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解多义。
知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
素与副使张胜相知(??? ?)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
复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
劝
果行,国人皆劝(???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三日劝农功(???? )
成
遂使之行成于吴(??? ?)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
参考答案:知道/相亲,相好/主持,管理???????? 再/繁复/恢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之”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④汝识之乎
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⑥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⑦夫晋,何厌之有
⑧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⑨之二虫又何知
⑩辍耕之垄上
A.①②/⑤/③④/⑥⑨/⑦⑧/⑩
B.①③/②⑥/④⑧/⑤/⑦/⑨⑩
C.①/②⑤/③/④⑥⑧/⑦/⑨/⑩
D.①③/②⑤/④⑥/⑦⑧/⑨/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主父偃者,齐临淄人也。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孝武元光元年中,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召。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拜为郎中。偃数见,上疏言事。诏拜偃为谒者,迁为中大夫。一岁中四迁偃。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①,死即五鼎烹②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元朔二年,上拜主父为齐相。至齐,遍召昆弟宾客,散五百金予之,数之曰:“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
主父始为布衣时,尝游燕、赵,及其贵,发燕事。赵王恐其为国患,欲上书言其阴事,为偃居中,不敢发。及为齐相,出关,即使人上书,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乃遂族主父偃。
(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
注:①五鼎食:牛、羊、豕、鱼、麋也。诸侯五,卿大夫三。②五鼎烹:被镬(一种大锅)烹煮的刑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贫,假贷无所得假:借。
B.古者诸侯不过百里过:经过。
C.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亲:父母。
D.我厄日久矣厄:穷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诸公宾客多厌之/强弱之形易制
B.今以法割削之 /亲不以为子
C.乃西入关见卫将军 / 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
D.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武帝“族偃”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及发燕王定国阴事
②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
③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
④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
⑤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父偃早年并不得志,在通过卫青向皇上推荐但“上不召”的情况下,上书汉武帝,才
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任用。
B.主父偃向武帝进献了“推恩术”,表面上推恩皇族子孙,实际上是将诸侯国化整为零,
削弱封国实力,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
C.主父偃揭发燕王犯罪的事情后,大臣们都畏惧主父偃的口,贿赂和赠送给他的钱,累计
有千金之多。
D.主父偃当了大官后,就揭发了燕王和赵王犯罪的事情。这是他对自己未显达时所受侮辱的报复。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余 虽 骨 肉 无 尺 寸 地 封 则 仁 孝 之 道 不 宣 愿 陛 下 令 诸 侯 得 推 恩分 子 弟 以 地 侯 之 彼 人 人 喜 得 所 愿 上 以 德 施 实 分 其 国 不 削 而 稍弱 矣 于 是 上 从 其 计。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3分)
②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过:超过
小题1:C.都是副词,就; A. 介词,他,指主父偃 / 结构助词,的;B. 介词,用 / 介
词,把; D.连词,表承接 / 连词,表转折
小题1:①是主父偃的功劳,②主父偃与昆弟宾客绝交,都跟武帝“族偃”没有关系。
小题1:“揭发了赵王”和“未显达时所受侮辱”文中无据
小题1:(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结合句意进行断句。每断对三处给1分,共3分(2)①被动句式1分,句意2分②“衣食”、“内门”各1分,句意1分
主父偃是齐地临淄人。他游学齐国,与许多读书人有交往,但没有谁肯厚待他。齐国众读书人共同排斥他,他不被齐国接纳。他家生活贫困,向人家借贷也借不到,就到北方的燕、赵、中山游学,各地都没人厚待他,做客很难。孝武帝元光元午,他认为各诸侯国都不值得去游学,就西入函谷关,去见大将军卫青。卫青大将军屡次向皇上推荐他,皇上不肯召见。他带的钱财已经花光,留在长安已经很久,诸侯的宾客们都很讨厌他,于是他向皇帝上书。早晨进呈奏书,傍晚时皇帝就召见了他,任命他为郎中。主父偃屡次进见皇帝,上疏陈说政事。皇帝下令任命他为谒者,又升为中大夫。一年当中,四次提升主父偃的职务。
主父偃向皇上劝说道:“古代诸侯的土地不超过百里,强弱的形势很容易控制。如今的诸侯有的竟然拥有相连的几十个城市,土地上千里,天下形势宽缓时,则容易骄傲奢侈,做出淫乱的事情,形势急迫时,则依仗他们的强大,联合起来反叛朝廷。现在如果用法律强行削减他们的土地,那么他们反叛的事就会产生,前些时候晁错的做法就出现这种情况。如今,诸侯的子弟有的竟是十几个,而只有嫡长子世世代代相继承,其余的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骨肉,却无尺寸之地的封国,那么仁爱孝亲之道就得不到显示。希望陛下命令诸侯可以推广恩德,把他的土地分割给子弟,封他们为侯。这些子弟人人高兴地实现了他们的愿望,皇上用这种办法施以恩德,实际上却分割了诸侯王的国土,不必削减他们的封地,却削弱了他们的势力。” 于是皇上听从了他的计策。
尊立卫子夫当皇后,及揭发燕王刘定国的阴私,主父偃是有功的。大臣们都畏惧主父偃的口,贿赂和赠送给他的钱,累计有千金之多。有人劝说主父偃说:“你太横行了。”主父偃说:“我从束发游学以来己四十余年,自己的志向得不到实现,父母不把我当儿子看,兄弟们不肯收留我,宾客抛弃我,我穷困的时日已很久了。况且大丈夫活着,如不能列五鼎而食,那么死时就受五鼎烹煮的刑罚好了。我已到日暮途远之时,所以要倒行逆施,横暴行事。”
元朔二年,皇上任命他当了齐相。主父偃到了齐国,把他的兄弟和宾客都召来,散发五百金给他们,数落他们说“开始我贫穷的时候,兄弟不给我衣食,宾客不让我进门;如今我作了齐相,诸君中有人到千里以外去迎接我。我同 诸君绝交了,请不要再进我主父偃的家门!”于是他就派人用齐王与其姐姐通奸的事来触动齐王,齐王以为终究不能逃脱罪责,就自杀了。
主父偃开始当平民百姓时,曾经游历燕地和赵地,等到他当了大官后,就揭发了燕王的阴私。赵王害怕他成为赵国的祸患,想要上书皇帝讲述他的阴私,因为主父偃在朝中,不敢揭发。等到他当了齐相,走出函谷关,赵王就派人上书,告发主父偃接受诸侯的贿赂,因此,诸侯子弟中有很多因为这个原因而被封侯。等到齐王自杀了,皇上听到后,大怒,认为是主父偃威胁他的国王使其自杀的,就把主父偃及其家族的人都杀了。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偾军:溃败的军队。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杖: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翼:保护
C.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徇:掠取
D.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趣:归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释①秘演诗集序
欧阳修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
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胠其囊,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注】①释:僧人,和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廓然有大志——廓:心胸开阔,旷达
B.庶二狎而得之——狎:亲近而态度随和
C.二人欢然无所间——间:隔阂,嫌隙
D.以适天下之乐——适:适应,适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往往伏而不出/其疾病而死
B.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东之济、郓/燕、赵之收藏
D.遂欲往游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构思独特,写的对象是秘演,但处处以另一男子石曼卿作陪衬,石曼卿对秘演诗的称颂,他的死使秘演感到痛苦等细节,都写出了两人深挚的交情。
B.本文对人物形象的描摹生动传神,两个“胸中浩然”“廓然有大志”的男子,都嗜酒,但秘演醉后乐在放浪形骸的嬉戏,石曼卿醉后乐在兴会淋漓的歌吟。
C.本文立意高远,通过对秘演、石曼卿均是气节高远的奇男子,却“隐”于草野这一事实的叙述,尖锐地指出了一个压抑和埋没人才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D.本文感情真挚,作者虽然已步入仕途,却仍求贤若渴,对以秘演和石曼卿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笔端没有流有歌颂之意,但更多的是感叹惋惜之情。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时 人 不 能 用 其 材 曼 卿 亦 不 屈 求 合 无 所 放 其 意 则 往 往 从 布 衣 野 老 酣 嬉 淋 漓 颠 倒 而 不 厌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B
4.时人不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