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2-02 02:26:3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元曲,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湘阴道中①
赵善庆
山对面兰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②败柳。
[注]?①湘阴:县名,今属湖南。②传黄:即转黄。
古人素有悲秋传统,而这首曲子一洗历来悲秋的格套。请结合全曲作具体分析。(5分)


参考答案:1)从选取的意象(或从景情关系)看,堆满山峦的“兰草”,茂盛


本题解析:(前3点任答两点,分析合理,可得满分。第4点不作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余干旅舍①
唐?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小题1: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烘托出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小题2:全诗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变化过程 ,请写出。(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首联描绘了一副秋天的西风落叶图,烘托了诗人情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刘长卿喜欢用“摇落”这个词入诗,它使人自然联想起《楚辞·九辩》中的名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而在眼前浮现出一幅西风落叶图。
这首诗开头写诗人独自在旅舍门外伫立凝望,由于草木摇落,整个世界显得清旷疏朗起来。淡淡的暮色,铺展得那样悠远,一直漫到了天的尽头。原先那一片茂密的青枫,也早过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佳境,眼前连霜叶都变得稀稀落落,眼看就要凋尽了。这一番秋景描写,既暗示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又烘托了诗人情怀的凄清冷寂,隐隐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
小题2:
试题分析:这首五言律诗,在时间上由看得见“枫叶稀”的日暮时分,写到夜色渐浓,城门关闭,进而写到明月初上,直到夜阑人静,坐听闺中思妇捣寒衣的砧声,时间上有递进。这表明诗人在小城旅舍独自观察之久,透露出他乡游子极端孤独、寂寞的情怀和思乡情绪逐渐加浓,直到“乡心正欲绝”的过程。而诗笔灵秀宛转,把这种内在的层次,写得不着痕迹,非细心体味不能得。一首小诗既有浑成自然之美,又做到意蕴深沉,这是十分难得的。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王珪[注]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此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惨遭失败,有感于此,遂作此诗。
(1)首联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和颈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观全诗,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点题,点明时间、地点;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采桑子(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小题1:词的上阕有“恨君不似江楼月”,而下阕又有“恨君却似江楼月”。这是否矛盾?(5分)
小题2:本词在写作上的特点是什么?试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不矛盾。上阕是从“相随无别离”的角度“恨君不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感情的分析。同样都是“恨”,可是前者恨“不似”,后者恨“却是”,看起来似乎非常矛盾,其实,要理解这个问题就要分析月亮的特点多样性,主人公恨君不像月亮“只相随无别离”——永远陪伴自己,永不分离,同时又恨君像月亮那样“暂满还亏”——团圆是短暂的,亏损却是长久的。无论是恨还是不恨都表达了主人公对君经常分离的无奈之情和思念之情。看似矛盾的句子,其实表达的思想是统一的,体现了辩证思维中的对立与统一。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解答这种类型题时,要先点出手法,并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染。写景诗常用表达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其他表达技巧有抑扬、对写等。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第14题。(8分)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注释】①已滞:谓羁留甚久,悲于长江,故江水也因之而不畅。
②高风:指秋风。????③晚,指晚秋。
⑴从一、二句中的哪两个字,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   、   
                                        ?
⑵三、四句的写景有何作用?(4分)
答:                                     ???
                                         


参考答案:(1)“悲”“念” (各1分)
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羁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