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颍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
(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高一语文第3页(共7页)?????????????????????????????????????????????????????????????????????高一语文第4页(共7页)
?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迫洛阳???????迫:逼迫 A.有牧人御众之才?牧:统治 C.引耿弇等五营击之?????引:带领 B.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修:美好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恂乃戮之于市 A.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恂遣谷崇以状闻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卿今为吾行也 C. 行将为人所并
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 D.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2.下列句子中反映寇恂机智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 ②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 ③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 ④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 ⑤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⑥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 ③④⑥ 1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敌人强大,河内重要,寇恂文武兼备,光武才任命他做河内太守。 B.寇恂为了国家利益和不激化内部矛盾,才不想和贾复相见。 C.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就在于他出言不逊,触犯了寇恂的尊严。 D.寇恂与贾复矛盾的最终解决是因为光武帝出面调解。 1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3分) 译文:????????????????????????????????????????????????????????? (2)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3分) 译文:?????????????????????????????????????????????????????????
2、阅读题 阅读下列《论语》《孟子》选段,回答后面问题(6分)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论语·季氏》第13章)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 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第4章) 小题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抗认为孔子有私心,伯鱼应该从他那学到了很高深奇异的学问。 B陈抗通过与伯鱼交谈,知道孔子没有私心,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C咸丘蒙觉得“诗”中所说并不能完全解释现实中的实际情况。 D孟子认为咸丘蒙拘泥于文字而曲解了“诗”的意思。 小题2:对于“诗”,孔子和孟子的观点有什么不同?(3分)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赠光禄少卿沈公传???(明)徐渭 青霞君者,姓沈名炼,字纯甫,别号青霞君。生而以奇骛一世。始补府学生,以文奇。汪公文盛以提学副使校浙士,得君文惊艳,谓为异人,拔居第一。嘉靖辛卯,遂举于乡,戊戌,成进士。始知溧阳,以政奇。御史惮之,卒得诋,徙茌平,再徙清丰。 已乃擢经历锦衣卫,以谏奇。庚戌冬,虏入古北口,抄骑至都城,大杀掠。时先帝仓卒集群臣议于廷,大官以百十计,率媕婀①不敢出一语。君独与司业赵公贞吉,历阶抵掌相倡和,慷慨论时事。严氏党执格之,君遂抗声诋严氏父子。又上疏请兵万人,欲出良、涿以西护陵寝,遮虏骑使不得前,因得开都门,通有无便。不报。无何,又上疏直诋严氏十罪。有诏廷杖君五十,削官。 徙保安为布衣,以戆奇。当是时,君怀愤之日久,而忠不信于主上。乃削木为宋丞相桧象,旦莫射捶之,随事触景为诗赋文章,无一不慨时事,骂诃奸谀,怀忠主上也。当是时,边人苦虏残掠。而杨顺者方握符镇宣、大,虏杀人如麻,顺不敢发一矢;虏退则削汉级,以虏首功上。君飞书入辕门,数顺罪。顺痛忌之,承严氏旨,日夜奇构君。及甲寅,虏复寇大同右卫,顺计不出前辙,君飞书益急。而君在边久,尝思结客以破虏,或散金募土人豪宕者为城守。保安饥,又散金市远粟,粥僧舍,活万余人。顺谓诸事非放逐臣所宜为,可以判构君,遂与御史巡宣、大者路楷会疏入告君判状。严氏父子从中下其事,弃君宣府市,连坐死者五人。既又驰捕其长子襄,械抵宣府杖系,糜且死。会给事中吴公时来疏上,有诏逮顺、楷,襄得免戍,时丁巳秋月也。 先帝始再听谏臣邹公应龙、林公闰等说,悟向者严氏奸罔,斩世蕃西市,夺嵩官,籍其家。再逾年而先帝崩,遗诏录嘉靖以来言事得罪者,君得赠光禄寺少卿,荫子一人。今上立一年,襄复疏父冤,顺、楷坐死。上感君戆,为制文,命省臣祭其墓。????????????????????????????????????????????????????????????? (节选自《徐文长三集》) 注:①媕婀(ān ē):没有主见,依违随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御史惮之,卒得诋诋:毁谤,污蔑 B.当是时,边人苦虏残掠苦:为……所苦 C.可以判构君构:设计陷害 D.夺嵩官,籍其家籍:登记户籍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沈炼“奇异”的一组是 (3分) ①生而以奇骛一世????????????????????②有诏廷杖君五十,削官 ③削木为宋丞相桧象,旦莫射捶之?????????④君飞书入辕门,数顺罪 ⑤尝思结客以破虏???????????????????????⑥顺谓诸事非放逐臣所宜为???
A.③④⑤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①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面对虏寇疯狂的烧杀抢掠,朝廷紧急商议应对之策,数以百计没有主见的大官们,均不敢发一言,只有沈炼和赵贞吉互相应和,慷慨陈词。 B.沈炼被削去官职后,迁徙到保安为普通百姓,因为得不到朝廷相信,于是愤慨时事,大骂呵斥奸谀之人,对皇上也不再似以前一样忠心。 C.任凭敌虏杀人如麻,杨顺都不敢放一箭,敌退后,竟用汉人首级向朝廷邀功;沈炼多次飞书到军营大加指责,另一方面积极思考破敌之策。 D.先帝两次听到谏臣的劝说后,明白严家父子奸邪陷害他人,于是罢免了严嵩之官,并在西市斩杀严世蕃;沈炼也有一子获得世袭的官爵。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 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①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材料二: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④,心善渊⑤,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注释:①启子比德:启发君子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②所恶:不喜欢的地方。③几于道:接近于道④善地:低下之地。⑤心善渊:心胸善于保持沉默,就像深渊一样。后面的几个“善”都是“善于”的意思。 小题1:孔子和老子都不满足于纯粹的观赏自然,而是试图沟通水之美与人类道德精神的内在联系,以探求水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并由此推衍出立身处世的道理和准则。试根据以上两则材料,比较一下当人处于逆境时,儒家和道家的处置方法有何不同。(6分) 小题2:比较孔子和老子笔下的水,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述理由。(6分)
5、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夺:改变。 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吊:慰问。 C.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除:授官。 D.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薄:落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