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个字?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色调的场景组成,情感氛围似不协调,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眼是“急”字,一个急字突出了舟行的迅疾,“急”字暗透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使青夷军入居庸(其一)
高适
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
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
【注】①青夷军:唐代戍边军队名称。天宝九载春,四十七岁的高适以封丘尉送兵往青夷军。此诗是当年冬天返回途中入居庸关时所作。
小题1:请简析这首诗颈联的艺术手法。(5分)
小题2: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全诗围绕诗眼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颈联运用拟人(或:烘托、衬托、融情于景、借景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是写因为气候寒冷,泉水流动的声音也显得悲苦,山上的树叶已经干落,十分空旷。这一联的意思十分曲折。上句正面点出“冷”字,但并非诗人直接感受,而是通过泉声的悲苦间接感觉的。连泉水也因寒冷而悲咽,人的寒苦也就不言而喻了。再看山上的树木,也抵挡不住寒威,叶子全部干落了。通过树木的感觉,曲折地传达出人的感觉。这两句都是透过一层,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将瘆人的酷寒,通过水和树,表现得十分曲折深入,给人以一波三折之感。同时,也是对居庸关一带的实景描绘 。居庸关坐落在险峻的峡谷之中,两边峰峦耸峙,一道溪水从关侧流过。诗人从精炼的字句中,展示了形象的画面,透出雄浑苍凉之感。在着力描写居庸关一带的严寒之后,作者抬首瞻望前路,从描写边塞从容地转到描写行役,再一次发出征路遥遥的慨叹 。
小题2:
试题分析: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字眼)。或者说,诗眼,就是指在诗歌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关键的字。诗眼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例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里的“绿”字,就是诗眼。这首诗的特点,就在于把感慨行役中路途的艰难和边塞的寒冷结合在一起,加以形象的描写,使之生动感人。写自己独自行走了很久,在漫长的征途中去时十分艰难,现在回来也十分艰难 。“难 ”,不仅指山路的坎坷崎岖,也包含边地冰雪严寒之苦。不要认为进入了居庸关,就走完了艰险、高寒的关塞,那前面云雾弥漫、冰雪覆盖,路途还遥遥无际呢!写人对气候的感觉,字面上没有“寒”字 ,而读来已觉寒气逼人,真是“不寒而慄”了。王文濡评这首诗说 :“由行役而写到边塞,复由边塞而转入行役 ,意绪环生,如见当日匹,马过关之状。”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__________,不如早还家。(李白《蜀道难》)
(4)独学而无友,则__________。(《礼记》)
参考答案:(1)清风徐来 歌窈窕之章
(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本题解析: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本题本着传统的文诗结合、课内课外结合的原则,设了散文一题,诗词两题,课外一题。
“名句默写,,要求考生默写的都是沿用至今、仍然有生命力的句子,难度不大,突出文化经典对学生成长的精神价值,避免为默写而默写之嫌,这对平时教学有很好的导引作用。就出题选择点来看,诗、词、文皆考,课内外兼有,命题思路比较稳定。名句名篇默写要重在平时,重在课内。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问题。(8分)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①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②,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③急为破幽燕。
【注】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小题1: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小题2:第三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塑造诗人形象?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四层含意:一写远离家乡,“一别四千里”,恨离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诗颔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思家忆弟(思乡念亲)的行为和情态,属于细节描写,联系相关词语加以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①“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
②村行过程中诗人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2分)
参考答案:①诗句写出了景物静寂的特点,运用了动静结合(答“以动衬静”、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