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题文】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总有一天我变成一棵树
(台湾)纪弦
总有一天,我变成一棵树。
我的头发变成树叶;两腿变成树根;
两臂和十指成为枝条;十个足趾成为根须,
在泥土中伸延,吸收养料和水分。
总有一天,我变成一棵树。
我也许开一些特别香的、白白的、小小的花。
结几个红红的果子,那是吃了可以延年益寿的。
但是我是不繁殖的,不繁殖的,我是一种例外。
我也许徐徐地长高,比现在高些,和一般树差不多,
不是一棵侏儒般矮小的树,也不是一棵参天古木。
我将永远不被移植到伊甸园里去,
因为我是一棵上帝所不喜欢的树。
A.本诗是一篇追求独立人格的宣言。诗人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勾画出一个平凡而富有个性的形象,道出深藏于心的渴求。
B.诗的第一节,细致地描绘了“我”变成“树”的具体过程,意在强调“完整的品格”。树扎根泥土暗喻我扎根于生活,显得脱俗而又不遁世。
C.最后一节,表现出只求平凡,不求超卓的“树品”。而“我是一棵上帝所不喜欢的树”一句,实为展现“自我”的神来之笔。
D.第二节,写了“树”欲有益于人的共性和追求自我的个性。“小小的花”“红红的果”为人们提供缕缕清香的丝丝甘甜,只是不愿“繁殖”,不愿给人更多好处。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6分)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①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文翁:汉景帝时为郡太守,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1)这首诗的首联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景的?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请简要概括。(3分)??????????????????????????????????????????????????????????????????????????????????????????????????????????????????????????????????????????????????????????
(2)这首诗是唐人送别诗中的佳作,造意新奇。请简要概括诗意,并分析“新奇”之处。(3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这首词描写了钱江涌潮的壮丽景象,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词中的“弄潮儿”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后面问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骈文是一种和散文相对的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它的最大特点是讲究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
B.词,最初称“曲子词”,是配乐的,后来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又称“诗余”或“长短句”。词都有乐调,叫词牌。每一种词牌在段数、句数、每句字数、韵律、句式、声律方面均有严格规定。根据词中某一句的字数、声律,便可推知它属于什么词牌。
C.在我国文学史上,常有作家并称的情况,如李贺和杜牧被称为“小李杜”,苏东坡和辛稼轩被称为“苏辛”。宋词有两种主要的艺术风格。“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易安和幼安分别指李清照和辛弃疾
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