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2-02 02:43:5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1)一开篇诗人就写“花”,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这首诗的精华在哪一联?精华所在处充分体现出诗人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情操?


参考答案:
(1)颈联是这首诗的精华之所在。体现出诗人有志而无奈


本题解析:
(1)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所用的手法与之十分相似,以名诗为范解答之可也。
(2)精华多出自立意,诗人可贵之处在于“思田里”,“愧俸钱”,范仲淹曾感叹道:斯为“仁人之言”也!朱熹则盛赞其“贤矣”,而沈德潜则称之为“不负心语”。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子 规【注】
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小题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小题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8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解答这个字,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小题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形象的把握。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作者所选的意象——子规、贪夫、远客、锦水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乡难归。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8分)
咏笼莺
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
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
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小题1:这首咏物诗描写笼莺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为什么这样写?(4分)
小题2: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堪称点睛之笔,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采用了反衬的手法(要点“反衬”或“衬托


本题解析:
小题1: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人将“笼莺”在“雕笼”与“梁间燕”和“井上桐”的自由自在进行对比。“恨”直抒胸臆。
小题1:“空”在古诗词中比较常见,如“隔叶黄鹂空好音”“潮打空城寂寞回”“塞上长城空自许”,均为“白白地”的意思,结合这首咏物诗的创作背景(诗人遭际)可知,“空”是对作者失去自由、渴望自由而不得的无奈的写照。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题。(7分)
郊行
王安石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注]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注]芦箔:养蚕器具,用芦苇编织成的席子或筛子,蚕可在上面吐丝织茧。
小题1:请对“柔桑采尽绿阴稀”中的“稀”字作赏析。(3分)
答:????????????????????????????????????????????????????????????????????????
????????????????????????????????????????????????????????????????????????????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稀”字写出了桑叶被采摘后树阴稀疏的特点,它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从“尽”可知,“稀”在诗句中是稀疏的意思,与“肥”相照应,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蚕农的丰收。
小题2:
试题分析:一些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衬托等等。在答题时,要反复品读词,整体感悟词的意境,找到一些关键词来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前两句蚕农的丰收,与后两句的饥荒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统治者剥削压迫百姓的不满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