。(5分)
译文:
???
(2)吾每寐觉,漏鼓四五下,梅君犹构灯夜诵,乃今知吾之玩日而愒时也。(5分)
译文: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
李日知,郑州荥阳人也。举进士。天授中,累迁司刑丞。时用法严急,日知独宽平,无冤滥。尝免一死囚,少卿胡元礼请断杀之,与日知往复至于数四。元礼怒,曰:“元礼不离刑曹,此囚终无生理。”答曰:“日知不离刑曹,此囚终无死法。”因以两状列上,日知果直。
神龙初,为给事中。日知事母至孝。时母老,尝疾病,日知取急,调侍数日而鬓发变白。寻加朝散大夫。其母未受命妇邑号而卒,将葬发引,吏人赍告身而至,日知于路上即时殒绝,久之乃苏。左右皆哀恸,莫能仰视。巡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将闻其孝悌之迹,使求其状,日知辞让不报。服阕,累迁黄门侍郎。
时安乐公主池馆新成,中宗亲往临幸,从官皆预宴赋诗。日知独存规诫,其末章曰:“所愿暂思居者逸,莫使时称作者劳。”论者多之。
景云元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转御史大夫,知政事如故。明年,进拜侍中。先天元年,转刑部尚书,罢知政事。频乞骸骨,请致仕,许之。初,日知将有陈请,而不与妻谋,归家而使左右饰装,将出居别业。妻惊曰:“家产屡空,子弟名宦未立,何为遽辞职也?”日知曰:“书生至此,已过本分。人情无厌,若恣其心,是无止足之日。”及归田园,不事产业,但葺构池亭,多引后进,与之谈宴。开元三年卒。
1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以两状列上,日知果直:正当,在理
B.卫州司马路敬潜将闻其孝悌之迹:这里是偏义复词,指孝顺母亲
C.论者多之:数量很多
D.家产屡空,子弟名宦未立:一无所有,经常贫穷
1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因以两状列上,日知果直?????????挟泰山以超北海
B.卫州司马路敬潜将闻其孝悌之迹???邻之厚,君之薄也
C.日知将有陈请,而不与妻谋???????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D.归家而使左右饰装???????????????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8、下列几句话,全都表现李日知淡泊名利,追求田园生活的一组是(???)
①日知独存规诫???????????????????②频乞骸骨,请致仕
③日知取急,调侍数日而鬓发变白???④归家而使左右饰装,将出居别业
⑤但葺构池亭?????????????????????⑥多引后进,与之谈宴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19、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天授年间,在李日知担任司刑丞的时候,他执法宽缓平和,没有冤案。
B.李日知对母亲极为孝顺,曾因母亲生病,他侍奉不几天,两鬓的头发都变白了。
C.乐安公主的池馆建成之际,唐中宗亲自前去,除了李日知其他随从的官员都准备赴
宴写诗祝贺。
D.李日知归田园后,仍关心青年,多次提领后辈,为朝廷选拔人才。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尝免一死囚,少卿胡元礼请断杀之,与日知往复至于数四。(3分)
②书生至此,已过本分。人情无厌,若恣其心,是无止足之日。(3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簿。改宣德州司侯。州我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过将军家,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潜使人索其后庭,得羊数十。遂缚其奴系狱,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论。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
正大初,迁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县,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尚书右丞颜盏石鲁与佃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执政者忌之。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诉于世宗,言特立所言事失实。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岁丙午,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壬子岁,复降玺书谕特立曰:
“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锡嘉名,今复谕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特立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
(节选自《元史?张特立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过将军家过:拜访
B.以近族得减死论论:定罪
C.后期如军法如:按照
D.宜锡嘉名锡:赏赐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特立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一组是
①其子匿他舍,捕得之?②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③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④参知政事徒单兀谄事近习,皆当罢黜?⑤世宗宥之,遂归田里?⑥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③④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特立做事很讲究策略,先稳住五将军,再命人暗中搜查,于是,将将军绑起来关进监狱。
B.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向来对读书人不尊敬,故意刁难张特立,令他在三日之内备足军粮器械。
C.由于张特立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贵,致使白撒到金世宗那里告状,他因此解官回到了家乡。
D.晚年,张特立隐居田园,朝代变换也始终如一,被元世祖封为“中庸先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古诗阅读
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知莫州任丘县,当辽使往来道,驿吏以诛索破家为苦。介坐驿门,令曰:“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皆帖伏以去。沿边塘水岁溢,害民田,中人杨怀敏主之,欲割邑西十一村地猪①涨潦,介筑堤阑之。民以为利。通判德州,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峄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
入为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张尧佐骤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介与包拯、吴奎等力争之,又请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庭论,夺其二使。无何,复除宣徽使、知何阳。介谓同列曰:“是欲与宣徽,而假河阳为名耳,不可但已也。”而同列依违,介独抗言之。仁宗谓曰:“除拟本出中书。”介遂劾宰相文彦博守蜀日造间金奇锦,缘阉侍通宫掖,以得执政;今显用尧佐,益自固结,请罢之而相富弼。又言谏官吴奎表里观望,语甚切直。
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帝急召执政示之曰:“介论事是其职。至谓彦博由妃嫔致宰相,此何言也?进用冢司,岂应得预?”时彦博在前,介责之曰:“彦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隐。”彦博拜谢不已,帝怒益甚。梁适叱介使下殿,修起居注蔡襄趋进救之。贬春州别驾,王举正以为太重,帝旋悟,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而罢彦博相,吴奎亦出。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注:①猪,同“潴”,水停聚处。 (宋史:《唐介传》)
5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皆帖伏以去 帖伏:顺从。伏,通“服”。
B.峄怒,数驰檄按诘 按诘:诘责质问。
C.且言将远窜 远窜:向远处逃窜。
D.复除宣徽使、知何阳知:管理
6.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