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09年福建省单科质检)
邹与鲁讧①。穆公问日:“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日:“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④而残⑤下也。曾子日:‘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梁惠王下》)
【注】①讧:交战。②穆公:即邹穆公。③转:弃尸的意思。④慢:轻慢。⑤残:残害。⑥尤:责备、归罪。
小题1:
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报效国家的忠臣,为什么百姓不愿意为国家赴死尽节。孟子认为这根子上还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
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因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有司与百姓这层关系。君主要施行仁政,让官员勤政,善待人民,百姓才愿意为他赴难。
c.孟子指出当老百姓灾荒年岁饿死或逃荒时,国家明明是仓廪充实,而官吏却乘机巧取豪夺。这种毫不体恤百姓的贪官污吏,是不可能得到百姓的信任的。??? D.孟子引述曾子的话“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就是要让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若真要追究的话,那么弃百姓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主要原因。
小题2: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离娄下》),孟子说的也是投桃报李的道理,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出乎尔者,反乎尔者”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小题:
C
小题:
贤明的君主待臣
本题解析:
小题:
原文没有“乘机巧取豪夺”的意思,而是强调官吏在灾年毫不体恤百姓,见死不救。
小题: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就是“一报还一报”,近于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的意思。但后世演变为成语“出尔反尔”,则成了言行前后矛盾,此一时,彼一时,反复无常的意思了。
在孟子这里,实际上还是说的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孟子的意思很简单,普通老百姓看到当官的战死而见死不救固然是不对,但当老百姓灾荒年岁饿死或逃荒时,你当官的见死不救就对吗?当官不为民作主,又要你这当官的来干什么呢?说到底,就是我们常说的“你不仁,我不义”,一报还一报,也就是曾子所说的“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话说回来,只要你当官的施行仁政关心加民众的疾苦,那么,自然就会出现“你仁我义”的情况,那还是叫做一报还一报,“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所以,“出尔反尔”的思想其实与《易经》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是相通的。善恶都是报应。当然,这里的报应不是佛教神秘意义上的来世因果报应,而是现世现报,不是天报神报,而是人报。但其因果关系却是存在无疑的。
引申开来,当然不只是君与民、官与民之间才有这种关系,就是我们平常的人际交往中,也同样存在着这种关系。我们周围的多人,不就是因为没有善处这种关系而弄得来“你不仁,我有义”,今天你打我一个小报告,明天我戳你一下脊梁骨,关键时间让你丢人现眼,下不了台。就这样愈演愈烈,最后酿成公冲突,甚至大打出手,闹出事端来的也不鲜见。遇到这种事情,最后解决的时候追根溯源,多半会发现正是“出尔反尔”所致。甚至我们偶尔看新闻报道某个杀人案件,其事端也正是起于“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后果如此严重,难怪得曾子在说这句话时一再提醒我们:“成之戒之!”难道我们不应当“戒之”吗?
译文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对孟子说:“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个,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而牺牲的。杀他们吧,杀不了那么多;不杀他们吧,又实在恨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到底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灾荒年岁,您的老百姓,年老体弱的弃尸于山沟,年轻力壮的四处逃荒,差不多有上千人吧;而您的粮仓里堆满粮食,货库里装满财宝,官吏们却从来不向您报告老百姓的情况,这是他们不关心老百姓并且还残害老百姓的表现。曾子说:‘小心啊,小心啊!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现在就是老百姓报复他们的时候了。您不要归罪于老百姓吧!只要您施行仁政,老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领导人,肯为他们的长官而牺牲了。”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罗隐,字昭谏,钱塘人也。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乾符初,举进士,累不第。广明中,遇乱归乡里。时钱尚父镇东南,节钺崇重,隐欲依焉,进谒,投素作。镠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遂为掌书记。性简傲,高谈阔论,满座风生。好谐谑,感遇辄发。镠爱其才,前后赐予无数,陪从不顷刻相背。表迁节度判官、盐铁发运使。未几,奏授著作郎。谬初授镇,命沈崧草表谢,盛言浙西富庶。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 镠请隐为之,有云:“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又为贺昭宗改名表云:“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作者称赏。转司勋郎中,自号“江东生”。魏博节度罗绍威慕其名,推宗人之分,拜为叔父,尝表荐之。隐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诗文凡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且介僻寡合,不喜车旅;献酬俎豆间,绰绰有余也。与顾云同谒淮南节度副使高骈,骈不礼。骈后为毕将军所杀,隐有题延和阁之讥。又以诗投相国郑畋,畋有女殊丽,喜诗咏,读隐作至“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由是切慕之,精爽飞越,莫知所从。隐忽来谒,女从帘后窥见迂寝之状,自是绝不咏其诗。隐精书法,喜笔工苌风,谓曰:“笔,文章货也。今助子取高价。”即以雁头笺百幅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率多借重如此。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言》等,并行于世。
(节选《唐才子传》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欲依焉,进谒,投素作素;一般的
B.谬得之大喜,以书辟之辟:征召
C.推宗人之分,拜为叔父,分:辈分
D.传食诸侯.因人成事因:依靠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市,全部表明罗隐善属文的一组是(???)
①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
②前后赐予无数,陪从不顷刻相背
③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
④为贺昭宗改名表云:“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
⑤即以雁头笺百蝇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
⑥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育》等,并行于世。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明年间,遭逢战乱,罗隐回到家乡,当时镇守东南一方、势力极大的钱镠对罗隐很是称赏,于是罗隐投靠了他。
B.罗隐的诗文大多以讽刺为主,他不喜军事,而在祭祀、宴会等场合献诗应酬的能力却是非常高的,因此魏博节度使罗绍威仰慕罗隐,罗隐上表推荐了他。
C.罗隐曾与顾云一同拜见淮南节度副使高骈,高骈待他们很不礼貌。高骈后来被毕将军所杀,罗隐写了题延和阁的诗来嘲笑他。
D.郑畋有个女儿非常美丽,因读罗隐的诗丽对其极为爱慕,俚在她看到罗隐相貌丑陋且不通世故的样子后,便不再咏读他的诗文了。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5分)
(2)即以雁头笺百幅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素:平素。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选项对应的原文“时钱尚父镇东南,节钺崇重,隐欲依焉,进谒,投素作。镠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翻译为“当时钱镠镇守东南一方,势力极大,罗隐想去投靠他,就前去拜见钱镠并投献自己(???)的作品,钱镠得到此诗大喜,就用书简召聘罗隐”,把给的解释代入原文,从语法上讲得通,但有投靠的意图,给的是“一般的”的作品,从意义上矛盾,可以判断选项错误,从《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中知是“平素、一向”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罗隐”性格特征是“善属文”,②镠爱其才,③表现其英敏,⑤表现隐精法书都和“属文”没有关系,排除这几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B对应的原文“魏博节度罗绍威慕其名,推宗人之分,拜为叔父,尝表荐之”,是“罗绍威上表举荐罗隐”,选项正好相反,事件错误,选项前后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1)焚荡——兵火战乱,方切——正急迫,表奏——递上奏章,鹰犬——把我当成鹰犬(意动用法)。(2)以——用,为——作为,踵——一个接一个地(名词作状语)。
【参考译文】
罗隐,字昭谏,是钱塘人。他自幼聪敏过人,善于写文章。诗笔尤其出众,修炼浩然之气。乾符初年,罗隐多次应进士举而落榜。广明年间,遭逢战乱,他回到家乡。当时钱镠镇守东南一方,势力极大,罗隐想去投靠他,就前去拜见钱镠并投献自己以往的作品。钱镠得到此诗大喜,就用书简召聘罗隐。于是罗隐在钱镠手下任掌书记。罗隐生性傲慢,爱高谈阔论,在宾客满堂时谈笑风生。他喜欢开玩笑,遇事有感总要表现。钱镠喜爱他的才能,先后给他无数奖赏,陪从人员没有一刻离开罗隐。钱镠表奏升罗隐为节度判官、盐铁发运使。不久,又上奏授他为著作郎。钱镠被任命为镇海军节度使之初,命令沈崧起草奏章以谢恩,奏章上极力描述浙西的富饶。罗隐说:“ 如今浙西正当兵火战乱之后,朝中大臣们正急迫地想索求贿赂,这个奏章递上去,他们看了就要把我们生吞活剥了。”钱镠就请罗隐来起草,罗隐写道:“ 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罗隐还在为庆贺昭宗改名的奏章上写道:“ 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
受到文人们的称赞。罗隐调任司勋中郎。他自称“江东生”。魏博节度使罗绍威仰慕罗隐的名声,推求罗姓同族人的辈分,拜罗隐为叔父,并曾上表举荐他。罗隐原以为自己应被朝廷重用,谁知却科举一再落榜,辗转在地方大员的门下吃饭,依赖他人之力而成事,因此对唐朝廷深怀怨恨。他的诗文大多以讽刺为主,即使是荒野祠庙的木头神像也都免不了被他讽刺。而且他的性格孤僻、落落寡合,不喜欢军事;而在祭祀、宴会等场合献诗应酬,他的能力绰绰有余。罗隐曾与顾云一同拜见淮南节度副使高骈,高骈待他们很不礼貌。高骈后来被将军毕师铎所杀,罗隐写有题延和阁的诗来嘲笑他。罗隐还曾用诗投献宰相郑畋,郑畋有
个女儿极为美丽,爱好诗歌,她读罗隐的诗读到“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两句,从此十分爱慕罗隐,她的灵魂都飞出躯体,不知该做什么。一天罗隐忽然来拜见郑畋,这个姑娘从门帘后面偷看罗隐,见他相貌丑陋不通世故的样子,就不再咏读他的诗文了。罗隐精通书法,他特别喜欢制笔的工匠苌凤,他对苌凤说:“ 毛笔,是文章的本钱 。 今天我帮您卖个好价钱。”就用雁头笺纸(书写)百幅作为赠品(赠与苌凤),结果士大夫们一个接一个上门问价,苌凤一次就获得千金。人们多这样借重罗隐的名声。罗隐所写的《谗书》、《谗本》、《淮海寓言》等著作,一并在世上流行。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
A.昼夜勤作息
B.可怜体无比
C.处分适兄意
D.千万不复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忙哥撒儿,察哈札剌儿氏。曾祖赤老温恺赤,祖搠阿,父那海,并事烈祖。及太祖嗣位,年尚幼,所部多叛亡,搠阿独不去。那海事太祖,备历艰险,未尝形于言,帝嘉其忠,且念其世勋,诏封怀、洛阳百七十五户。
忙哥撒儿事睿宗,恭谨过其父。尝从攻凤翔,首立奇功。定宗升为断事官,刚明能举职。宪宗在籓邸,深知其人。从征斡罗思、阿速、钦察诸部,常身先诸将,及以所俘宝玉颁诸将,则退然一无所取。宪宗由是益重之,使治籓邸之分民。虽太后及诸嫔御小有过失,知无不言,以故邸中人咸敬惮之。乃以为断事官之长,其位在三公之上,犹汉之大将军也。
定宗崩,宗王八都罕大会宗亲,议立宪宗。畏兀八剌曰:“失烈门,皇孙也,宜立。且先帝尝言其可以君天下。”诸大臣皆莫敢言。忙哥撒儿独曰:“汝言诚是,然先皇后立定宗时,汝何不言耶?八都罕固亦遵先帝遗言也。有异议者,吾请斩之。”众乃不敢异,八都罕乃奉宪宗立之。
宪宗之幼也,太宗甚重之。一日行幸,天大风,入帐殿,命宪宗坐膝下,抚其首曰:“是可以君天下。”他日,用牸按[注]豹,皇孙失烈门尚幼,曰:“以牸按豹,则犊将安所养?”太宗以为有仁心,又曰:“是可以君天下。”其后太宗崩,六皇后摄政,竟立定宗。故至是,二人各举以为言云。
宪宗既立,察哈台之子及按赤台等谋作乱,刳车辕,藏兵其中以入,辕折兵见,克薛杰见之,上变。忙哥撒儿即发兵迎之。按赤台不虞事遽觉,仓卒不能战,遂悉就擒。宪宗亲简其有罪者,忙哥撒儿悉诛之。帝以其奉法不阿,委任益专。有当刑者,辄以法刑之,乃入奏,帝无不报可。其见亲宠如此。
癸丑冬,病酒而卒。
[注]按:调驯或纵放鹰犬行猎。此指以活母牛饲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嘉其忠嘉:表扬,称赞
B.及以所俘宝玉颁诸将颁:发布命令
C.六皇后摄政,竟立定宗竟:最终
D.按赤台不虞事遽觉虞:料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念其世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则退然一无所取???以五十步笑面步,则何如
C、乃以为断事官之长???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宪 宗亲简其有罪者???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题文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忙哥撒儿“刚明”的一组是()
①未尝形于言??????????????????????????②则退然一无所取
③虽太后及诸嫔御小有过失,知无不言????④乃以为断事官之长
⑤有异议者,吾请斩之??????????????????⑥有当刑者,辄以法刑之,乃入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⑥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定宗升为断事官,刚明能举职。
⑵失烈门,皇孙也,宜立。且先帝尝言其可以君天下。
⑶有当刑者,辄以法刑之,乃入奏,帝无不报可。其见亲宠如此。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颁:分发。
小题2:
试题分析:乃:于是,就。A、连词,表递进,并且/连词,表让步,尚且。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结果,那么。D、代词,那些/表推测,语气副词,大概。
小题3:
试题分析:①指的是那海,④是给予的官职,⑥讲其受宠。
小题4:
试题分析:尽量直译。第一句: 举,推荐;刚明,刚正廉明。第二句:立,立人为帝;且,表递进;君,此处作动词,君临,统治。第三句:刑,动词,处罚;辄,副词,就;无不,没有不;见,表被动,被,受。
【参考译文】
忙哥撒儿,察哈札剌儿氏人。祖父叫搠阿,父亲叫那海,都曾侍奉烈祖。等到太祖继位时,(太祖)年纪还小,所属部下大多的叛逃亡,唯独搠阿没有离去。那海侍奉太祖,历尽艰难险阻,从未用语言表露过,皇帝赞赏他的忠诚,又顾念他家历世建有功勋,下诏封给他怀州、洛阳一百七十五户。
忙哥撒儿侍奉睿宗,恭敬谨慎超过他的父亲。曾经跟随睿宗攻打凤翔,首先建立奇功。定宗升他为断事官,(他)为人刚正廉明能称职。宪宗还在王府时,就很了解他这个人。忙哥撒儿随军征讨斡罗思、阿速、钦察等部,经常是冲在其他将领之前,等到皇帝将所缴获的珍宝玉器分人各位将领时,忙哥撒儿却退到后面,一无所取。宪宗因此更加器重他,让他管理王府下辖的百姓。即使是太后和各位嫔妃有了小过失,他也知无不言,因此王府的人都敬畏他。于是让他做断事官的首领,位置在三公之上,如同汉朝的大将军。
定宗去世,宗王八都罕召集宗亲,商议拥立宪宗。畏兀八剌说:“失烈门是皇帝的孙子,应该立他为帝。而且先帝曾经说过他可以统治天下。”众大臣都不敢说话。唯独忙哥撒儿说:“你说的确实对,但先皇后来立定宗为皇帝时,你为什么不讲呢?八都罕原本也是遵照先帝遗言的。有不同意见的人,我请求杀了他。”众人才不敢有异议,八都罕于是尊奉宪宗,立他为皇帝。
宪宗小时候,太宗很器重他。一天太宗外出巡视,天刮大风,太宗进入帐殿,让宪 宗坐在他的膝下,摸着他的头说:“你可以主宰天下。”另一天,用母牛喂豹子,皇孙失烈门年纪还小,说:“用母牛喂了豹子,那小牛将靠谁养活呢?”太宗以为他有仁爱之心,又说:“这个孩子可以君临天下。”后来太宗去世,六皇后代为处理国政,最终立定宗为帝。所以到了此时,两个人各自举出太宗的话作为依据。
宪宗登基后,察哈台的儿子与按赤台等人密谋^造**,挖空车辕,把武器藏在里面带进宫内,车辕断裂,武器暴露,克薛杰看见了,向皇帝报告有人谋反。忙哥撒儿立即发兵迎战。按赤台没料到事情这么快被发觉,仓促间不能战斗,于是全部被捉住。宪宗亲自圈定那些有罪的人,忙哥撒儿全部处死了他们。皇帝认为他奉法不阿,对他的信任更加专一。有应当受处罚的人,就依法处罚他们,再入宫上奏,皇帝没有不同意的。他受到亲宠就像这样。
癸丑年冬天,忙哥撒儿因饮酒过度而死。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①,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章泣下。
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②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③中赋诗,酌酒徘徊。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时寇盗所过残暴,独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难。
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哀帝弑,图闻,不食而卒,年七十二。图无子,以甥为嗣,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
【注】①台劾:受有关部门揭发、举报。②耄:指年老。③圹:墓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坐:因犯……罪或错误
B.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图:画
C.客或难之,图曰:…… ——难:困难
D.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责:责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卢携以故宰相居洛——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尝为作碑,赠绢数——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C.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见犯乃死,重负国
D.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天下大乱,自己生命面临威胁的重要关头,司空图坚持气节,决不向反叛者屈膝,历尽艰险,突破了重围。
B.在战乱的岁月里,司空图选择了隐居的道路,并有自己的一套隐居理论,说话做事在常人看来往往比较怪异,避免了灾祸临头。
C.由于司空图品节高尚,忠于朝廷,因而受到众多官员的器重和称赞,在仕途上一帆风顺,没有任何波折,最后做到了礼部尚书的高职。
D.司空图对财物看得很轻,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他也愿意和父老乡亲共同享受。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寇盗所过残暴,独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C
?4.(1)王重荣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