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题文】下面这首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的形式是( )
桃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小题。
桂州腊夜?????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注1]。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注2],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赊:长、远。 漏:古时滴水计时的工具。
小题1:有人认为诗歌颔联中,有一字表意极佳,请选出并加以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小题2:诗歌的颈联写景角度有什么变化,简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颔联中的“寒”字表意极佳。(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三四两句写三更以后诗人凄然入睡,可是睡不安稳,进入了一种时梦时醒的朦胧境地。前句说醒,后句说睡。“雪声偏傍竹”,雪飘落在竹林上,借着风传进一阵阵飒飒的声响,在不能成眠的人听来,就特别感到孤方凄清。这把南寂寒夜的环境气氛渲染得很足。那个“偏”字,更细致地刻画出愁人对这种声响所特有的心灵感受,似有怨恼而又无可奈何。“寒梦不离家”,在断断续续的梦中,总是梦到家里的情景。在“梦”之前冠一“寒”字,不仅说明是寒夜做的梦,而且反映了诗人心理上的“寒”,就使“梦”带上了悄怆的感情色彩。
小题2:
试题分析:
五六句叙时断时续的梦大醒以后再不能入睡时的情形。“晓角分残漏”。写所闻。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残漏指夜将残尽时的更鼓声。天亮后号角一响,更鼓声歇,表明长夜过去,清晨来临。“分”,是以听觉上的不同,反映时间上的划分,透露了诗人梦断以后闻角声以前,一直眼睁睁地躺在床上耳闻更声,其凄苦之情可知。“孤灯落碎花”写所见,青灯照壁,诗人长时间地望着那盏孤零零的昏暗油灯掉落着断碎的灯花。“孤”字既表现了诗人环境的冷清,也反映了他主观感受上的寂寞。此联通过一闻一见,把作者的乡思表现得含而不露,情在词外。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2.以下对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强调了弹者和听者都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3.分析“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对描写音乐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最后诗歌用“东船西舫悄无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诗歌鉴赏:(20分)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戎昱,唐代诗人。荆南人,登进士第。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建中中,为辰、虔二州刺史。集五卷,今编诗一卷。
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题目中能涵盖全诗内容的词语是??????。(4分)
2)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
3)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1)七绝?? 2)别
2)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后面题。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偶题
张良臣
谁家池馆静萧萧,斜倚朱门不敢敲。
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
小题1:两诗在写景上有何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两诗的三、四句都在咏春,都是描写杏花的特写镜头,构思大体相同,艺术却有高低,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两诗前两句都在叙事中写景,张诗以“不敢敲”渲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把握诗歌意境的基础上,从中找出描写景物的关键词诗句进行分析不同之处。在回答题时,先把两首诗都把叙事、写景融为一体的特点写出来。在关键词方面,要从叶诗“小扣”的衬托方面回答;张诗,要从关键词“不敢敲”的渲染气氛方面来回答。
小题2:
试题分析:除了感悟整首诗歌的意境之外,此题要从描写杏花的用词以及方法方面去比较哪一种用词表达效果更好,然后组织答案。如叶诗中的“出”给人动态感,张诗中的“斜”给人静态美;叶诗“一枝”给人以画面感,远比张诗“杏花梢”富于神韵。在组织答案时,要从动态感远比静态美更富于诗意、活性方面来写。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