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问?说
清?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①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闻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不见其有可耻焉,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选自刘开《孟涂文集》)
【注】①刍荛:割草打柴的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广:扩大,增加
B.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穷:极尽
C.询天下之异闻鄙事以快言论鄙:卑鄙
D.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狎:亲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B.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C.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
D.舍问,其奚决焉其学非古人之学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针对读书人“学而不问”的陋习,围绕“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的中心观点作阐述,倡导“问学相辅”的正确求学态度。
B.作者引用儒家经典中的话“就有道而正”“好问则裕”等,来证明“问”的必要, 从中看出“问”是进德修业的重要一环。
C.在作者看来,今人学而不问有“师心自用”“好学不诚’’等多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今人所学“非古人之学”,而所好“非古人之好”。
D.清代桐城派刘开的《问说》很明显是模仿了韩愈《师说》,语势纵横,说理透彻。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子昂别传
卢藏用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县人也。奇杰过人,姿状岳立,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至年十七八未知书。尝从博徒入乡学,慨然立志。因谢绝门客,专精坟典。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该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初为诗,幽人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文宗矣。
年二十一始东入咸京,以进士对策高第。曾献书阙下,时皇上以太后居摄,览其书而壮之,召见问状。子昂貌寝寡援,然言王霸大略,君臣之际,甚慷慨焉。乃敕曰:梓州人陈子昂,地籍英灵,文称伟晔,拜麟台正字。上数召问政事,言多切直。
属契丹以营州叛,建安郡王攸宜亲总戎律,台阁英妙,皆署在军麾。时敕子昂参谋帷幕。军次渔阳,前军王孝杰等相次陷没。三军震,子昂进谏,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建安方求斗士,以子昂素是书生,谢而不纳。子昂体弱多疾,激于忠义,尝欲奋身以答国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
及军罢以父老表乞罢职归侍,天子优之,听带官取给而归。遂于射洪西山构茅宇数十间,种树采药以为养。恨国史芜杂,乃自汉孝武之后以迄于唐为后史记,纲纪粗立,笔削未终,丁府君忧其中废。子昂性至孝,哀号柴毁,气息不逮。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子昂荒惧使家人纳钱二十万,而简意未已。数舆与曳就吏,子昂素嬴疾,又哀毁,杖不能起,外迫苛政,于是遂绝。年四十二。
(选文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史百家罔不该览 该:应该
B.览其书而壮之 壮:认为……壮美,赞赏
C.激于忠义 激:激励
D.哀号柴毁 毁:因悲哀过度而损害健康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子昂“奇杰过人”的一组是(3分)
①至年十七八未知书 ②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
③以进士对策高第 ④地籍英灵,文称伟晔
⑤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 ?⑥天子优之,听带官取给而归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子昂曾经跟着赌博的人进入地方学校,感情激昂地树立志向。于是辞去了门客,专心研究古代典籍。
B.陈子昂状貌丑陋短小,但是说起王道霸业这些远大的谋略,君臣关系,非常激昂,从而赢得皇上的重视。
C.陈子昂第二次进谏的时候武攸宜没有亲自接见他,而是让军曹来听他的意见,陈子昂知道意见不合,就闭口不言了。
D.陈子昂怨恨国史杂乱,就从汉孝武皇帝之后到唐代为止写作为《后史记》,只粗略地确立了提纲就因父亲去世而中止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幽人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文宗矣。(3分)
(2)建安方求斗士,以子昂素是书生,谢而不纳。(4分)
(3)遂于射洪西山构茅宇数十间,种树采药以为养。(3分)
3、阅读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原文中划线的词语注音、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王军壁垓下 bì 壁垒
B、左右皆泣 qì 眼泪
C、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zhǔ 跟随
D、亦足王也 wáng 称王
2、性格决定成败,下面项羽的言行全都能够表现项羽失败的性格原因的一项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①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②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③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④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⑤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3、对原文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莫能仰视”说明项羽虽然失败,但毕竟威风尚存,所以左右不敢抬头看他。
B、项羽临死,送人情给故人,表现项羽不惧死的英雄本色。
C、“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说明项羽并不甘心失败,始终保持战斗到最后的勇气与决心。
D、项羽能够自刎,而不忍心杀自己的战马,反映出项羽的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尹思贞,京兆长安人也。弱冠明经①举,补隆州参军。时晋安县有豪族蒲氏,纵横不法,前后官吏莫能制。州司令思贞推按,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远近称庆,刻石以纪其事,由是知名。累转明堂令,以善政闻。三迁殿中少监,检校洺州刺史。会契丹孙万荣作乱,河朔不安,思贞善于绥抚,境内独无惊忧,(武)则天降玺书褒美之。神龙初,为大理卿,时武三思擅权,御史大夫李承嘉附会之。雍州人韦月将上变②,告三思谋逆,中宗大怒,命斩之。思贞以发生三月,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竟有敕决杖配流岭南。三思令所司非法害之,思贞又固争之。承嘉希三思旨,托以他事,不许思贞入朝廷。谓承嘉曰:“公擅作威福,不顾宪章,附托奸臣,以图不轨,将先除忠良以自恣耶?”承嘉大怒,遂劾奏思贞,出为青州刺史。境内有蚕一年四熟者,黜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八月至州,见茧叹曰:“非善政所致,孰能至于此乎!”特表荐之。思贞前后为十三州刺史,皆以清简为政,奏课连最。睿宗即位,征为将作大匠③。时左仆射窦怀贞兴造金仙、玉真两观,调发夫匠,思贞常节减之,怀贞怒,频诘责思贞,思贞曰:“公职居端揆,任重弼谐,不能翼赞圣明,光宣大化,而乃盛兴土木,害及黎元,岂不愧也!又受小人之譖,轻辱朝臣,今日之事,不能苟免,请从此辞。”拂衣而去,合门累日,上闻而特令视事。
注:①明经:隋唐时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一个门类。②上变:向朝廷密告叛乱事件。③将作大匠:官名,主管宫室、宗庙等土木营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后官吏莫能制制:禁止
B.时武三思擅权擅:独揽
C.承嘉希三思旨希:盼望
D.思贞常节减之节:限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A.
 B.
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竟有敕决杖配流岭南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C.
D.
 附托奸臣,以图不轨而乃盛兴土木,害乃黎元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候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小题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竟论杀之称代前文的“豪族蒲氏”。 B.御史大夫李承嘉附会之称代前文的“武三思”。 C.三思令所司非法害之称代前文的“思贞”。 D.思贞常节减之称代前文的“夫匠”。 小题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都表现尹思贞正直坚贞的一组是?????(???) ①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②思贞善于绥抚,境内独无惊扰。???③三思令所司非法害之,思贞又固争之。???④公擅作威福,不顾宪章,附托奸臣,以图不轨。???⑤非善政所致,孰能至于此乎!???⑥今日之事,不能苟免,请从此辞。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思贞任隆州参军时,能严明执法,做明堂县令时,政绩很好;任检校洺州刺史,能安抚一方。这些都受到人们的赞扬,并受到朝廷的表彰。 B.尹思贞大理卿,皇帝命令斩告发武三思的韦月将,尹思贞不畏权贵上奏章使韦月将免于死刑,后因当面斥责武三思而被李承嘉劾奏,调出朝廷。 C.尹思贞任青州刺史,政绩很好,受到黜陟使路敬潜的赞叹。他前后做了十三个州的刺史,因治政精简,向朝廷奏告的考核连续最佳。 D.左仆射窦怀贞为建造两座道观滥用民工,尹思贞身为主管土木营建的官员对他有所限制,窦怀贞因此怒责尹思贞,而尹思贞指责他的害民 小题6:把前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州司令思贞推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非善政所致,孰能至于此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width="650">? 小题:C 小题:B 小题:C 小题:D 小题:B 小题:(①州官署命令尹思贞追究审查。②坚持上奏认为不能执行死刑。③不是治理得好所得到的,什么能够得到这样的奇迹呢?)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width="650"> 小题:C(希:迎合); 小题:B(两个“竞”均为副词,最终、到底,A项第一个“其”译为“他的”,作定语;第二个“其”译为“他”,作兼语;C项第一个“以”为连词,译为“来”,第二个“以”为介词,译为“用”;D项第一个“乃”表转折,译为“却”;第二个“乃”表承接,译为“于是”); 小题:C(指代前文“韦月”); 小题:D(①句所述是尹思贞按“州司”所“令”来办的,不能充分证明他的“正直坚贞”;②表现尹思贞的治理才华;⑤是路敬潜对尹思贞的赞叹,排除ABC); 小题:B(“因当面斥责武三思”与原文不符,应为当面斥责李承嘉); 小题:见译文 参考译文 尹思贞,是京兆长安人,20岁的时候经明经推荐,当了隆州的参军。当时晋安县有姓蒲的豪族,横行霸道,违法乱纪。附近的官吏都无法治服它。作为州司令的思贞经过调查取证,查到了数以万计的赃物,于是根据律法将他杀了。周围的人拍手称快,刻下石碑记载这件事,州司令思贞也因为这件事名声大作。他接着转去当了明堂令,以凭着良心从政而闻名。第三次升迁当了殿中少监,任洺州刺史。在这个时候碰到会契丹的孙万荣作乱,河朔很不安定,但由于思贞善于绥善处理,安抚民众,所以他领导下的地方一点都没有慌乱的现象。于是(武)则天降下圣旨赞扬他。神龙年初,他出任大理卿,恰逢武三思擅越专权,御史大夫李承嘉又附会巴结武三思。雍州人韦月???控告武三思谋反。中宗皇帝得知大怒,命令处斩韦月。思贞以这件事发生在三月为由,坚持上奏,请求不要行刑,改判韦月杖责流放到岭南。三思命令所司非法杀害韦月。思贞又据墼 力争。承嘉应三思的要求,推托有其它事,不让思贞进入朝廷。思贞对承嘉说:“你擅自作威作福,不顾国家法律法规,依附奸臣,图谋不轨,杀了忠良的臣子不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为所欲为吗?”承嘉大怒,于是到皇帝那里去弹劾思贞,让他去表州做了刺史。青州境内有一种蚕,一年能够繁殖四次。黜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八月来到这里,见到蚕茧叹息:“ 如果不是为发推行善良的政治,又怎么会弄到这样的地步呢”特意写表推荐思贞。思贞前后做了十三个州的刺史,一直都廉洁朴素,表扬他的奏章一直都是最多的。睿宗即位后,征他当了将作大匠,当时的左仆射窦怀贞大兴土木建造金仙、玉真两观,使用了大量的工匠,思贞经常节约减少。怀贞很愤怒,常责备思贞。思贞说:“你身居这样的要职,责任重大,影响广泛。你没有推广皇帝的圣明,反而大兴土木,侵害了人民百姓,你难道不感到惭愧吗?又听信小人的话,污辱了大臣,今日这件事是不可原谅的。我现在就告辞了“甩了袖口就走了。回家闭门几天没有出来 ,皇帝知道这件事之后,特意请求他出来工作。 马上分享给同学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南宫生传高启南宫生,吴人,伟.. 136046 |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 28974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张华原,字国满,代郡人也。少.. 12368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弦高犒秦师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 210639 | 对下列作家及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五四"新文化运动的.. 263219 | 简述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1)请简述宝玉挨打的原因。2).. “91考试网学习社区”各栏目介绍之--电子作业: 属于你的专属、尊贵的同步作业定制中心。 每月1号和15号,91考试网专家组准时为你推送。还等什么,赶紧去www.mofangge.com看看。 ? 2014 91考试网 版权所有 最后访问时间:2015-01-29 12:31:07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及忠贤定《三朝要典》,“移宫”一案以涟、光斗为罪魁,议开棺僇尸。有解之者,乃免。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中书舍人除:拜官授职 B.拟十一月二日上之拟:打算 C.光斗坐赃二万坐:贪污,收受 D.疏趣之趣:催促 小题2:以下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左光斗“嫉恶如仇”和“受人爱戴”的一组是(??)(3分) A.①捕治吏部豪恶吏 ②辇下震悚 B.①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 ②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 C.①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 ②福王时,追谥忠毅 D.①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②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光斗在京城担任御史时,采取了治恶打假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惊悚。 B.左光斗和杨涟谋划弹劾魏忠贤,结果被魏忠贤预先侦知后抢先下手,魏忠贤提前两天将两人免职。 C.孙奇逢和鹿正认为左光斗有德于京城辖区人民,倡议凑集钱财帮助左光斗,但最终还是未能救出。 D.左光斗死后,魏忠贤还对他的同族兄弟子侄进行了迫害;直到魏忠贤被杀后,朝廷才对左光斗平反昭雪。 小题4: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5分) (2)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