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世以儒闻。绾少孤,家素贫,事母谨甚。性沉静,独处一室,左右图史,凝尘满席,澹如也。不好立名,有所论著,未始示人。第进士,擢右拾遣。天宝乱,肃宗即位,绾脱身见行朝,拜起居舍人,知制诰。累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故事,舍人年久者为阁老,其公廨杂料独取五之四。至绾,悉均给之。俄迁吏部,品裁清允,人服其公。是时,元载秉政,忌绾望高,疏薄之。载日贪冒,天下士议益归绾,帝亦知之。载得罪,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修国史。制下,士相贺于朝,绾固让,帝不许。
绾俭约,未尝问生事,禄禀分姻旧,随多寡辄尽。造之者,清谈终晷,而不及荣利,欲干以私,闻其言,必内愧止。始辅政,御史中丞崔宽本豪侈,城南别墅池观堂皇,为当时第一,即日遣人毁之;京兆尹黎干,出入从驺驭百数,省损才留十余骑;中书令郭子仪在邠州行营,方大会,除书至,音乐散五之四;闻风靡然自化者,不可胜纪。世以比杨震、山涛、谢安云。
绾素痼疾,居旬日浸剧,有诏就中书疗治,每对延英殿,许挟扶。未几薨,帝惊悼,诏群臣曰:“天不使朕致太平,何夺绾之速邪?”即日诏赠司徒,遣使者册授,欲及其未殓也。诏百官如第吊,遣使会吊,赙绢千匹、布三百匹,谥曰文贞。比部郎中苏端,持异议,宰相常衮阴助之,帝以其言不实,贬端巴州员外司马,犹赐谥曰文简。
(《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载秉政秉:主持,掌握
B.造之者,清谈终晷造:到……去
C.欲干以私,闻其言,必内愧止干:冒犯,冲犯
D.诏百官如第吊吊:吊唁,慰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世以儒闻 /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B.制下,士相贺于朝 / 方于将军会猎于吴
C.其公廨杂料独取五之四 /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D.遣使者册授,欲及其未殓 / 其若是,孰能御之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绾“提倡节俭”的一组是
①公廨杂料独取五之四,至绾,悉均给之
②下,士相贺于朝,绾固让,帝不许
③俭约,未尝问生事
④宽本豪侈,城南别墅池观堂皇,(绾)即日遣人毁之
⑤兆尹黎干,出入从驺驭百数,省损才留十余骑。
⑥诏就中书疗治,每对延英殿,许挟扶。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绾性格沉静,他单独住一间屋子,两面都是图书史籍,即使席位上到处落满灰尘,他也能做到安静淡泊。
B.元载掌管政事的时候,因为杨绾威望高而遭到了元载的忌妒、疏远,但是天下好的舆论都倾向于杨绾。
C.杨绾做人节俭,在他的示范和提倡下,自觉接受教化的人不计其数,因此人们把他比做杨震、山涛、谢安一类的清官廉吏。
D.比部郎中苏端在常衮暗中帮忙下,污蔑陷害杨绾,肃宗认为他们的话不符合实情,并把苏端贬为巴州员外司马。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不使朕致太平,何夺绾之速邪?(3分)
译文: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3分)
译文:
(3)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4分)
译文: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授行人。正德时,历两京御史。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三十。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寻出为荆州知府。筑黄潭堤。调扬州。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诸嬖幸皆怒。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帝笑而遣之。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帝曰:“苎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①。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驾旋,瑶扈至宝应。中官邱得用铁縆②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扬人见瑶,无不感泣。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资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已,累迁工部尚书。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西苑宫殿成,帝置宴。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以忧去。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帝幸承天,瑶扈从。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以老致仕去。
瑶端亮清介。既归,僻处陋巷。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卒年八十九。赠太子太保,谥恭靖。 (节选自《明史·蒋瑶列传》)
【注】①“疋”pǐ同“匹”。②縆gēng。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瑶执不可——执:坚持
B.?微瑶,民且重困——微:认为……卑贱
C.?竟扈至临清而返——竟:竟然
D.?迨迁陕西参政——迨:等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C.?因请停不急者——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以老致仕去——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蒋瑶全心为民的一组是(?????)
①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
②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③此花已绝,今无以献
④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⑤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⑥既归,僻处陋巷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德年间,蒋瑶力陈时政弊端,他认为在内府各局担任监督的宦官人数增加太多,这样会导致军队耗费太大,以致损耗国力。
B.?武宗南巡至扬州,随行的权幸因扬州繁华富庶,向蒋瑶大肆索要财物,蒋瑶对此暗中抵制,后被权幸用铁绳捆绑数日才被释放,扬州人对此无不感慨落泪。
C.?皇帝对蒋瑶非常器重,在宴会上,他下令将蒋瑶的席位移至殿内,然后把皇亲移到殿右来为蒋瑶让出席位,并且强调尊重贤才比亲近亲人更重要。
D.?嘉靖年间,朝廷工程繁多,耗费巨大,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对此皇帝非常高兴,并多次对他进行赏赐。
5.?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①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宣、大数告警,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野行者之馘②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③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④俞君,于是裒⑤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经历:掌管文牍的小官。②馘:guó,古代战时割取的所杀敌人的耳朵。③阃寄:kǔn,指边将领。④给谏:掌管谏诤、弹劾之官。⑤裒:póu,聚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诋:痛斥
B.以恣寇之出没恣:任凭
C.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 遗:留存
D.而作之忾也固矣忾:愤怒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而父之哭其子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B.①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其能遗之也乎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②茅子受读而题之
小题3:下列六句话,都能说明沈青霞是“古之志士之遗”的一组是(??)(3分)
①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②数鸣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
③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讥刺
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⑤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⑥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③⑥
小题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译文:??????????????????????????????????????????(4分)
(2)而一时阃寄③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译文:??????????????????????????????????????????(4分)
(3)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
译文:???????????????????????????????????????????(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盲者说
清·戴名世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某生无以答。间诣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②、史教诲,师箴,瞍赋,矇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
【注】① 日者:占卜。
② 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审:审查
B.而亦无颠危之患危:跌倒
C.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一瞬:时间很短
D.喜为非礼之貌非礼:不礼貌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在文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入其所精业天下其谁非盲也
B.吾方以为吊也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C.诗书之陈于前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
D.昏昏然而行闻其音而知其姓氏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
B.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
C.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
D.邪正在前不能释
小题4:下列对本文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盲者说闻音知姓氏,审语知是非,目的在强调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
B.盲者说,看世人一眼都是对他自己的一种侮辱,这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情。
C.文中说的瞍、矇都是指盲人乐师。在古代,这些盲人乐师负有诵诗训导的任务,而师旷、师慧则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
D.本文借盲者之言,讽刺世俗贤愚不辨、利害不审、倒行逆施、腐败堕落而不能自拔。可作寓言读,也可作杂文读。
小题5:翻译和断句(8分)
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① 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3分)
② 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3分)
小题6:用“/”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2分)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5、单选题 关于《归去来兮辞》文章内容的说法,有误的是:
A.“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看似乐尽哀来之悲,实则为诗人领略到大自然真美后的赞美和不能及早归依自然的惋惜之叹。
B.“胡为遑遑欲何之”,问语中包含着对以往迷误的感慨,又透露着回归田园的欣慰。
C.“恨晨光之熹微”“问征夫以前路”等语写出了作者急切归田园的情态。
D.“乐夫天命”集中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消极情绪,这不能不说是本文的一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