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七)
2017-02-02 03:46: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①,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②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比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③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②觖:因不满意而怨恨。③抗章:向皇上上奏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  虞:忧虑,忧患
B.斩之以  徇:谋求?
C.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宿卫罢  典:主持,主管?
D.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  省阅:审视阅览?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赵概为官才干的一组是(   )
①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
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④自左丞转吏部尚书??
⑤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
⑥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后来陶、奭二人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赵概借此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B.苏舜钦等人因聚众饮酒被放逐贬谪,赵概认为如把这些参与群饮的名士贬谪不用,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心生怨恨,于国不利,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
C.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但赵概即使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用编书的方式提醒皇上注意纳谏。
D.赵概秉性平和,与人无怨怒。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连一向对赵概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
??????????????????????????????????????????????????????????????????????????????????????????????????????
(2)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注]①彻:通“撤”。②不请所与:朱熹《集注》云:“曾元不请所与,虽有言无,其意将以复进于亲,不欲其与人也。”
(1)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子说:“事奉谁最重要?事奉父母双亲最重要。守护谁最重要?守护自己最重要。”守护自己的意思是守护自身的操守,不失去自己的节操。
B.“必请所与”指的是曾子奉养曾皙,每餐的酒肉将要撤去时必定请示要把剩下的酒肉给谁。
C.本章孟子通过对比来阐述侍奉父母的两种做法
D.孟子对失节而能事奉父母的人并不是鄙弃,只是说没听说过而已。在孟子看来,“事亲“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所以“孝”比“守身”更重要。
(2)请结合本段内容,简要说说孟子对“事亲”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张起岩,字梦臣。其先章丘人,五季避地禹城。高祖迪,以元帅右监军权济南府事,徙家济南。幼从其父学,年弱冠,以察举为福山县学教谕,值县官捕蝗,移摄县事。久之,听断明允,其民相率曰:“若得张教谕为真县尹,吾属何患焉。”中延祐乙卯进士,首选,除同知登州事,特旨改集贤修撰,选为监察御史。
中书参政杨廷玉以墨①败,台臣奉旨就庙堂逮之下吏。丞相倒剌沙②疾其摧辱同列,悉诬台臣罔上,欲置之重辟。起岩以新除留台,抗章论曰:“台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今以奉职获戾③,风纪解体,正直结舌,忠良寒心,殊非盛世事。且世皇建台阁,广言路,维持治体,陛下即位诏旨,动法祖宗。今台臣坐谴,公论杜塞,何谓法祖宗耶!”章三上,不报。起岩廷争愈急,帝感悟,事乃得释,犹皆坐罢免还乡里。迁中书右司员外郎,改燕王府司马,拜礼部尚书。
宁宗崩,燕南俄起大狱,有妄男子上变,言部使者谋不轨,按问皆虚,法司谓:“《唐律》,告叛者不反坐。”起岩奋谓同列曰:“方今嗣君未立,人情危疑,不亟诛此人,以杜奸谋,虑妨大计。”趣有司具狱,都人肃然,大事寻定。中书方列坐铨选,起岩荐一士可用,丞相不悦,起岩即摄衣而起,丞相以为忤己。转燕南廉访使。搏击豪强,不少容贷,贫民赖以吐气。
右丞相别里怯不花④为台臣所纠,去位。未几再入相,讽词臣言台章之非,起岩执不可,闻者壮之。俄拜御史中丞,论事剀⑤直,无所顾忌,与上官多不合。诏修辽、金、宋三史,充总裁官。史官有露才自是者,每立言未当,起岩据理窜定,深厚醇雅,理致自足。史成,年始六十有五,遂上疏乞骸骨以归,后四年卒。谥曰文穆。
(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九》,有删改)
注:① 墨,贪污。② 倒剌沙,人名。③ 戾:罪。④ 别里怯不花,人名。⑤ 剀(kǎi):切实。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即位诏旨,动祖宗法:法令
B.丞相倒剌沙其摧辱同列疾:痛恨
C.有司具狱,都人肃然趣:催促
D.右丞相别里怯不花为台臣所纠:检举
小题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张起岩“论事剀直,无所顾忌”风格的一组是(????)(3分)
① 今以奉职获戾,风纪解体????② 何谓法祖宗耶
③ 起岩廷争愈急??????????????④ 搏击豪强,不少容贷
⑤ 起岩执不可????????????????????⑥ 起岩据理窜定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起岩刚在代管县里的行政事务时深得民众拥戴,后因进士考试中的出色表现得到皇帝赏识,进入朝中任职。
B.因受杨廷玉案牵连,张起岩虽据理力争,得到皇帝的理解,但仍被罢免还乡,后来才得以升迁,逐渐受到重用。
C.宁宗去世时,燕南突然发生诬告官员叛乱事件,张起岩力主严惩诬告者,对稳定当时的局势起了良好的作用。
D.张起岩性格刚直,不阿附上级,不苟同他人,不顾及情面,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在政治和史学上都作出了贡献。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台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3分)
(2) 方今嗣君未立,人情危疑,不亟诛此人,以杜奸谋,虑妨大计。(3分)
(3) 中书方列坐铨选,起岩荐一士可用,丞相不悦,起岩即摄衣而起,丞相以为忤己。(4分)



4、单选题  依据《兰亭集序》一文,找出不正确的一项

A.王羲之他们在风景幽绝的兰亭宴饮,其中有这么一个游戏:把酒杯盛酒放在溪水之中,让它随水漂流,杯子停下来时,坐在近处的人就应取觞饮酒。
B.全文前半部分叙兰亭宴集情景,是实写,以“乐”字为基调;后半部分抒发宴集之后的感触,是虚写,以“悲”字为基调。
C.作者批判了庄子死生一体的虚幻世界观,认为生是生,死是死,不能等同看待。
D.作者谈对人生的感触,从宴集发端,由今人及于古人,再及于后人。在深沉的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厌倦和冷漠。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
李日知,郑州荥阳人也。举进士。天授中,累迁司刑丞。时用法严急,日知独宽平,无冤滥。尝免一死囚,少卿胡元礼请断杀之,与日知往复至于数四。元礼怒,曰:“元礼不离刑曹,此囚终无生理。”答曰:“日知不离刑曹,此囚终无死法。”因以两状列上,日知果直。
神龙初,为给事中。日知事母至孝。时母老,尝疾病,日知取急,调侍数日而鬓发变白。寻加朝散大夫。其母未受命妇邑号而卒,将葬发引,吏人赍告身而至,日知于路上即时殒绝,久之乃苏。左右皆哀恸,莫能仰视。巡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将闻其孝悌之迹,使求其状,日知辞让不报。服阕,累迁黄门侍郎。
时安乐公主池馆新成,中宗亲往临幸,从官皆预宴赋诗。日知独存规诫,其末章曰:“所愿暂思居者逸,莫使时称作者劳。”论者多之。
景云元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转御史大夫,知政事如故。明年,进拜侍中。先天元年,转刑部尚书,罢知政事。频乞骸骨,请致仕,许之。初,日知将有陈请,而不与妻谋,归家而使左右饰装,将出居别业。妻惊曰:“家产屡空,子弟名宦未立,何为遽辞职也?”日知曰:“书生至此,已过本分。人情无厌,若恣其心,是无止足之日。”及归田园,不事产业,但葺构池亭,多引后进,与之谈宴。开元三年卒。
1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以两状列上,日知果直:正当,在理
B.卫州司马路敬潜将闻其孝悌之迹:这里是偏义复词,指孝顺母亲
C.论者多之:数量很多
D.家产屡空,子弟名宦未立:一无所有,经常贫穷
1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因以两状列上,日知果直?????????挟泰山以超北海
B.卫州司马路敬潜将闻其孝悌之迹???邻之厚,君之薄也
C.日知将有陈请,而不与妻谋???????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D.归家而使左右饰装???????????????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8、下列几句话,全都表现李日知淡泊名利,追求田园生活的一组是(???)
①日知独存规诫???????????????????②频乞骸骨,请致仕
③日知取急,调侍数日而鬓发变白???④归家而使左右饰装,将出居别业
⑤但葺构池亭?????????????????????⑥多引后进,与之谈宴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19、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天授年间,在李日知担任司刑丞的时候,他执法宽缓平和,没有冤案。
B.李日知对母亲极为孝顺,曾因母亲生病,他侍奉不几天,两鬓的头发都变白了。
C.乐安公主的池馆建成之际,唐中宗亲自前去,除了李日知其他随从的官员都准备赴
宴写诗祝贺。
D.李日知归田园后,仍关心青年,多次提领后辈,为朝廷选拔人才。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尝免一死囚,少卿胡元礼请断杀之,与日知往复至于数四。(3分)
②书生至此,已过本分。人情无厌,若恣其心,是无止足之日。(3分)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