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题1:第二联中的“钟”与“割”字极为传神,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含义及作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钟”有钟情之意(或“积聚”也可),大自然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上述词句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 A.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举行祭祀,不可一世,表明这是历史上的耻辱。
B.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寻欢作乐,气焰骄横,表明陷于异族统治之下的当地百姓处境凄惨。
C.写出宋朝百姓在狒狸祠下迎神致祭,慨叹人们竟忘却了历史上的耻辱。
D.以“元嘉草草”造成侵略者竟在侵占地区建宫设庙、迎神致祭的惨痛后果,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题目。(9分)
留别张西盘大参
边贡
满酌岂辞醉? 未行先忆君。
山城稀见菊,关树不开云。
地入河源渺,天连塞日曛。
那堪北来雁,偏向别时闻。
【小题1】古人送别常劝酒辞行,以表情意。本诗首联“满酌岂辞醉?未行先忆君”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名句“ ,西出阳关无故人”有异曲同工之妙。除了借酒送别之外,古典诗歌中还借助一些约定俗成的意象表示离别,请举一例: (2分)
【小题2】请简要赏析颔联“稀”、“不”二字之妙。(3分)
答:
【小题3】请简析:本诗尾联是如何体现题中“留别”之意的?(4分)
答: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1)劝君更尽一杯酒(1分)如:杨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第一问,只需结合平日的知识积累作一思考回答即可;第二问,则需根据平日的对古代诗词的鉴赏知识点的掌握,作一分析概括即可。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要分析颔联“稀”、“不”二字运用之妙,则只需把握两字的表达效果即可,其解答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要解释这两个字的意思和所在句子的意思;二、分析其中可能涉及到的手法,包括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三、具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南柯子?忆旧
【宋】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释】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小题1:这首词上阙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写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小题2: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分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等,在判断表现手法的时候,主要根据诗歌运用手法的主体特征去挖掘。此题审题范围是上片,通过过滤,“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远近结合,“数声啼鸟怨年华”拟人,前三句又是视觉和听觉结合描写。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所表现是思想感情。这首词上“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两处直抒胸臆,分别表达了年华易逝和长期漂白天涯的伤感与厌倦之情。词的题目与“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分明表达了词人故地重游,喜忧参半的情感。这首词的情感表达直抒胸臆,所以稍加概括就能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咏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①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②号外野③,翔鸟④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①鉴:照。②孤鸿:失群的鸿雁。③外野:野外。④翔鸟:盘旋飞翔着的鸟。
(1)“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一句只是单纯的写景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一句是运用的何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句诗是与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带有几分凉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