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一)
2017-02-02 04:27:4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三段中“简单事实”后的冒号所领起的内容是什么?“简单事实”的内容与“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中的“规律”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灵魂的呼唤(节选)
?????????????——访安妮故居车
吉心   迈步穿过洁净临河的小街,我轻轻地走进了那座三层小楼。推开虚掩的书架,钻过低矮的洞口,扶着窄窄的楼梯,缓缓地进入了安妮曾经避难两年之久的故居“密室”,走进了安妮姑娘催人泪下、激人奋进的故事之中。
  安妮·弗兰克姑娘是一个美丽的才女,但她短暂的一生并不幸运,很少幸福,她还没有来得及品味少女花季的童真烂漫的人生幸福,就早早地与苦难、不幸结下了不解之缘。
  是的,安妮也曾经有过几年幸福的童年生活,那还是她很小很小的时候。
  安妮1929年6月12日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庭,父亲奥托·弗兰克手握一家公司总经理的重权,母亲门当户对,身居富家闺秀。此时,童真烂漫的安妮,朝夕幸福地荡漾在父母亲手筑起的爱河之中,当她年龄稍长,背上书包,跨进校门之后,迎接小安妮的依然是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宠爱,小安妮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地天天在欢笑中长大。但是,清晨的晴天不是全日的晴天,童年的幸福并非是终生的幸福。就在安妮刚刚吹灭四支蜡烛,祝福生日的歌声刚刚落地不久,她,可怜的小安妮的命运开始迈入了不幸与苦难的人生旅程。这一年,祖国的上空平地卷起了一股震撼世界的黑色云团,狂人、恶人、罪人希特勒鬼使神差地登上了德国的政治舞台,随即罪恶的“排犹”浪潮席卷了全国上下。惊恐迷惘的小安妮偎依在犹太出身的父亲的身边,裹挟在逃亡潮流中,举家迁居到邻国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暂避凶险。
  可是,时局的进一步恶化,使小安妮一家仅仅过了几年平静的日子,就又一次面临新?的痛苦的生与死的抉择——荷兰沦陷,被德军占领,安妮一家被勒令立即出境。此时此刻欧洲已是炮火连天,战火弥漫。何处是安生之处,哪里有立身之地?
  走投无路的奥托·弗兰克毅然决定,不再逃亡,全家立即藏进自己营业楼上的附属建筑阁楼“密室”中,因为这里面对运河,地处偏僻,阁楼深藏,不易发现。可爱、可怜的13岁的小安妮就这样拉着父母那颤抖的双手,与姐姐等八人偷偷地爬进了“密室”,开始了她刻骨铭心的两年零八个月的“黑人”生涯,开始踏入了她人生苦旅的最后驿站。
  走进了黑暗的阁楼,开始过上了担惊受怕的生活,听着窗外莺歌鸟语、水响风吟的奏鸣声,天真烂漫的小安妮多怀念往日那自由自在的生活啊,多珍惜昔日那童真好友的真情厚谊啊!
  小安妮想念逝去的生活,小安妮怀念生活中的朋友,但最令她无穷回味的还是自己刚刚度过的生日。
  小安妮13岁花季的生日还是在密室外度过的,那天是6月12日,星期五,时钟刚刚敲过六下,日思夜盼的小安妮就再也睡不着了,因为今天是她的人生又一个难以忘怀的生日。尽管荷兰沦陷,时局危急,但慈父爱母还是在命运难卜之际,张开了久违的笑脸,尽其所能为安妮举办了个简朴但又情深意长的?生日庆典。天真的小安妮在亲人送来的诸多生日礼物中,唯一珍爱的竟是后来伴她走完生命最后一息的粉红色格子布面的日记本。这难道是命运,还是巧合?一个月后,小安妮就带着这心爱的日记本和家人一块躲进了这座昏暗的密室。蜗居于密室的小安妮,为了防止被外人发现,为了保全八条活生生的生命,不能大声说话,不能发出任何声响,不能点灯照明,更不能玩耍交友,他们必须立即对外抹杀自己的存在。暗无天日的密室生活,日复一日的无尽的期盼,对正是活泼好动年龄的安妮来说,简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人间地狱,压抑、寂寞、苦闷和深深的忧郁像瘟疫一样紧紧叮咬着安妮幼嫩的心灵。可是,坚毅懂事的小安妮,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对着生与死的考验,面对着难以预料的种种折磨,她没有陷入长辈们日深一日的长吁短叹和争执埋怨之中,而是勇敢坚强地捧出她心爱的日记本,饱蘸着少女纯洁滚烫的热血,夜以继日地挥笔写着自己的心声,自己的苦乐,自己的憧憬……
  多才多情的安妮,在屈居密室的近千个日日夜夜里,思索着人生的种种苦难和不幸,憧?憬着未来和希望。她用少女的双眼,审视人生,?审视自己,她以惊人的毅力和才华,记录着生命,记录着命运,呕心沥血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日记,朴实无华地真实记录了她的孤独和恐惧,表达了她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福。这里记录的一句句、一行行、一篇篇是十几岁少女心灵深处的呼唤,是发自肺腑的呐喊,是血与泪的控诉!
  她多么渴望长大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用自己灵巧的笔触讴歌人类的光明、进步和幸福,鞭笞恶棍暴徒们的凶残和罪恶;她多么渴望长大成为一名著名的歌星,用自己甜美的歌喉驱散人间一切乌云浊气,让金色的阳光洒满人间大地;她多么渴望长大成人,做一个靓丽的新娘,与室友彼得相亲相爱,比翼双飞,同享人间之乐;她多么渴望早早结束这罪恶的战争,消灭民族歧视,世界和平共处,团结共进,做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犹太人,当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儿女……
  她渴望早早走出密室,追寻逝去的自由,每到夜深人静之际,便迫不及待地爬起来偷偷收听广播,期盼着解放的盟军早早兵临城下;她渴望着快快长大,她曾在父亲的房门上留下一道道深深的笔痕,记录着她增长的高度。她在日记中写道:“我就像一只被折去翅膀的小鸟,在一片黑暗中飞翔,却碰在了囚禁她的笼子上。”
  但是呵,法西斯给予这位苦苦求生的可怜的小安妮的时间不多了,德寇已经高高地举起了滴血的屠刀。在安妮写完最后一则日记的八个月之后,在即将迎来二战胜利的曙光前夕,小安妮却悲惨地倒在德寇集中营的尸体中,永远,永远地告别了亲爱的父母,告别了日夜厮守的密室,告别了罪恶的世界。多可爱的姑娘,多可怜的孩子,你何罪之有,你何该如此命运?你没有害人,却被人害。你没有来得及享受人生的幸福欢乐,却遭受了人间一切劫难不幸,你没来得及实现自己的种种夙愿,就惨死在了罪人的魔掌中。你一定还有许多要诉说的话,但又能给谁说?你一定还有许多要做的事,但你又怎么去做呢?你还有许多要思索的问题,但思考了又将如何?安妮,亲爱的姑娘,你是一个遭受迫害的灵魂,你是一个被惊恐笼罩的女孩。
  安妮,可爱的姑娘,你是不幸的,但你又是幸运的,你用自己心灵撰写的《安妮日记》已经出版,终于实现了你密室中的深深夙愿。它已经在数十个国家的人民中阅读传诵,每年又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十万人在你的密室小屋参观礼拜。你响亮的名字代表了人性、人权、民主的觉醒。你的光辉形象,为乐观向上、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作出?了最恰当的注解。你的不朽著作,为和平进步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呼唤,成为了人类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安妮,你是一位可亲可爱的天才少女,你是一位用灵魂的笔与德寇搏杀的伟大战士。
  安妮,你不是曾在1944年4月5日的日记中这样写过吗——“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安妮,尽管你只生存了短短的16个刀风剑雨的岁月,但你是伟大的,不朽的。
  你如愿以偿,你没有死,你还活着,你继续活在我们的心中。
1.文中作者说“清晨的晴天不是全日的晴天”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怜的13岁的小安妮就这样拉着父?母那颤抖的双手,与姐姐等八人偷偷地爬进了‘密室’,开始了她刻骨铭心的两年零八个月的‘黑人’生涯”中“黑人”二字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说安妮“是不幸的,但你又是幸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处用了拟人、对比、排比等手法,用抒情的笔调写出了对安妮的尊敬,很具感染力。
B.文章第1段作者通过“迈步穿过”“?轻轻走进”“推开”“钻过”“扶着”等动词,引领读者跟随着他走进了安妮故居,走进了安妮姑娘的故事中。
C.“你一定还有许多要诉说的话,但又能给谁说?你一定还有许多要做的事,但你又怎么去做呢?你还有许多要思索的问题,但思考了又将如何?”作者通过一长串的排比写出了对安妮苦难命运的同情以及对法西斯的痛恨。
D.文章先写安妮幸福的童年生活,目的在于和后文中安妮的悲惨命运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法西斯的罪恶。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
融入科技元素的时装
我们有ipod和黑莓手机,手指轻轻触屏就可以选项。我们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我们变得机械化了,什么东西都分门别类。而时尚设计师子也开始将高新科技元素融入服装中。
近年来,背包里开始设计有专放ipod的口袋,手袋一般也有专放手机的小袋子。如今,前卫的时尚业开始将新科技置于衣料中,而不仅仅是为这些好玩的小玩意儿提供存放空间。
这种新科技服装有时看上去像是来自科幻片,有的像是情绪戒指,这种服装可以依据穿衣者的举止来感觉和判断他的心情,并据此播放适当的mp3歌曲。创新是不受限制的,有时看起来也可能很荒唐。荷兰乌得勒支艺术学院的大学生埃里克设计出一种高科技牛仔裤,在大腿部位装有无线电蓝牙键盘,后兜里放有鼠标,膝盖上装有话筒。有些人或许会觉得这种在大腿上敲键盘的方式有点儿不雅,但它凸显了这种高科技在推动服装技术的发展。还有人利用一种镍钛记忆合金,改变服装面料的质地,使之发光的嵌料可以移动,就像是它们在呼吸,有点儿像珊瑚随潮水移动一样。
英国服装设计师侯赛因。卡拉扬被公认是高科技服装的创始人,他两次荣获“年度最佳英国设计师”的美称。伦敦设计博物馆正在举办一场有趣而诱人的杰作。这些作品向人们展示的全是卡拉扬的杰作。这些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他们15年的设计生涯。其中的一件作品是由水晶和激光制成的服装,可以产生艳丽的光影闪烁的郊果,还有两件带液晶显示屏的衣服,上面显示的是水底世界。卡拉扬认为,将科技融入时装是“创新的唯一途径”。
高科技服装设计师并不期望他们的作品很快会在大街上流行,但他们认为他们的努力正在慢慢引导时尚业的创意思维。纽约的服装设计师张安骅用热变色布料设计了一款皱褶叠层服装,它可展现出一幅纽约市地图。生产防寒服的奥尼尔公司研制出一种内置GPS定位糸统的导航滑雪服。其袖筒上装有液晶显示器,可以显示滑雪者的坐标和地理信息,还可以导航。
小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章所说的融入科技元素的时装的一项是(???)。
A.纽约服装设计师张安骅用热变色布料设计的一款皱褶叠层服装。
B.奥尼尔公司研制的内置GPS定位系统的导航滑雪服。
C.近年来设有专放ipod口袋的背包。
D.埃里克设计的在大腿部位装有无线蓝牙键盘,后兜里放有鼠标,膝盖上装有话筒的牛子裤。
小题2:选出符合原文内容信息的一项是(???)
A.当今时尚服装设计师将高新科技元素融入服装中是为了取悦于消费者。
B.有的服装设计师利用一种镍钛记忆合金,改变服装面料的质地,使之发光的嵌料可以移动,给人以动感。
C.高科技服装的创始人侯赛因·卡拉扬曾两次荣获“年度最佳法国设计师”的美称。
D.高科技服装设计师期待着他们的作品能很快地在大街上流行,能够引领时尚。
小题3: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融入科技元素的时装可以判断并调节穿衣者的心情。
B.埃里克设计的那种时尚牛仔裤很不雅观,不会有发展的市场。
C.当今时尚的创意思维正在为高科技服装设计师的这一努力所引领。
D.奥尼尔公司研制的那种导航滑雪服,可以用于到寒冷荒芜地带探险的人员。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流浪生涯
陈廷一   1895年12月下旬的一天中午,天空微微发暗,头顶有一团乌云,遮住了太阳。
  孙中山乘坐的客轮,经过数日航行,终于抵达檀香山港口。
  是他少年求学的地方;檀香山,是他胞兄孙眉发迹起家的地方;檀香山,也是他在海外亲手建立起兴中会的地方。这里,有他的骨肉侨胞;这里,有他的启蒙恩师和同学;这里,有与他志向相同、谈说投机的朋友。
  义举(指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作为一个名列榜首被通缉的政治犯,他要寻找避风的港湾,首先想到了檀香山。
  今天,他回来了,九死一生地回来了。
  革命不成,全家遭殃。他的母亲及妻儿已先他一步来到这里逃难。一想到这些,他又不无暗暗自责。他急切地向亲人走去……
  再说孙母,在官府搜剿、家乡难留、万不得已的时候,才举家逃亡。孙母来到檀香山,虽然日子过得好好的,孙儿绕膝,儿媳也知书达理,三代同堂,可她却因担心儿子的安危终日以泪洗面。半夜里经常说着梦话:“帝象(孙中山乳名)儿你在哪儿?”在官府搜查最紧张的日子,她自己的性命也难保,可是她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孙中山。大儿子孙眉经常劝说也无济于事,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到檀香山后,自己安全了,但她更担心中山儿的安全。郊区那座圣堂,她不知去了多少次,做了多少次祈祷。多少次她在梦中梦到中山儿,醒来原是一场梦……
  “妈,我回来了!”孙中山推开门,一下跪在母亲的膝下。
  “这不是梦吧?”母亲喃喃道。
  这时,大哥大嫂、妻儿闻知中山安全回来,都赶快跑过来。大家说着重逢话,母亲才从梦中彻底醒来:“你回来了就好。妈还以为你死了呢!”
  重逢时,亲人们无法责备中山,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中山却已经开始自责,他让全家受了多少惊!然而他的自责并不意味着后悔,他坚信,失败乃是乌云一时遮掩了太阳的光辉。乌云过去,明丽的阳光不是在中天之上吗?失败并没有使他失志颓废,相反,更坚定了他那拨开乌云见太阳的决心。但是,母亲终日唠叨不停,妻子整日以泪洗面,大嫂话里带刺。这一切,孙中山心里都十分清楚。他理智地处理,从不辩解。因为乌云还笼罩在他的头上,义举毕竟没有成功。他不能不面对现实。在家里,他是低头进低头出,端碗吃饭,小声说话。可到了外面,他仍是我行我素,一如既往。他常出去串联同志,召开会议,推广兴中会,以期光大革命。然而,义举失败已为此地人们所悉,檀香山的形势也使他失望,不再像先前那样一呼百应,人们失去了往日的热情。在失败面前,不少人丧失了斗争的信心;不少人当面说他风凉话;不少人开会不到……家庭矛盾与社会情绪,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久留檀岛,无大可为,遂决计赴关,以联络彼地华侨,盖其众比檀岛多数倍也。”
  孙中山的心里鼓起了风帆。
  孙中山在檀岛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家庭矛盾又起。孙中山不情愿在矛盾中让步半寸,他有他的事业,他有他的追求。报国孝母不能同存。他终于再次选择了报国之路。一天晚上,在餐桌上,他当着所有亲人的面,委婉地提出到美洲旅行的设想。除大哥孙眉外,家里其余人都想不通。无父遵兄,最后在孙眉极力说服下,孙中山才得以出行。儿行千里连母心。在孙中山动身的前几天,母亲已开始忙碌,为他购买食品;妻子为他洗换衣物,打点行装。孙中山也借机游览檀岛风光。说实在话,他在檀岛的时间不短,可是游览观光还是第一次。临行前他要把檀岛深深地印在心里。(选自《辛亥之父孙中山》,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义举失败后,孙中山为躲避政府通缉,选择了去更为安全的大洋彼岸的檀香山避难。
B.母亲及妻儿因为革命失败而遭殃,孙中山深陷自责之中,“妈还以为你死了呢!”更是让孙中山无比惭愧。
C.一家团聚并没有给孙中山带来太多的欢乐,因为他始终以革命事业为重,而除了大哥,家人都不支持他的选择。
D.因家庭矛盾重重,孙中山决定到美洲旅行,临行前,孙中山第一次游览了檀岛的风光。
E.本文通过记述孙中山在义举失败后在檀香山的避难生活,真实地展示了孙中山在义举失败后重新鼓起风帆的心路历程。
(2)文章写出了孙中山在革命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中山认为“久留檀岛,无大可为”,“遂决计赴美”,他做出这样的决定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报国孝母不能同存”,这是自古以来的事实,对于孙中山的选择,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因为月亮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
因为见到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往往都是那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
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
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 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
我们相对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
“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食了。”
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伸出一双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 (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小题1:文章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6分)
小题2: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周瑜是“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4分)
小题3:小说多次写到“烧艾草”,请对这一细节进行简要赏析。(6分)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从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简要分析。(6分)



Tags:高考 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名句名篇默写..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