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漫谈盲目阅读(林非)
我在自己长期的浏览中间,形成了一种粗浅的经验,这就是自始至终的阅读过程,都必须贯彻着充满自觉性的判断,思索和分析自己正在阅读的书籍,究竟是宣扬真实抑或虚假、准确抑或谬误、正义抑或邪恶、美丽抑或丑陋、高尚抑或庸俗?只有养成了这样读书的方法和习惯,才容易发表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来,真正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操。
如果不是从这样的阅读中汇成自己深思熟虑的看法,而是糊涂的追随着别人的爱好和主张,别人炫耀和宣扬什么,自己就亦步亦趋的去阅读,并且不假思索的接受那些可能是谬 误的捧场 ,像这样不开动自己的大脑 ,就如叔 本华所说的“是别人在代替我们的思想”,长此以往“思维能力必将逐渐消失”(《读书与书籍》)。这种盲目而又盲从的阅读方式,只能极大的糟蹋自己珍贵的精力,而无法获得应有的长进。
比如说多年以来,曾经大量的介绍过西方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通过这些书籍可以很好的了解那里文学创作思维的变迁,认识她与19世纪西方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的异同,以及各自的优劣究竟何在,从而有利于拟订如何借鉴其卓越之所在和避免它的阙失和弊端,对于更为开阔和深邃的发展自己民族当前的文学创作来说,无疑是大有益处的。然而从某些表现出来的阅读状况来看却并非如此,尤其是当一种片面的对它进行鼓吹的论调大声高唱时,许多阅读者也就糊涂的盲从着,随之而晕晕乎乎的万分敬仰起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趋势显得十分复杂,总的思想倾向是对于并未摆脱金钱垄断的资本主义文明,异常敏锐的感到苦闷和绝望,从而产生出强烈的逆反情绪,却又在否定理性主义的思潮中,陷于迷茫、惊慌和颓丧的境地。与此相关联的是他们在渲染意识流与象征手法的艺术技巧方面,竭力趋于新奇、变换和微妙的追求,更渲染出了幽冥、怅恍、晦涩和扑朔迷离的境界来,有时甚至将读者对它的艺术鉴赏变成了精神的折磨。当然其中蕴 涵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具有不少正面的意 义 ,然而负面 的影响也比比皆是。如果陷于盲目和盲从的阅读中,肯定有害而无益;而如果充满了自觉性的判断,通过思索和分析去进行阅读,那就肯定会得到重大的收获。
又比如近年以来 ,出现了大批胡编乱造的跪拜讴歌清代帝王的文学和影视作品,通过康熙、雍正和乾隆这祖孙三代许多虚虚实实与炒作不完的故事,把他们编排和颂扬成十分的圣明与崇高,从而又燃起了崇拜专制帝王的顽强情结,比起《国际歌》了“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的理想来,实在是一种可怕的倒退和沉沦。这三个统治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帝王,自然也做过一些好事,如果不是如此的话,那么一部历史简直就更黑暗、荒谬与恐怖了。至于要谈起他们的恶行来,也是有据可查的。仅就他们凭借着专制帝王的独断和横暴,以及通过酷刑和屠杀,分别制造了多少鲜血淋漓的文字狱而言,就异常严重的摧残和扼杀了人们独创的才智和正直的品格,多少人只要还不想豁出性命去抗争的话,就得摆成鹦 鹉学舌的姿态 ,于是满世界都变成了精神萎靡 、思想萧瑟 、死气沉沉的局面。这祖孙三代专制与禁锢的统治方式扼杀了思想的自由与独创,无疑是种下了造成整个国家衰颓、柔弱乃至不能抵御侵略的祸根。如果缺乏这种正气凛然的认识,就很可能被那些磕着响头的作品所腐蚀和俘虏。
在“不良文化倾向 ”大行其道时 ,更应该注意在判断与分析中去进行阅读,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开卷有益。
1、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引用叔本华的话,恰当的说明了缺乏正确阅读品质的实质和后果。
B.作者在第2段里所说的“不假思索的接受那些可能是谬误的捧场”,指的就是第4段里说的对封建帝王的盲目崇拜。
C.作者几次批评“盲目而又盲从”的阅读方式,“盲目”就是自己胡乱的选择阅读作品,而“盲从”就是糊涂的追随别人赶时髦式的选择阅读作品。
D.作者善于使用成语 ,如“亦步亦趋”“鹦鹉学舌”等等,言简意赅,而又生动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E、“甚至将读者对它的艺术鉴赏变成了精神的折磨”,这句话深 刻的阐明了现代主义作品对人们的精神腐蚀。
2、分别解释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
① 正面的意义:
② 磕着响头的作品:
3、作者否定有关清代帝王的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原因是什么?(6分)
4、简要概括作者提倡的阅读品质。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培育一位电影明星,无论从经济成本还是从时间成本看都是昂贵的,一个明星的成长有漫长的过程,还要有天赋和种种机缘。当然还有更为紧要的前提,即明星必须扮演某个角色,借角色而成名,如扮演埃及艳后、扮演安娜·卡列尼娜或特工“007”等。只有作为成功的角色的明星,才能成为生活中的明星。
自从有了电视,情形有了难以料想的变化,明星的概念也大大泛化。一方面从明星生产的角度看,周期更短,速度更快,一部电视连续剧,可以使演员每天晚上出镜,抵得上十来部电影。另一方面,即更关键之点是有了电视和网络,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角色成名,明星可以是扮演自身,就像电视主持人。再例如,姚明扮演姚明,刘翔扮演刘翔。亦即当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可以直接登场,以明星自身的名义登场。由此,电视不仅生产了演艺明星,还生产体育明星、演讲明星,还有大众明星。到了大众明星秀这一步,明星已经不是遥不可及,他们早已脱下神秘的面纱,成为邻家男孩和女孩。当看电视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明星就是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既然明星不一定要扮演某一个角色,明星的门槛就大大降低,明星的大门洞然敞开。
明星是社会流行趣味的代表,这种流行趣味不是由哪一位才趣卓著的人物独自创造出来的,而是由商业文明和大众传媒合谋并通过明星自觉和不自觉的配合,共同创造的。这就是当代电子文化的特征。当代文化的辉煌是工业文明的辉煌、是物质生产技术文明的辉煌,而这些辉煌的替身或者说集合点就是明星。
明星是流行趣味的代表,大众仰望明星,大众在此岸,而明星在彼岸。从此岸到彼岸应该有一段漫长的距离,跨越这一距离,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还要机缘凑巧。但是陡然间,随着电子媒介技术进一步发展和电视娱乐节目,大众能直接参与明星生产,自己当明星,他们参加各类选秀节目,哪怕是只当15分钟的明星。明星秀成为一种社会风潮,不但是青年人跃跃欲试,连成年人和儿童也加入到这一浪潮中,势头汹涌。一旦明星不需要以扮演什么角色为条件,那就星途坦荡,而且是条条大道通明星。特别是有了网络视频,人们不一定要上电视节目才能当明星,也用不着任何资格审查才能踏上明星之路,只需将自己制作的视频制品拿到网络上传播,就有成功的可能,这大大增加了当明星的概率。也难怪,当年麦克卢汉在对比电影和电视时会说:“看电影时,你坐在那儿看银幕,你就是摄影机的镜头;看电视时,你则是电视屏幕。……看电影的时候,你向外进入世界;看电视的时候,你向内进入自己。”正是电视和网络的出现,使影像电子文化成为日常生活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并和日常生活场景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深深地镶嵌在我们的情感和记忆中。就像今天的孩子在若干年后会发现,自己的童年生活早已被细心的父母记录在各类摄像和视频中,自己早就充当了家庭生活的小明星,潇洒地生活在大人们的摄像镜头和屏幕里。(节选自蒋原伦《今夜星光灿烂》,《读书》2011年第2期)
1.下列有关明星概念“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了电视和和网络,明星的生产,变得周期更短,速度更快。
B.电视上的明星,只需扮演自身,不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
C.电视娱乐节目使明星大众化,明星秀成为一种社会风潮。
D.影像电子文化进入家庭日常生活,人人都可以充当明星。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功的电影明星凭借天赋和种种机缘,可以缩短其成长的过程,而不一定要借角色成名。
B.明星的门槛降低,与明星培育的成本无关,主要原因在于上电视不一定要扮演某个角色。
C.创造流行趣味要商业文明和大众传媒合谋并要明星配合,明星则可成为这种趣味的代表。
D.有了网络视频,明星变得不再神秘,人们只要将视频制品在网上传播,就必定成为明星。
3.综观全文,请谈谈你对麦克卢汉所说“看电视的时候,你向内进入自己”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鲁迅和《水浒传》
郑公盾 鲁迅对《水浒传》是肯定的。
鲁迅不但为研究《水浒传》的各种版本费了一番心力,同时,他为寻找陈老莲的《水浒图》也下了很大功夫。他同《水浒传》研究者郑振铎的通信中,曾多次讲到陈老莲的《水浒图》。他十分希望能寻到这个著名的《水浒图》,他说“至于为青年着想的普及版,而且为了对青年负责,应当按照明人的古衣冠来刻画《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介绍《水浒传》”。
以上说明鲁迅对《水浒传》的介绍是十分认真负责的。鲁迅还充分肯定了《水浒传》一书的思想内容。他在《谈金圣叹》一文中指出:“宋江据有山寨,虽打家劫舍,而劫富济贫。”在给许广平的书信中,他也指出:“梁山泊劫富济贫的事,已成为书本上的故事了。”这说明鲁迅充分肯定了《水浒传》所描写的“劫富济贫”这一正义行为。鲁迅肯定了‘《水浒传》里有革命精神”’,肯定李逵也是农民革命家,他惋惜着人们读《水浒传》,但却很少有人真把这部书好好学习,而在黑暗的旧社会里“因风而起的不免是涂面剪径的假李逵”,或者充其量是打滚斗式的“突变”。
鲁迅在他的名著《中国小说史略》中,明确地区别了一般武侠小说同《水浒传》在思想内容上的原则不同之处。指出:‘《三侠五义》之类的旧小说,看来好像有《水浒传》的余韵,而实际上‘仅其外貌,而非精神’。”前者所刻画的人物,充其量是“帮助政府”,而后者——《水浒传》中人物是在“反抗政府”的。
鲁迅正确阐明了《水浒传》能够在中国民间盛行的社会原因。他在为叶紫著的《丰收》一书的序文中写道:“中国确也盛行着《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其原因就在于中国社会还有三国气和水浒气。”所谓中国社会有水浒气,那就是指在旧中国当官的都像强盗一样,为非作歹,借势欺人,对人民巧取豪夺,而且要关便关,要杀便杀,广大人民生活却毫无保障,因此人民对封建反动官府进行不间断地反抗斗争,已蔚为社会的风气。这种风气,就是“水浒气”。这也说明鲁迅十分重视《水浒传》,认为这部著名古典小说不但有历史价值,而且就在鲁迅所生活的时代也还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1.请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鲁迅介绍《水浒传》是认真负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认为《水浒传》“能够在中国民间盛行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建国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这次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久、灾害重4个特点。
这次我国部分地区遭受的异常天气灾害,直接原因可以归结为“一冷一热一湿”。而“拉尼娜”则是与此相关的深层原因。
“拉尼娜”是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于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2007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并持续至今,形成“拉尼娜事件”。“拉尼娜”使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气压减弱,位置较常年偏东,这样就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这是其一。其二,一般冬季影响我国的寒潮有东、中、西三条路径。今年1月份的寒潮主要是从西部侵入我国的。今年冬季,在乌拉尔山地区有一个高压脊,导致这股寒流先入新疆,再沿河西走廊一路往东南方向而来,影响范围极大。其三,由于位于青藏高原南侧的“南支槽”比较活跃,有利于从孟加拉湾和印度洋而来的暖湿气流到达我国南方地区,为强降雪天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降水、降雪都是发生在冷暖气流交汇的地方,孟加拉湾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带来的丰富水汽与西北路径侵袭我国的冷空气先后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交汇,产生了严重的强降雪和降雨过程。同时冷空气造成了严重的低温冷害。
气候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也就是说,一个参数的改变,将导致结果的巨大变化。影响中国冬季气候的主要原因是相当复杂的,“拉尼娜”现象仅仅是影响因子之一。
应对极端天气,气象部门责无旁贷,要做好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监测分析、预报预警和灾害影响评估工作。然而,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冰雪灾害成灾因素复杂,对雨雪预测预报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除了加强建立南方地区的防寒机制,积极做好灾害防御措施之外,还要提高公众对暴风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防范意识,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有关“拉尼娜”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拉尼娜”是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
B.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建国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是“拉尼娜”直接导致的。
C.2007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并持续至今,形成“拉尼娜事件”。
D.“拉尼娜”现象是影响今年中国冬季气候的原因之一。
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对“这次我国部分地区遭受的异常天气灾害”原因的理解,最全面最准确的一项是
A.“拉尼娜”使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气压减弱,位置较常年偏东,这样就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
B.今年冬季,在乌拉尔山地区有一个高压脊,导致这股寒流先入新疆,再沿河西走廊一路往东南方向而来,影响范围极大。
C.从孟加拉湾和印度洋而来的暖湿气流到达我国南方地区,为强降雪天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
D.这次我国部分地区遭受的异常天气灾害,直接原因可以归结为“一冷一热一湿”。而“拉尼娜”则是与此相关的深层原因。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平常年份冬季影响我国的寒潮有东、西、中三路,而今年1月的寒潮主要是西路。
B.孟加拉湾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是通过青藏高原南侧比较活跃的“南支槽”过来的。
C.今年冬天,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有记载以来罕见的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久、灾害重的雨雪、冰冻天气。
D.预防冰雪灾害,既要政府各个部门建立预防机制,又要公众提高对暴风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防范意识。
小题4: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候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一个参数的改变,将导致结果的巨大变化,这根本无规律可循。
B.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冰雪灾害成灾因素复杂,对极端天气的预测预报难度将不断增加。
C.应对极端天气,只要气象部门做好各项工作,政府建立严密的防范机制,公众提高对极端天气的防范意识,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就一定能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D.这次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一定会给我国政府和人民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许多有益的启示。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 疫病是随着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形成规模的聚居而发生的,并往往随着族群迁徙、商贸往来、征战侵略而传播。疫病对人们的社会行为、生活方式、思想与世界观的变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促进了各种社会的转型。
????????在14-17世纪从地中海地区传到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黑死病”瘟疫产生的影响是历史性和世界性的。首先,欧洲西部的封建制度受到沉重打击。“黑死病”涉及地区人口死亡多达1/4甚至1/2,造成了劳动力的奇缺,封建庄园对农奴的人身束缚不得不松弛以至瓦解,封建等级制的土地占有关系也难以维持,人对于自身生命、成就、价值观念在这场瘟疫的冲击中开始发展,人文主义的思潮涌现出来,文艺复兴正是在这个时期兴起的,这也是由于天主教会传统的信条和仪式在瘟疫和死亡面前显得软弱无力,许多人不得不思考自己如何在非常的环境中拯救自己,文艺复兴的思想对他们就有强烈的吸引力,因为它表现了对健康、完美与幸福的向往。
????????瘟疫在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和殖民侵略中起到了更可怕的作用。法国史学家拉杜里称之为“疫病带来的全球一体化”。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随着而来的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入侵美洲,他们带来的疫病成为美洲本地人最大的杀手。美洲本地人在孤立的状态下,对外来的疾病毫无抵抗力,绝大多数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后100年中陆续死亡。这就为欧洲人征服美洲并大量殖民提供了条件,但也造成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后来上千万非洲黑人被运往美洲当奴隶,特别是运到加勒比海、巴西等美洲本地人灭绝殆尽的地方。当然,美洲也将梅毒等疫病传到欧洲,梅毒的出现对欧洲近代性伦理及生活方式也有很大影响。此后,欧洲殖民者对澳洲和大洋洲的入侵,也使当地大多数的居民因其带来的疫病而死亡。欧洲殖民者在全世界的侵略扩张也带来了疾病的全球一体化,它影响到了今天世界人口的分布和“西方人”在其中的优势地位。
????????在世界历史上几次重大转折中,瘟疫都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如果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以正确的方式应对疫病带来的挑战,这个社会与这种文化就会衰亡,反之这个社会与文化就会延续发展。在解开许多古代文明的兴亡之谜时,疫病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社会尽管有了先进的科技与医疗手段,但从艾滋病到“非典”的一系列的疫病流行,说明人类与疫病的斗争仍将继续下去。
????????(选自《新华文摘》2004年第2期)
1.下列不属于“黑死病”造成的影响的一项是(???? )
A.封建庄园中的农奴获得了更多的自由。
B.封建等级制的土地占有关系受到极大冲击。
C.给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D.人们开始产生了对健康、完美与幸福的向往。
2.第三段说“瘟疫在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和殖民侵略中起到了更可怕的作用”,下列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绝大多数美洲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后100年中陆续死亡。
B.上千万非洲黑人被贩运到美洲本地人稀少的地方充当奴隶。
C.梅毒的传入对欧洲近代性伦理及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D.澳洲和大洋洲的大多数当地居民因染上外来的疫病而死亡。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疫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
B.?14~17世纪发生在欧洲的瘟疫动摇了人们对天主教的信仰。
C.欧洲殖民者采用传播疫病的手段实现他们侵略扩张的目的。
D.每个古代社会的衰亡都与瘟疫的流行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美洲瘟疫的流行为欧洲殖民者加速侵略扩张提供了便利。
B.现在人口较稠密的地区在历史上都没有发生过大的瘟疫。
C.如果能正确应对瘟疫的挑战,当时的楼兰国就不会消失。
D.“非典”的流行,说明目前我国的科技和医疗水平还很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