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句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A.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一天三次反省自己,就智慧明达,品德也没有过错了。
B.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自己的言行,就智慧高明,而且行动也没有过错了。
C.君子才学渊博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知识明确,行动无过错了。
D.君子才学渊博,而且一天三次反省自己,就知识明确,品德也没有过错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解答翻译题时要注意抓住关键实词的意义,然后加以比较辨析,寻找正确答案。A项中把“日参省乎己”译成“一天三次反省自己”,把“行无过”译成“品德也没有过错”不准确;C项中把“君子博学”译成“君子才学渊博”,把“知明”译成“知识明确”不准确;D项中把“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译成“君子才学渊博,而且一天三次反省自己”,把“知明”译成“知识明确”不准确。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缙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①。
甲申②,梦天帝赐之黄冠③,乃衣朱衣,居土穴,以养母。天下大定,自是始以黄冠自放。其子曰眉,每日樵于山中,置书担上,休担则取书读之。中州有吏部郎者,故名士,访先生。既见,问曰:“郎君安往?”先生答曰:“少需之,且至矣。”俄而有负薪而归者,先生呼曰:“孺子,来前肃客!”吏部颇惊。抵暮,先生令伴客寝,则与叙中州之文献,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尽答也。诘朝④,谢先生曰:“吾甚惭于郎君。”或出游,眉与先生共挽车,暮宿逆旅,仍篝灯课读经、史、骚、选诸书。诘旦,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
戊午,天子有大科⑤之命,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以先生荐。时先生年七十有四,而眉以病先卒,固辞,有司不可。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⑥其床以行,二孙侍。既至京师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于是益都冯公首过之,公卿毕至。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诏免试,许放还山。时征士⑦中报罢⑧而年老者,恩赐以官。于是特加中书舍人以宠之。益都乃诣先生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蔚州进曰:“止,止,是即谢矣。”次日遽归,众皆出城送之。及卒,以朱衣黄冠殓。著述之仅传者,曰《霜红龛集》。
(选自全祖望《阳曲傅先生事略》,有删节)
【注释】①媕婀(ān’ē):曲意顺从,圆通处世。②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是年李自成破北京,清兵入关。③黄冠:道士的冠。后文的“朱衣”指道士服装。④诘朝:明晨。⑤大科:取士之科,其科目由皇帝到场临时决定。⑥舁(yú):抬。⑦征士:旧称被皇帝征招过的隐士。⑧报罢:没有录取。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孺子,来前肃客 揖拜
B.吾甚惭于郎君 羞愧
C.固辞,有司不可 推辞、拒绝
D.于是益都冯公首过之 指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愤之,乃坚苦持气节 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
B.休担则取书读之 天子有大科之命
C.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 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
D.俄而有负薪而归者 时征士中报罢而年老者
小题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傅山先生“有气节”的一组是 (3分)
①不肯少与时媕婀 ②天下大定,自是始以黄冠自放
③抵暮,先生令伴客寝 ④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
⑤而眉以病先卒,固辞 ⑥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
⑦诏免试,许放还山 ⑧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②⑥⑧
D.③④⑤⑦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看到明朝末年那些达官贵人多贪腐作恶,傅山先生非常气愤。清朝入主中原后,傅山先生做了道士。
B.傅山先生的儿子傅眉非常勤奋,每天利用上山砍柴的间隙博览群书,但是他的学问还是被中州的名士轻视。
C.经名士举荐,傅山先生参加了清朝的科举考试,朝廷赐给他中书舍人的官职。
D.傅山先生死后,是按照道士的丧葬仪式安葬的。他一生只写过一部著作,叫《霜红龛集》。
小题5:.用“/”给文段中下划波浪线句子断句。(4分)
益都乃诣先生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与叙中州之文献,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尽答也。
②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D.拜访
小题1:A.都是副词,于是,就;B 代词,它,指代书;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介词,把,拿;介词,凭借;D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示修饰;连词,表并列,并且。
小题1:③④⑦不是表示气节的。
小题1:B“他的学问还是被中州的名士轻视”有误,根据文意可知,“他的学问”让中州名士感到羞愧;C“傅山先生参加了清朝的科举考试”有误,傅山先生并没有参加考试;D原文信息为“著述之仅传者,曰《霜红龛集》”,可见,流传下来的著作只有一部,并非“一生只写过一部著作”。
小题1:此题考查断句能力,可结合句意理解。
小题1:①共三句,一句一分。第一句,宾语要补充且大意要对。第二句,主语要补充且大意要对,第三句得分点“或”,有时。②强:强行1分;仆:倒,1分;大意1分,重点放在第一分句上,主语要补充且“使谢”意思要表达出来。
参考译文:
朱衣道人就是阳曲的傅山先生。最初他字青竹,不久改字为青主。他家世代凭借学问高和品行好成为晋中地区的表率。他看到天下将要大乱,那些所谓被称为缙绅的达官贵人,其实多贪腐作恶,其行为不值得称道,为此他非常气愤,就坚持自己的气节,一点也不肯迎合当时的社会风气。
甲申年,清兵入关,他梦见天帝赏赐他道士黄冠,从此就穿上道士衣服,出家居住在山洞里,并以此来奉养母亲。天下安定后,才开始带上道士的黄冠并云游四方。他的儿子叫傅眉,每天在山中打柴时,把书放在担柴的担上,放下担子休息时就把书拿出来阅读。中州有一个吏部郎的官员,是以前的名士,有一次去拜访傅山先生。见面后就问傅先生:令郎去哪里了?傅先生说:请稍等,小孩一会就回来了。不一会,一个挑着柴担的人回来了,傅先生就叫他过来说:孩子,快来谒见客人。吏部郎见后感到颇为惊奇。到了晚上,傅先生就叫他小孩陪伴客人睡觉。吏部郎利用这个时间跟他谈中州的文献典籍,小孩学问渊博,滔滔不绝,吏部郎有时还不能完全回答他的问题。第二天早晨,吏部郎向傅山先生告辞说:相比你儿子的才学,我感到羞愧啊。有时外出游玩,傅眉就与傅山先生共同驾车,到了天黑时就住在旅馆。这时傅眉仍然点灯阅读经史离骚文选之类的书籍。第二天早晨,这些书必定要读到能够背诵才能继续出行,否则他父亲就会杖责他。
戊午年,天子发布诏令举行大考。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把先生作为优秀人才向皇上推荐。当时傅先生已经有七十四岁了,而且他的儿子傅眉也因为疾病早于他死了。因此坚决拒绝去参加考试,但是有司坚决不同意。先生于是假称自己有病,有司就命令差役抬着他的床前往,两个小孙子陪侍在身边。已经到了距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傅山先生以死来抗拒,坚决不进城参加考试。这时益都冯公首先来拜访他,然后其余的官员都来看望他。傅山先生躺在床上,并不施迎来送往的礼节。蔚州魏公就把傅山先生年迈体弱的情况禀报了皇上。皇上就下诏令,免除傅山先生参加考试,并答应放他回家,继续做道士。当时那些曾受征聘任而没有接受职务的隐士中,且年迈体弱者,都受到恩赏赐以官职。于是特意加封傅山先生中书舍人的官职来表示对他的宠爱。益都就到傅先生家里拜访他说:皇命格外恩宠,即使你生病了,希望因为我而勉强来到皇庭表示谢恩。先生没有答应。益都就命令其他众多宾客百余人反复劝说他。傅山先生就假称病得很厉害。于是益都就让人把傅先生抬进宫。傅先生看见宫廷的午门,眼泪潸潸而下。益都强行架着他让他谢恩,傅山先生就倒在地上不起来。蔚州走上前说:停、停、这就算是谢恩了。第二日,傅山先生立刻返回,大家都出城来为他送行。他死后,按照道士的丧仪来安葬他。他一生所写的著作,只有一部流传下来了,叫做《霜红龛集》。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曾】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动词,增加)
B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副词,竟然,乃)
C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陈情表》(副词,曾经)
D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副词,竟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曾经)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沛公不胜杯杓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令将军与臣有邰 ⑥秋毫不敢有所近
⑦拔剑切而啖之 ⑧张良出,要项伯 ⑨且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A.①③④⑤⑧
B.②⑤⑥⑦⑨
C.②③④⑥⑧
D.①③⑤⑧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古文《唇亡齿寒》,回答1~5题。 唇亡齿寒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官之奇存焉。”对曰:“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
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为不道,入自颠转,伐鄍三门。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犯丰絮,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紧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节选自《左传·僖公五年》,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府:古时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
B.晋不可启,寇不可玩——玩:把玩
C.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保:通“堡”,作动词用,据守
D.师还,馆于虞——馆:作动词用,住宿用膳,此处指驻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晋萄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太医以王命聚之
B.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桓侯遂死
C.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D.乃使苟息假道于虞/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虞公不听劝阻,一意孤行的一组是(???? )
①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
②官之奇谏,不听,遂起师
③君昵之,虽谏,将不听
④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⑤弗听。许晋使
⑥虞不腊矣
A.①③⑤⑥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
4.下列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概括和推论,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写晋国两次假道于虞,前略后详,十分得当。
B.晋国的大夫苟息请求用屈地出产的骏马和垂棘出产的宝玉作礼物,向虞国借路来进攻虢国,虞公欣然接受,爽快答应,可见自占以来,华夏民族就“礼尚往来”。
C.虞公利令智昏,不听劝谏,一意孤行,引狼入室,导致国灭身辱,真是咎由自取。他是一个既贪且愚、可鄙可笑的国君。
D.晋献公虚伪狡诈,以宝物为诱饵,引诱虞公上当,对外扩张,灭掉虢、虞,是一个贪得无厌值得抨击的国君。
E.宫之奇以“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精心设譬,巧妙劝谏,但虞公始终不听。尽管无力回天,但他仍然不失为一位善于料事、见识高超的忠诚能干之臣。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呢之,虽谏,将不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A
3.D
4.BD <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