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2-02 03:48: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根据此诗内容填空。
首联两句写景,“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_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也透露出作者愁苦的心情,这里采用的是____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的声音,“滚滚”写出了_______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的风格。
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颔联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静态 动态 动静结合 寓情于景 树叶纷纷飘落 大江东去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鉴赏下面一首古诗,按要求完成诗后各题。
咏???蝉①??骆宾王
西陆②蝉声唱,南冠③客思深。不堪玄鬓④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678年)。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②西陆:指秋天。③南冠:指囚徒。④玄鬓:指蝉。
①、请赏析这首诗的写作技巧。
②、试分析本诗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①借物抒情
②诗人诗在借对蝉的吟咏,抒发了自己虽有高洁


本题解析:
因为有注释①的交代,作者曾“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这首诗正是狱中所作,因此也就很容易看出:这是一首借物抒情诗,诗人诗在借对蝉的吟咏,抒发了自己虽有高洁的品性,但不为时人 所了解,相反还被诬陷入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的思想感情。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①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②。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③。   【注】①江汉:长江,汉水。②苏:好转。③存:留养。此二句用“老马识途”典故。
(1)颔联与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出什么样的图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歌内容,试分析诗歌抒发了哪些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片云”“ 永夜”,对比,“落日”“秋风”,借代;(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上三峡
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注]①此诗作于唐乾元二年(759),诗人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途中。②黄牛,指黄牛峡,是巫峡的一段。
8.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夹青天”句,既写出了巫山险峻,遮天蔽日的形势,也包含着诗人喟叹青天的形象。
B.“忽可尽”两句,并非说巴水可以行到尽头,而是写出了巴水纡曲,舟行迟迟的心情。
C.“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写逆水行船十分艰难,夜航充满艰险,船行也更加缓慢。
D.“不觉鬓成丝”,写出诗人因船行缓慢而愁白了头,包含着时光难度,逆境难熬的感受。
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巫山夹青天”,着一“夹”字,山逼天仄,情趣盎然;“巴水流若兹”,摹山状水表现新奇之感。
B.“巴水忽可尽”,着一“忽”字,山回水转,尽在眼前;“青天无到时”,既写实又在写情。
C.五、六两句既用互文笔法写朝暮赶路,又暗含时间的承续:早起赶路到晚上也没能走多远。
D.七、八两句情景交融,既在描写景象,又在抒发感情,从中可体味出诗人悲愁愤懑的心境。


参考答案:8.C(“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明写逆水行船艰难,船行缓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共8分)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唐?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小题1:本诗第一句“五月榴花照眼明”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也有人说,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之情。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侧面烘托的手法。②描写榴花不正面写,而从榴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从题干“怎样写”来看,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写法的把握,即表达技巧。诗歌写榴花照眼明,写出了榴花给人的感受,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这种手法在《陌上桑》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一部分,虽是写众人见到秦罗敷时的不同反应,但都侧面烘托了秦罗敷的美貌。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分析时要结合诗中的景物描写,如同意第一种看法,就要抓住诗歌中的幽美景色;如同意第二种,则要抓住能表现情感的关键词语“可怜”二字。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