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沙 尘 暴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则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就是沙尘经数百万年堆积而成的,华夏文明就是在这块沙尘累积的黄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从非洲内陆吹向地中海的强风帮助古罗马人使用帆船从埃及运回小麦,但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沙尘暴固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
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与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与补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
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却已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大灾害。构成我国沙尘暴的物质材料,多来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区。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原来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扩大了;没有沙漠的地方沙漠产生了;内陆河流程缩短,水量减少,沼泽地消失;河流两岸的绿色走廊枯萎死亡。这样,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连串的灾害也就由此产生。
歌德说过:“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这或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
小题1:
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
B.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
C.从地质史上看,沙尘暴是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的结果。
D.沙尘暴是那些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大风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形成的。
小题2:
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B.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C.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
D.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与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小题3:
下列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上升气流把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
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
C.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
D.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经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
B.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
C.既然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有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
D.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不要企图去改变大自然。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不平的镜子
契诃夫
我和我的妻子走进客厅里。那儿弥漫着霉气和潮气。房间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不见亮光,等到我们点上烛火,照亮四壁,就有几百万只大老鼠和小耗子往四下里逃窜。我们关上身后的房门,可是房间里仍然有风,吹拂墙角上堆着的一叠叠纸张。亮光落在那些纸上,我们就看见了古老的信纸和中世纪的画片。墙壁由于年陈日久而变成绿色,上面挂着我家祖先的肖像。
我们的脚步声响遍整个房子。我咳嗽一声,就有回声来接应我,这类回声从前也接应过我家祖先发出的响声呢……
房外风声呼啸和哀叫。壁炉的烟囱里似乎有人在哭,哭声响着绝望的音调。大颗的雨点敲打乌黑昏暗的窗子,敲打声惹得人满心愁闷。
“啊,祖宗呀,祖宗!”我说,意味深长地叹气。“假使我是作家,那么我瞧着这些肖像,就会写出篇幅很大的长篇小说来。要知道,这些老人当初每一个都年轻过,每一个男的或者女的都有过爱情故事……而且是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呀!比方说,看一看这个老太婆吧,她是我的曾祖母。这个毫不俊俏、其貌不扬的女人,却有过极其有趣的故事。你看见吗?”我问妻子说,“你看见挂在那边墙角上的镜子吗?”
我就对妻子指着一面大镜子,它配着乌黑的铜框,挂在墙角上我曾祖母肖像旁边。
“这面镜子有点邪气:它生生把我的曾祖母毁了。她花很大的一笔钱买下它,一直到死都没有离开过它。她黑夜白日地照这面镜子,一刻也不停,甚至吃饭喝水也要照。每次上床睡觉,她都带着它,放在床上。她临终要求把镜子跟她一块儿放进棺材里。她的心愿没有实现,因为棺材里装不下那么大的镜子。”
“她是个风骚的女人吧?”我的妻子问。
“就算是吧。然而,难道她就没有别的镜子?为什么她单单非常喜欢这面镜子,却不喜欢别的镜子呢?莫非她就没有更好点的镜子?不,不,亲爱的,这当中包藏着一宗吓人的秘密呢。据人们传说,这面镜子里有个魔鬼作祟,偏巧曾祖母又喜爱魔鬼。当然,这些话都是胡扯,可是,毫无疑问,这面配着铜框的镜子具有神秘的力量。”
我拂掉镜面上的灰尘,照一照,扬声大笑。原来这面镜子不平整,把我的脸相往四下里扯歪,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
“我曾祖母的爱好可真是奇怪!”我说。
我的妻子迟疑不决地走到镜子跟前,也照一下,顿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她脸色煞白,四肢发抖,大叫一声。烛台从她手里掉下来,在地板上滚一阵,蜡烛灭了。黑暗包围了我们。我立刻听见一件沉重的东西掉在地板上:原来妻子倒在地下,人事不知了。
风哀叫得越发凄厉,大老鼠开始奔跑,小耗子在纸堆里弄得纸张沙沙响。等到一扇百叶窗从窗口脱落,掉下去,我的头发就根根直竖起来,不住颤动。月亮在窗外出现了……
我抱起我的妻子,迅速离开了祖宗的住所。她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才醒过来。
“镜子!把镜子拿给我!”她醒过来以后说,“镜子在哪儿?”?
这以后她有整整一个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老是要求把那面镜子拿给她。她痛哭,扯着脑袋上的头发,在床上翻来覆去。医生说她可能会死于精力衰竭,她的情况极其危险,我这才勉强克制恐惧,来到祖宗的住所,从那儿取来曾祖母的镜子拿给她。她一看见它,就快乐得哈哈大笑,然后抓住它,吻它,目不转睛地瞅着它。
如今已经过去十多年,她却还是在照那面镜子,一会儿也不肯离开它。
“难道这就是我吗?”她小声说,脸上除了泛起红晕以外,还现出幸福和痴迷的神情。“对,这就是我!大家都说谎,只有这面镜子例外!人们都说谎,我的丈夫也说谎!啊,要是我早点看见我自己,要是我早知道我实际上是什么模样,那我就不会嫁给这个人!他配不上我!我的脚旁边应当匍匐着最漂亮和最高贵的骑士才对!……”
有一次我站在妻子身后,无意中看一下镜子,这才揭开可怕的秘密。我看见镜子里有一个女人,相貌艳丽夺目,我生平从没见过这样的美人。这是大自然的奇迹,融合了美丽、优雅和端庄。然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我那难看、笨拙的妻子在镜子里却显得这么漂亮?这是什么缘故?
这是因为不平的镜子把我妻子难看的脸往四下里扯歪,脸容经过这样的变动,说来也凑巧,倒变得漂亮了。负乘负等于正嘛。
现在我俩,我和妻子,坐在镜子跟前,眼巴巴地瞧着它,一刻也不放松:我的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了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然而我妻子的脸却妩媚迷人,我心里猛然生出疯狂而着魔的热情。
“哈哈哈!”我狂笑着。
我的妻子却在小声说话,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我多么美啊!”????????????????????????????
(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记叙了“我”和妻子在老祖宗住所的客厅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人物虽少,故事虽简单,但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
B.小说多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描写环境和人物,如第一段对客厅环境的描写,文中对曾祖母与镜子形影不离、不停地照镜子的叙述,以及妻子一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的交代等,都运用了夸张的写法。
C.曾祖母的镜子“有点邪气”,这“邪气”就是下文所说的“神秘的力量”,即镜面不平整,会改变人的形象,正是镜子这“神秘的力量”让曾祖母和“我”的妻子喜欢上了它。
D.“我”的妻子第一次照镜子之所以“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昏倒在地,是因为她在镜子里看到了“我”变形的可怕的脸和自己的从来没有注意到的美丽动人的脸。
E.“我”的曾祖母和妻子两个女人都痴迷那面神奇的镜子,因为那面镜子不说谎,让她们看到了自己的真实模样,给予了她们自信和幸福。??
小题2:小说题目是“不平的镜子”,可是开篇却用较多的文字描写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我”的妻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这篇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8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白居易的长归
吴光辉 皈依龙门是一代清官官场失意之后的人生选择,是一代诗人仕途绝望之后的人生归宿。
唐文宗大和三年,一个秋天的傍晚,长安古道之上,中国文学史上的顶极大师——白居易默默地坐在一匹老马牵拉的破车里,一路颠簸朝洛阳的龙门而来,古道两旁的老树缓缓地向后退去,几只乌鸦在头顶盘旋,发出凄厉的长鸣。这就是公元826年白居易从反腐败的战场上败下阵来,从此归隐田园、沉湎山水的人生转折。
当看到白居易的这副满脸沮丧、穷困潦倒的模样,谁会想到他曾在庙堂之上和腐败势力舌战斗法的英雄模样?那个29岁就进士及第,34岁成为翰林学士,35岁担任左拾遗,38岁升为户曹参军,仕途上可谓春风得意的白居易哪里去了?那个连续上书提出广开言路、惩贪倡廉、举贤任能等十大改革主张的斗志昂扬的白居易哪里去了?那个用诗歌作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武器,倡导“新乐府运动”,写出大量讽喻诗,义愤填膺地揭露贪官权贵丑恶和人民大众疾苦的刚正不阿的白居易哪里去了?是的,当年意气风发的白居易已不复存在,眼下,他坐在破车之上,或许还在慢慢回想着唐宪宗元和六年的那次对他的致命一击吧?
元和六年初,唐宪宗决定讨伐藩镇,准备启用一个贪官做统帅,白居易在早朝之上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皇上下旨,气得唐宪宗要治他大不敬之罪,差点被推出斩首。然而,白还是没向贪官屈服。是年秋,革新人物武元衡被贪官刘祺暗杀了,无人敢提出侦查元凶,白居易以戴罪之身站出来呈上奏章,请求彻查此案,结果被贪官们以莫须有罪名打入天牢。白从此被逐出京城外放江州,变成沦落天涯青衫湿的江州司马。
恐怕文学史要好好地感谢唐宪宗的忠奸不辨,也要感谢贪官权贵的阴险狠毒——他们把白居易从庙堂之高打入江湖之远,反而把他推上了文学艺术之巅。如果白居易不是沦落江州,也就创作不出让千古陶醉、让历史定格、让世界喝彩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然而,白居易因为《琵琶行》而一举成名,13年之后他却又选择了龙门琵琶峰作为自己的人生归宿。唐文宗即位之后,曾将白居易召回京城,任了几个闲职,可他终于明白那里不是自己的久留之地,遂有了本文开头所描写的洒泪告别长安,赶往龙门了却残生。
那纤纤古道之上,车上承载的是一路长叹,车辙留下的是一路忧伤,老马踟蹰的前方不是洛阳的龙门,而是人生的无奈。或许白居易已预感到龙门的18年最后人生:“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从此,白居易也就变成了避世消沉、一蹶不振的香山居士。因而,他在破车之上仰天长叹:“往日多暂住,今日是长归!”
长归是他政治上四处碰壁之后的败退,是他文学上功成名就之后的回归,也是他人生寻觅求索之后的绝望。当然,此时此地的白居易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长归更是大唐文学的一个重大转折,从此唐诗走向衰败,最后居然由泥腿子黄巢用“我花开后百花杀”来给辉煌的唐诗充作了封笔名诗。
此时,白居易无言地望着古道瘦马和老树昏鸦,西下的夕阳把这位断肠人的苍苍白发染成了金黄。想到自己的人生终结,举头眺望那近在眼前的龙门,只见卢舍那大佛正在凝望着洛河对岸的香山琵琶峰,他想,那里便是自己死后的悲惨归宿了。
其实,这岂止是白居易个人的悲剧?这是整个大唐王朝的历史悲剧呀!白居易就是半个盛唐。他败了,就是盛唐的衰败;他走了,更是带走了盛唐思想王国的半壁江山。(选自2011年05月27日《光明日报》)
1.第三段作者连用了五个问句。作者通过前四个问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第五个问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1)白从此被逐出京城外放江州,变成沦落天涯青衫湿的江州司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纤纤古道之上,车上承载的是一路长叹,车辙留下的是一路忧伤,老马踟蹰的前方不是洛阳的龙门,而是人生的无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此,白居易也就变成了避世消沉、一蹶不振的香山居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作者对白居易的长归所作的多重解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为什么能够写让千古陶醉、让历史定格、让世界喝彩的《琵琶行》?试予以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 说林冲 金圣叹说:“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如果林冲生活在现在,他也许会成为一个非常幸福和成功的中产阶级的一员。林冲的可爱,就在于“可靠”。他是一个可靠的丈夫,一个可靠的朋友,一个可靠的下属和同僚。他不会轻易动情,但一旦选择了某位女子他会为其一生负责;他一旦成为你的朋友,你可对他托付一切;对上司对同僚,他会永远抱一种有距离的尊重,他会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而不轻易涉及人事上的是是非非。?
林冲是个优秀的军事教官,不但业务水平出众,而且没有野心,不与官场的大多数人同流合污。尽管他精细过人,但还是着了高太尉的道。高太尉、陆虞侯正是利用林冲忠于职守、同情弱者、热爱本职的“软肋”,才能诱骗他进了白虎堂。
火并王伦,林冲为了梁山的大业,甘愿被吴用利用;晁盖死后,梁山群龙无首,又是林冲出面力主宋江代理老大的位置,避免了梁山的分裂。两次梁山发展最关键的时刻,都是林冲立了大功,而且不为私利,功成身退,低调行事。当王伦要他杀一个无辜的路人来做“投名状”时,走投无路的林冲一定心怀异常的悲痛,一个遵纪守法的朝廷军官,不得已上了梁山,还要滥杀无辜才能被土匪接纳,——必须在精神上自虐与自污方可为匪!对一个爱惜羽毛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后来他遇见了杨志,两人不分胜负,“投名状”到底没有拿来。——这是施耐庵对这位真男子的爱护。林冲,即使落了草,至死他的品行是高洁的。
林冲这样的真汉子,如果生逢其时,完全可以建功于边廷,立千秋万世不朽之名;或者即使不能被重用,在一个正常的现代社会里,也能凭自己的本事、自己的品行赢得尊重,过着平常而幸福的生活。可惜他生活在一个是非颠倒的社会,一个淘汰良民的社会,一个扼杀精英的社会,一个必须牺牲人性才能生存显达的社会。尤其像林冲,做一爱岗敬业的职业军官不可得,做一爱家护妻的好丈夫而不可得。他要么像陆虞侯、富安那样,牺牲自己的良心,自己污辱自己的品行,巴结权贵以求显达;要么就只能去当杀人放火的草寇。没有中间的道路可让他们选择。这是林冲的悲哀,也是大宋的悲哀。
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冲的可靠,主要表现为对家人负责,对朋友忠诚,对上司和同僚敬而有度,对工作兢兢业业。
B.林冲不肯与官场同流合污,又精细过人,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遭高太尉等人诱骗,误入白虎堂。
C.火并王伦、力推宋江等情节说明林冲为梁山大业着想,不存一己私心,更没有争权夺利的野心。
D.王伦要林冲杀无辜路人来做“投名状”,对林冲的打击巨大,因为这样做违背了他做人的原则。
2.本文认为施耐庵对林冲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林冲持什么态度?引用金圣叹的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说“这是林冲的悲哀,也是大宋的悲哀”,这句话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理性精神在北中国节节胜利,从孔子到荀子,从名家到法家,从铜器到建筑,从诗歌到散文,都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的时候,南中国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远古传统,依然弥漫在奇异想象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话世界之中,表现在文学领域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
儒家在北中国把远古传统和神话、巫术逐一理性化,把神人化,把奇异传说化为君臣父子的世间秩序,例如黄帝四面脸被解释为派四个大臣去“治四方”,黄帝活三百年说成是三百年的影响等等。在被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已看不见“怪力乱神”的踪迹,然而这种踪迹却非常活泼地保存在以屈原为代表的南国文化中。《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地融成有机整体,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光辉起点。
《天问》是保留远古神话传统最多而又系统的文学篇章,它表现了当时时代意识因理性的觉醒正在由神话向历史过渡。《离骚》《天问》《九歌》《九辩》构成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实质上它们是楚地原始祭神歌舞的延续。王夫之解释《九辩》说:“辩,犹遍也,效夏启九辩之名,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这段话点明了几个关键问题:楚辞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可歌可舞,想象丰富奇异,尚未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不像“诗教”之类有那么多的道德规范和理智约束,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
汉文化就是楚文化,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刘汉王朝基本上承袭了秦代体制,但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汉起于楚,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西汉宫廷中始终是楚声作主导,不同于先秦北国。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后世文学艺术从中汲取很多营养。与《诗经》或先秦散文不同,汉代艺术和人们观念中弥漫的恰恰是从远古传留下来的种种神话和故事。从世上庙堂到地下宫殿,从南方的马王堆帛画到北国的卜千秋墓室,它们都属于充满幻想、巫术的观念,把远古传统的原始活力和野性充分地保存和延续下来。西汉经历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变革后,以儒学为标志、以历史经验为内容的先秦理性精神日渐侵入文艺领域和人们的观念中,逐渐融成南北文化的混同合作。楚地的神话幻想与北国的历史故事,儒学宣扬的道德节操与道家传播的荒忽之谈,并行不悖地出现在人们意识观念和艺术世界中。人世、历史和现实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这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结果。但是,蕴藏着原始活力的传统浪漫幻想,始终没有离开汉代艺术,它们是楚汉艺术的灵魂。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在物质生活方面还是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北方都逐渐突破礼仪旧制,理性精神也逐步战胜巫术宗教。
B.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的保留和残存,中国南方始终弥漫在神话世界中,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就是其在文学领域的表现。
C.把黄帝四面脸解释为派四个大臣治理四方,孔子删除《诗经》中“怪力乱神” 的踪迹,这体现了儒家关注现实、重视社会秩序的精神。
D.开创了中国抒情诗光辉起点的《离骚》,既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浪漫想象,又有深沉理性觉醒时个体人格的体现。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天问》系统地保留了远古神话传统,是楚地原始的祭神歌舞的延续,是理性觉醒的时代意识从神话向历史的过渡。
B.因为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地,汉起于楚,所以西汉文化艺术领域的楚地色彩浓烈而醇厚。
C.西汉艺术的作品大多以远古的神话故事为内容,南方的马王堆帛画就充分地保存并延续了这样的远古传统。
D.西汉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世、历史和现实逐渐取代了充满远古传统的原始神话,占据重要位置。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理性精神和楚汉浪漫主义精神二者相辅相成,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艺术传统,都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B.王夫之认为楚辞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是汉代赋体文学之宗,这一看法极大地影响了后世楚辞的研究。
C.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变革后,人们的观念受先秦理性精神的影响,文化艺术领域也有了变化。
D.尽管神话幻想与历史故事、儒学与道家并行不悖地出现在人们意识观念和艺术世界中,但楚汉艺术的核心始终没有脱离传统浪漫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