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 A.夫子矢之曰
B.而谁以易之
C.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D.如有所立卓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词,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B.以乱易整,不武(容易)
C.许之(答应)?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戍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岁,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潭。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槨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节选自宋濂《杜环小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重然诺,好周人急: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诣潭:往见
C.潭谢不纳,母大困:道歉
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给……吃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竟绐以他事辞去——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B.因访一元家所在——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秦王为赵王击缶
3.下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有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5.断句和翻译。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今安庆守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A
4.B <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槊:长矛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藏:宝藏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 谬:通"缭",缭绕。
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哀吾生之须臾
3、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战——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现在又在何处呢?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江水是这样不停地奔流,但其实没有流走。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4、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5、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6、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人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7、填出下列各句的作者。
甲:月明星稀,乌鹊南飞。____________
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
8、翻译下列句子。
(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A
4、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面问题。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避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宫墙既立,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选自《墨子·尚贤》)
1.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B.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
C.宫墙既立,谨上为凿一门
D.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
B.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C.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D.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3.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②故知其国富而兵强
B.①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
②我始以远为无恃
C.①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
②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
D.①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
②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墨子认为,要想使国家拥有众多的德才兼备之士,就一定要使他们富贵、敬重他们、称赞他们。
B.墨子以古代圣王治理国家为例,明确了君王只有抓住尚贤事能这个关键,才能使国人争相行义。
C.为了说明“古代圣王使举国上下都竞相行义,是因为他把握了治理政事的关键”这一结论,墨子采用了“宫墙凿门”的事例论证法,十分有趣。
D.本文语句多用反复,语意迂回,言语质朴,不刻意雕饰,能给人以恳切的说服力。
参考答案:1.D
2.C
3.A
4.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