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取材于《三国志·蜀志》)??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鉴:识别力 ???
B.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陵迟:衰落 ???
C.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卒:终于 ???
D.先主寻悔,请还——寻:不久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时人怪而问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C.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
D.将军因此执之——不如因善遇之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庞统年轻时为人朴实忠厚。没有人了解他的才能,后来在司马徽的帮助下,他的名声才逐渐显扬开来。 ???
B.庞统建议刘备在与刘璋会见时趁机捉拿刘璋,这样就可以不必劳师而坐拥一州,但刘备唯恐失信于刘璋而没有这样做。 ???
C.庞统后来又给刘备献了上中下三条计策来对付刘璋,刘备最终采用了庞统的中策,杀掉了刘璋的两员名将,转向成都。 ???
D.刘备胜利后在涪城设宴作乐。宴会上露出得意之态,遭到了庞统的批评。刘备当时大怒,但后来君臣和好如初。
4.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
(1)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B
4.(1)今天趁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其无礼于晋
B.焉用亡郑以陪邻
C.使工以药淬之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5分)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氏。援十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百家。援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尽散以班昆弟故旧。
初,援在陇西上书,言宜如旧铸五铢钱。事下三府,三府奏以为未可许,事遂寝。及援还,从公府求得前奏,难十条,乃随牒解释,更具表言。帝从之,天下赖其便。援自还京师,数被进见。闲于进对,又善兵策,帝常言“伏波论兵,与我意合”。
十七年,交阯女子徵侧及女弟徵贰反,侧自立为王。于是玺书拜援伏波将军南击交阯。援将其兵缘海而进,随山刊道千余里。十八年春,军至浪泊上,与贼战,破之。援追徵侧等至禁溪,数败之,贼遂败走。明年正月,斩徵侧、徵贰,传首洛阳。封援为新息侯。援所过辄为郡君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条奏越律与汉律驳者十余事,与越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自后越奉行马将军故事。
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树数百户;今我以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以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节选自《后汉书·马援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良工不示人以朴朴:质朴。
B.随山刊道千余里刊:削,开凿。
C.数败之数:屡次,多次
D.名有计谋名:以……闻名。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子孙因为氏”中“因”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不如因而厚遇之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振声激越,伺者因此觉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援私自释放囚犯,被迫逃亡。遇到大赦,留在北地放牧,拥有了很多的宾客与丰厚的财产。
B.马援两次上书皇帝建议像以前一样铸造五铢钱,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从而方便了天下百姓。
C.马援平定交阯叛乱时,为当地治城郭,修水利,申明法律,此后,越地流传着马援的故事。
D.朋友庆贺马援凯旋,马援却批评孟陵不能规劝自己,并表达了戍守边关,马革裹尸的愿望。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兄况,欲就边郡田牧。(3分)
译文:??????????????????????????????????????????????????
?????????????????
???????????????????????????????????????[来源]
(2)今我以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3分)
译文:??????????????????????????????????????????????????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朴:未加工成器的木材。“朴”用作后置介词“以”的宾语,名词。)(3分)
小题2:(D与题干中“因”都用作介词,由于,因为。A介词,依靠,凭借。B介词,趁着,趁此。C介词,通过,经由。)(3分)
小题3:(对应的信息区是第3段最后两句话。故事:故,旧的,原来的。事,典故,体例。故事,即成法,以前的体例,文中指马援与越人申明的“旧制”。)(3分)
小题4:略
《参考译文》
马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人。他的先祖赵奢是赵国的名将,号称马服君,子孙因为这个缘故把马作为姓氏。马援12岁时父母就去世了。他年少有大志,诸兄长都认为他有奇才。马援曾经学《齐诗》,但不能掌握最基本的章句,马援就向哥哥马况辞学,想到边郡去种田放牧。马况对他说:“你有大才经历一个过程之后,自当有成就。好的工匠不把没做好的器物拿给别人看,那就暂且从事你所喜爱的吧。”后来,马援做扶风郡的督邮,押送囚徒到司命府。有一次,押送一名重罪囚徒犯,马援可怜他,把他放了,就逃亡到北地。遇到大赦,马援就留在北地放牧,很多宾客归附他,于是有了几百家部属供他役使。他在陇汉之间往来游牧,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越穷困应当越发坚定志向,越年老应当越发豪壮。因从事田牧,所有以了几千头牛马羊,娄万斛谷物。马援不久散尽财产,分发给兄弟和旧友。
当初,马援在陇西上书,说应该按旧制铸造五铢钱。此事下交三府议处,三府议奏认为不可同意,事情就搁置了。等到马援回京,从公府找到以前的奏折。责难有十余条,马援就随牒逐条解释,重新详细写表上奏,光武帝听从了他的建议,铸造五铢钱,天下赖此得其便利。马援自从回到京师,屡次被召进见。他娴于进言答对,又擅长谈论兵法,光武帝常常说“伏波将军谈论军事,跟我的想法契合。”
建武十七年,交阯女子徵侧和她妹妹徵贰^造**,徵侧自立为王。于是光武帝下诏书拜封马援为伏波将军向南攻打交阯。马援率领军队沿着大海前进,随着山势开凿了一千多里的山路。十八年春天,大军到了浪泊,跟反贼交战,击溃敌军,马援追击徵侧等人到了禁溪。多次打败他们,反贼就溃散逃走。第二年正月,斩杀徵侧、徵贰,把她们的首级传送到洛阳。光武帝封赏马援为新息侯。马援率军队所过之处都帮着郡县修治城郭,凿通沟渠灌溉农田,来方便当地百姓。分条上奏十多条越地与汉朝相违背的法令,跟越地人郑重申明先前的制度来管理约束他们,从此以后,越地遵照执行马将军(留下的)旧律。
马援班师回京,将要进城,老朋友大多去迎接犒劳。平陵人孟冀,以有计谋为名,也在座庆贺马援。马援对他说:“我希望你有好见解,怎么反而同众人一样?过去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辟设置了七个郡县仅封赏百户,现在我凭借微小的功劳,却享食大县,功劳很小但封赏丰厚,怎么能长久呢?先生能用什么办法来帮助我呢?”孟冀说:“我愚钝,没有什么办法。”马援说:“现在匈奴、乌桓还在骚扰北方边境,我想自己请求去抗击他们。男子汉应当战死边疆,用马革裹尸还葬故里,怎么能安静地躺在床上,死在儿女面前呢?”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①散吏:闲散的官员。②海昏:地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愉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因家庐江寻阳焉——弘因阵乱突围而出
B、时有与访同姓名者——与贼战,斩首数百
C、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访作长岐枨以距之
D、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又破之,奔于临贺
3、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A
3、B
4、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未几,拜工部尚书。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仁宗崩,督献陵工。
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二》有删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军旅未息,庶务繁剧?????庶:希望
B.于是编氓籍?????????????氓:百姓
C.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怙:依仗,凭借
D.素孚于人???????????????孚:信任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黄福才干出众的一组是(3分)
①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
②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
③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④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
⑤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
⑥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福才干深受各位皇帝倚重。明太祖破格提拔他为工部右侍郎,建文帝时深受重用。索然名列成祖奸党名单,但是成祖没有听信李景隆指摘,恢复了他的官职。
B.黄福做事符合实际,都很有条理,上书请求减轻赋税,兴办学校,置办官师,鼓励交通运输,抚慰父老,禁止官吏扰民,因此上下都很顺从服气。
C.黄福在交阯为官不畏豪强,多次抑制马骐仗着自己受宠爱就虐待民众的行为,曾经遭到马骐的诬陷,离开交阯的时候,民众哭泣不舍,
D.黄福很有个人修养,他注重仪容,公正廉洁,宽恕他人,被人们信任。做官不为名利,做事情严谨细致,非常节俭,只给妻子和孩子提供衣食,俸禄都用来招待了宾客。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14分)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分)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3分)
???????????????????????????????????????????????????????????????????????????????????????????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4分)
???????????????????????????????????????????????????????????????????????????????????????????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庶:众多、各种、多种。但从“庶务繁剧”句的特点来看,本句是并列对称的,“庶”就是“繁”。故“庶”不应讲成“希望”。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是信息的筛选题,应根据题干的筛选对象来一一排除题中所给的句子。③是说明皇帝觉察到马骐的诬陷,④不是直接说王福的才干。⑥是说黄福做官不为名利,细致谨慎。
小题3:试题分析:D项中“俸禄都用来招待了宾客”错。文中说“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主要是句中的“周”理解错误,周,周济。俸禄不是都用来招待了宾客,而是用来接待宾客和周济了缺衣少食的人。
小题4:试题分析:这几句翻译,均是课文中的句子。这几句的翻译,前两句主要侧重于句式特点,第一句主要是“者也”判断句,第二句是被动句,这两句的翻译时要把句子的特点体现出来。后两个句子,要注意句中的关键词语。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曾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很赏识他,把他越级升为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期,他深受信任和倚重。成祖列出奸党二十九人,黄福是其中之一。成祖入京师后,黄福迎接并归附。李景隆指责黄福是奸党,黄福说:“臣固然应该死,但被看为奸党,则臣心中不服。”皇上置之不问,给他恢复了官职。不久,他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永乐三年(公元1406年),陈瑛弹劾黄福不体恤工匠,他被改为北京行部的尚书。第二年因事获罪,被逮捕并被关押到牢狱中,被贬谪充当为事官。不久,他得以官复原职,督运安南军饷。
安南平定后,在那个地方设置郡县,皇帝命黄福以尚书衔掌管交趾布政司、按察司的事务。当时边远的地方刚刚平定,军队尚未歇息,事务多而繁杂,黄福因事制宜,处理地都很有条理。他上疏说:“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斟酌制定标准,务必从轻省方面考虑。”他又请求道:“沿泸江北岸到钦州,请设立卫所和驿站,以方便往来。实行开中法,给予商人们运销食盐的权利,再让商人输运粮食到交趾,通过这样来充实军粮储备。官吏的俸禄,仓库储粮不足则以公田的产出补足。”他又说:“广西百姓输运粮饷,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去供给。”这些建议都被批准了。于是他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设置驻军,多次召见当地父老宣谕圣上德治之意,告诫下属官吏不要苛刻、侵扰人民。一切治之以静,上下安然。当时群臣因为细小而不值得计较的事情被贬谪到交阯的有很多,黄福(对他们)都加以拯救和抚恤,选出贤明者与他们共事。因此贬谪者有到了这里就像回家的感觉。镇守宦官马骐依仗受宠侵害百姓,黄福多次压制他。马骐诬陷黄福有谋反异志。皇上觉察出这并不真实,不追究。仁宗即位后,黄福被召回,命他兼任詹事,辅导太子。黄福在交趾共十九年,到他回来时,交趾人民搀扶着他一路相送,哭号泣涕不忍分别。他回来后,交趾人的反叛加剧,终于无法平定。仁宗逝世后,他总督献陵工程。
黄福有丰姿,身材修长仪表整洁,不苟言笑。历经六朝事务,提出过不少建议,他公正廉洁宽恕,一向得到他人的信任。他当官不图赫赫之名,办事无论大小都很谨慎。忧国忘家,越老越坚定。他自己的生活非常俭约,妻子儿女仅够衣食,所得的俸禄,只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而已。当初,成祖写下十位大臣命解缙品评,解缙只对黄福写下这样的评语:“秉性率直,为人确实有原则有操守”,没有丝毫贬抑他。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