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 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
会帝让九赐,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骨瘠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悟,乃见青眼。由是礼德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选自《晋书》)
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坏府舍屏障 坏:毁坏 ?????????????????????B直言穷矣,举声一号 穷:尽
C口不臧否人物 臧否:批评 ?????????????????D乃赍酒挟琴造焉 造:赠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而喜怒不形于色 吾尝终日而思矣
B.籍由是不与世事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C.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皆以酣醉获免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称代内容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临诣府,使取之 ????代前文的“作”?????? B籍便书案,使写之 ???代前文的“书案”
C钟会数以时事问之 ??代前文的文章 ????????D乃赍酒挟琴造焉 ?????代前文的阮籍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阮籍不拘礼教的一项是
①籍由是不与世事 ?????????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 ??????③籍沉醉忘作
④举声一吼,吐血数升 ?????⑤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 ?????????⑥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 ①③⑤
5.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不管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人们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呆子。
B阮籍嗜酒如命,有时喝得酩酊大醉,但醉里却能清醒,即使是写作也不会出差错,甚至写出来的文章让世人叹服。
C阮籍是一个不拘礼教的人,对于那些固守礼教者往往是给以白眼,也因此受到他们的痛恨;而对于不拘礼教者给以青眼,表示尊重和欢迎。
D阮籍十分孝顺,当听到母亲噩耗时,虽然继续下棋饮酒,却痛苦地大吐鲜血,以致病得差点丢了命。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
(2) 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2、阅读题 (甲)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乙)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幼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1.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
A.舅夺母志——夺:强行改变
B.而刘夙婴疾病——婴:缠绕
C.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季父:叔父
D.不省所怙——省:探望
2.选出对甲、乙两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甲乙文都从幼年着笔,写出家庭的不幸,表达零丁孤苦、形单影只的生活。
B.甲文写了自幼丧父,母亲改嫁,与祖母相依为命;乙文写了少孤,长大后依靠哥嫂生活。
C.甲乙两段文字,都通过回忆写了自己的身世及亲人的去世,表达了对死者的思念之情。
D.两段文字,行文自然,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同时也体现了“入则孝,出则悌”的伦理风尚。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慧能拜师 慧能慈父,本官范阳,左降迁流岭南,作新州百姓。慧能幼少,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忽有一客买柴,遂令慧能送至于官店。客将柴去,慧能得钱。却向门前,忽见一客读《金刚经》,慧能一闻,心明便悟。乃问客曰:“从何处来持此经典?”客答曰:“我于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和尚,见今在彼,门人有千余众。我于彼听见大师劝道俗,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慧能闻说,宿业有缘,便即辞亲,往黄梅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和尚。
弘忍和尚问慧能曰:“汝何方人,来此山礼拜吾?汝今向吾边复求何物?”慧能答曰:“弟子是岭南人,新州百姓,今故远来礼拜和尚,不求余物,唯求作佛法。”大师遂责慧能曰:“汝是岭南人,又是獦僚,若堪作佛!”慧能答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僚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大师欲更再共语,见左右在傍边,大师更不言。遂发遣慧能,令随众作务。时有一行者,遂遣慧能于碓房,踏碓八余月。(节选自《坛经》卷二)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慧能得钱,却向门前/却:回头。
B.从何处来持此经典/持:拿来。
C.慧能闻说,宿业有缘/宿:准备。
D.遂发遣慧能,令随众作务/发:安排。
2.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艰辛贫乏,于市卖柴②我于彼听见大师劝道俗
B.①即得见性,直了成佛②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
C.①便即辞亲,往黄梅冯墓山②因此便立南北
D.①今故远来礼拜和尚②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3.下列六句话编成四组,全部能表现慧能对佛法具有悟性的一项是(????)
①忽见一客读《金刚经》,慧能一闻,心明便悟。
②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
③慧能闻说,宿业有缘。
④今故远来礼拜和尚,不求余物,唯求作佛法。
⑤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
⑥猫僚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⑥
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慧能为禅宗第六祖。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困,靠卖柴养母。一天,他在集市卖柴,听见有人诵佛经典籍《金刚经》,颇有感悟,便立志寻师学佛。
B.弘忍和尚曾在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向百姓布道讲法,手里只拿着一卷《金刚经》,当时随从的弟子们有一千多人。可以想见当时传法的盛况。
C.弘忍问慧能是何地人来干何事,慧能答道是岭南人,特地远道求见只是想求成佛之理。弘忍认为穷乡僻壤的野蛮人,没有资格学法成佛。
D.慧能一番人分南北,而佛性不分南北,人分尊卑,但佛性不分尊卑的话,使弘忍十分震惊,于是弘忍迫不得已留下慧能在寺院做粗活。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问客曰:“从何处来持此经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有一行者,遂遣慧能于碓房,踏碓八余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2分)。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漕河通,居正以岁赋逾春,发水横溢,非决则涸,乃采漕臣议,督艘卒以孟冬月兑运,及岁初毕发,少罹水患。行之久,太仓粟充盈,可支十年。互市饶马,乃减太仆种马,而令民以价纳,太仆金亦积四百余万。又为考成法以责吏治。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居正以御史在外,往往凌抚臣,痛欲折之。一事小不合,诟责随下,又敕其长加考察。给事中余懋学请行宽大之政,居正以为风己,削其职。御史傅应祯继言之,尤切。下诏狱,杖戍。给事中徐贞明等群拥入狱,视具橐
①,亦逮谪外。御史刘台按辽东,误奏捷。居正方引故事绳督之,台抗章论居正专恣不法,居正怒甚。帝为下台诏狱,命杖百,远戍。居正阳具疏救之,仅夺其职。已,卒戍台。由是,诸给事御史益畏居正,而心不平。
居正喜建竖,能以智数驭下,人多乐为之尽。俺答款塞,久不为害。独小王子部众十余万,东北直辽左,以不获通互市,数入寇。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成梁力战却敌,功多至封伯,而继光守备甚设。居正皆右之,边境晏然。两广督抚殷正茂、凌云翼等亦数破贼有功。浙江兵民再作乱,用张佳胤往抚即定,故世称居正知人。然持法严。核②驿递,省冗官,清庠序,多所澄汰。公卿群吏不得乘传,与商旅无别。郎署以缺少,需次者辄不得补。大邑士子额隘,艰于进取。亦多怨之者。
张居正死后祸发,尚书李日宣等言:“故辅居正,受遗辅政,事皇祖者十年。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
——《明史·张居正传》
注:
①(zhān):稠粥。?②(hé):整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课吏职,信赏罚课:考核
B.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贷:给予
C.居正以为风己,削其职风:通“讽”,讽刺
D.居正皆右之,边境晏然右:支持、帮助
小题2:选出划线文言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
A.发水横溢,非决则涸,乃采漕臣议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居正方引故事绳督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诸给事御史益畏居正,而心不平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D.大邑士子额隘,艰于进取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黔国公沐朝弼屡次犯法,朝臣们认为他劳苦功高,不便法办。张居正于是借机调开他的儿子,才派人飞快去逮捕他,他才不敢反抗。
B.张居正采纳漕臣建议,责令运粮士兵紧急发运,避免损失,于是太仓粮食充足。受此启发,他命令事事都要按大小缓急规定期限。以后,官员们都不敢延误公事。
C.张居正有时喜怒无常,稍有不合意者,就大加责骂。给事中徐懋学、御史傅应祯请求他宽大为怀,却受到处罚,因此大小官吏怨声载道。
D.张居正还能知人善任,让李成梁镇守辽东,戚继光镇守蓟州镇,两广督抚殷正茂、凌云翼前去破贼,张佳胤前往浙江安抚。一时,边境安宁,社会稳定。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每题3分)
(1)居正以御史在外,往往凌抚臣,痛欲折之。
(2)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欧阳修《秋声赋》)
5、阅读题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