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2-02 03:00:0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故(前一个“圣”是名词,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圣明)
B.六艺经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是故:因此)
D.爱其子,择师而之(教:教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白诗集》后序
[宋]曾巩   《李白诗集》二十卷,旧七百七十六篇,今千有一篇,杂著六十篇者,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次道既以类广白诗,自为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
  盖白蜀郡人,初隐岷山,出居襄汉之间,南游江淮,至楚观云梦。云梦许氏者,高宗时宰相圉师之家也,以女妻白,因留云梦者三年。去之齐鲁,居徂徕山竹溪。入吴,至长安,明皇闻其名,召见以为翰林供奉,顷之不合去。北抵赵、魏、燕、晋,西抵歧、邠,历商於,至洛阳,游梁最久。复之齐鲁,南浮淮泗,再入吴,转徙金陵,上秋浦、浔阳。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明年明皇在蜀,永王鳞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璘迫致之。璘军败丹阳,白奔亡至宿松,坐系浔阳狱。宣抚大使崔涣与御史中丞宋若思验治白,以为罪薄宜贳,而若思军赴河南,遂释白囚,使谋其军事,上书肃宗,荐白材可用,不报。是时,白年五十有七矣。乾元元年,终以污璘事长流夜郎,遂泛洞庭,上峡江,至巫山,以赦得释。憩岳阳、江夏,久之复如浔阳,过金陵,徘徊于历阳、宣城二郡。其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过之,以病卒。年六十有四,是时宝应元年也。其始终所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
  范传正为白墓志,称白“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遏胜景,终年不移”,则见于白之自叙者,盖亦其略也。《旧史》称白山东人,为翰林待诏,又称永王璘节度扬州,白在宣城谒见,遂辟为从事。而《新书》又称白流放夜郎,还浔阳,坐事下狱。宋若思释之者,皆不合于白之自叙。盖史误也。
  白之诗,连类引义,虽中于法度者寡,然其辞闳肆隽伟,殆骚人所不及,近世所未有也。《旧史》称“白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余以为实录。而《新书》不著其语,故录之,使览者得详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广:增补
B.以女白——妻:嫁给
C.系浔阳狱——坐:因为
D.上书肃宗,荐白材可用,不——报:回复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体现作者重新编辑《李白诗集》或写下这篇序文原因的一组是(???? )
①《李白诗集》二十卷,……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
②次道既以类广白诗,自为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
③其始终所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
④白之诗,连类引义,……近世所未有也
⑤《新书》又称白流放夜郎,……,皆不合于白之自叙
⑥《旧史》称“……”,余以为实录。而《新书》不著其语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诗集》原有七百七十六篇,后经宋次道增补,成为一千零一篇,杂著六十篇。作者就是在宋次道编本的基础上予以重新排序编订的。
B.李白是唐代蜀郡人,曾经隐居山中,后来广泛游历,先后到过荆楚、齐鲁、洛阳、浔阳、宿松等地,有时“一日千里”有时“终年不移”。
C.在安史之乱中,李白曾经在永王李磷帐下为幕僚,也正因此被流放夜郎。遇赦回到浔阳,又因故被关进监狱,是宋若思最终释放了他。
D.李白的诗,虽然大多都不符合当时诗歌创作的法度、规范,但其诗词句博大奔放,隽永奇伟,表现出奔逸的才气,宏伟奔放的志向气概。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始终所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C
4.(1)我得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少长咸(都)/??畅叙情(幽深内藏)/感慨之(附着)?/?之于怀(比喻)
B.群贤至(全)/??山峻岭(高)/终于尽(至,及)/??坐其次(排列)
C.茂林竹(修整)??/人之相(交好)/修短随(变化)?/?其一也(情趣)
D.清流激(急流的水)?/?得于己(一时)/之所欣(一向,向来)??/ 叙时人(一个个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飙发凌厉②,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
卒时,葛帏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选自《明史·海瑞传》,有删改)
注:①脱粟:糙米饭。②飙发凌厉:气势猛然。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老仆蔬自给艺:种植
B.会高拱掌吏部,素瑞衔:怀恨
C.执政阴之沮:沮丧
D.而哭者百里不绝酹:祭奠
小题2: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3分) ( ??)
①发橐金数千,纳之库????????②属吏惮其威????????????③力摧豪强,抚穷弱?
④瑞遂谢病归????????????????⑤瑞以身矫之????????????⑥有寒士所不堪者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海瑞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他穿布袍吃粗粮糙米,即使为母亲祝寿也才买了两斤肉。他死时挂的还是葛布帷帐,用的也是破烂竹器。
B.海瑞巡视应天十府时,很多贪污的人自动离职,显赫权贵人家把大门漆成黑色,任江南织造的宦官也减少了车马随从。
C.海瑞推行政令雷厉风行,又加上奸民多乘机告状,世家大姓中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因此士大夫的怨言越来越多。
D.海瑞抚吴才半年就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爱戴,当老百姓听说海瑞解职离开时,不仅一路呼号哭泣,还画像来祭祀他。
小题4: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5分)
(2)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沮”通“阻”,“阻止”的意思。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小题2:
试题分析:②属于侧面衬托,④说明海瑞屡受官场排挤之后心灰意冷,⑥说明海瑞之穷。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 ,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小题3:
试题分析:“怨言越来越多”的不只是士大夫;另外士大夫有怨言主要是因为“出其境率不得供顿”。 不是因为“世家大姓中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 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触忤”,冒犯、触犯;“市”,动词,买;“诀”,告别、诀别;“妻子”古今异义词,妻子儿女;“待罪于朝”状语后置句。(2)句中“见”表被动;“纠擿”, 检举揭发;“发”,发难、告状;“再”, 两次。
【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考中乡试,被委任为南平县教谕,调任淳安县知县。他穿布袍,吃粗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对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买了两斤肉罢了。”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向驿吏发怒,把驿吏倒挂起来。海瑞说:“过去胡总督按察巡部,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要供应太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盛大,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打开袋子有金子数千两,收入到县库中,派人乘马报告胡宗宪,胡宗宪没因此治海瑞的罪。
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亲自上朝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斋戒修道。总督、巡抚等高官争相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就上表致贺。自从杨最、杨爵获罪以后,朝廷大臣中没有敢说时政的人,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海瑞的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对身边的臣子说:“赶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该死,买了一口棺材,诀别了妻子,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逃散没有留下来的,这人不会逃跑的。”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儿又取来海瑞的奏章读,一天反复读了多次,为之感动叹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天,海瑞凭着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视应天十府。属吏害怕他的威严,很多贪污的人自动离职而去。有些显赫权贵的人家把大门漆成红色,听说海瑞来了,把红门改漆成黑色。任江南监督织造的宦官,因为海瑞来也减少了车马随从。海瑞向来憎恨大户兼并土地,极力打击豪强势力,安抚穷弱百姓。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海瑞全部夺回来交还原主。他推行政令雷厉风行,所管官吏战战兢兢,奉行不悖,以至有能力的豪强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而有些奸民多乘机告状,世家大姓中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海瑞又裁减驿站供给费用。士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大多得不到奉献之物和止宿之地,因此怨言越来越多。都给事中舒化对皇帝议论海瑞,说他拘泥固执,不通晓施政的要领,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安置他,皇帝还是用嘉许的语言下诏书鼓励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沽名钓誉扰乱政事,于是改调海瑞去任南京粮储之职。海瑞巡抚吴地半年。平民百姓听说海瑞解职离开,一路呼号哭泣,家家绘制海瑞像祭祀他。海瑞将要履任新职,正遇高拱掌管吏部,他一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于是告病还乡。
皇帝屡次想下召任用海瑞,主持朝政的人都暗中阻止,于是让海瑞担任南京右都御史。各主管官员向来苟且怠惰,海瑞以身作则矫正弊端。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想恶人先告状,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两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书请求辞官,皇帝下诏慰勉挽留,不同意他辞官。万历十五年,海瑞死于任上。
(海瑞)去世时,只有葛布制成的帏帐和破烂的竹器,有些是贫寒的文人也不愿使用的。发丧出江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送丧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断。朝廷追赠海瑞为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策扶老以流憩——手杖
B.帝乡不可——期待
C.翳翳以将入——太阳
D.复驾兮焉求——助词,不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