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病】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动词,嫉妒。)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名词,病情)
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形容词,困苦。)
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动词,使……病。)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节选自《荀子·劝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中扶而直;白沙在涅( 黑泥) ,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 xiǔ,臭水)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临百仞之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渐之滫,君子不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庶人不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句子加粗的“其”字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 )
A. 其渐之滫,君子不近
B. 其质非不美也
C. 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 下列句中没有省略介词“于”的一项是(?????)
A. 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B.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 其渐之滫,君子不近
D. 而临百仞之渊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文章繁简
[清]?顾炎武
韩文公作《樊宗师墓铭》曰:“维古于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此极中今人之病。若宗师之文,则惩时人之失而又失之者也。作书须注,此自秦汉以前可耳;若今日作书而非注不可解,则是求简而得繁,两失之矣。子曰:“辞达而已矣。”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繁简之论兴,而文亡矣。《史记》之繁处必胜于《汉书》之简处。《新唐书》之简也,不简于事而简于文,其所以病也。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此不须重见而意已明。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①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②焉,少则洋洋③焉,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此必须重叠而情事乃尽,此孟子文章之妙。使入《新唐书》,于齐人则必曰:“其妻疑而瞷之”,于子产则必曰:“校人出而笑之”,两言而已矣。是故辞主乎达,不主乎简。
刘器之曰:“《新唐书》叙事好简略其辞,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且文章岂有繁简邪?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当日《进〈新唐书〉表》云:“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④。”《新唐书》所以不及古人者,其病正在此两句上。
注:①校人,管理池塘的小吏。?②圉圉,受困无力。?③洋洋,欢乐。?④前,旧,均指《旧唐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惩时人之失而又失之者也惩:劝戒制止
B.有馈生鱼于郑子产馈:赠送
C.校人烹之,反命曰反:反而
D.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郁:晦涩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作者写文章的主张的一组是(???)(3分)
①作书须注?②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③《史记》之繁处必胜于《汉书》之简处?④不简于事而简于文?⑤是故辞主乎达,不主乎简?⑥且文章岂有繁简邪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v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开头段提出了全文的观点,并例举了《史记》《新唐书》等来证明。
B.作者认为言辞以达意为主,没有必要空泛地讨论语言的繁与简的问题,否则,好文章就不会出现了。
C.文章在第三段中以齐人妻与校人的话为例,将《孟子》与《新唐书》的写法作了对比,意在提倡写作时使用繁笔。
D.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指出《新唐书》所谓的“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其实不是优点而恰恰是缺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3分)
译文:????????????????????????????????????????????????????????????????????????????????????
必须重叠而情事乃尽,此孟子文章之妙。(3分)
译文:????????????????????????????????????????????????????????????????????????????????????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绛字子华,开封雍丘人也。举进士甲科,通判陈州。历户部判官。江南饥,为体量安抚使,行便民事数十条;宣州守廖询贪暴不法,下吏置诸理,民大悦。仁宗谓绛曰:“用卿出自朕,卿凡论事,不宜过激,当存朝廷大体,要令可行,毋使朕为不听谏者。”
帝祷茅山求嗣,绛草祝辞,因劝帝汰出宫人,及限内臣养子,以重绝人之世,皆从之。真定守吕溱犯法,从官通章请贳之,绛曰:“法行当自贵者始,更相请援,则公道废矣。”并劾诸请者,溱遂绌。
数月,以翰林侍读学士知庆州。熟羌据堡为乱,即日讨平之。加端明殿学士、知成都府。张咏镇蜀日,春粜米,秋粜盐,官给券以惠贫弱,历岁久,权归豪右;中人奉使至蜀,使酒吏主贸易,因附益以取悦,绛悉奏罢之。召知开封府,为三司使。请以川、陕职田谷输常平仓,而随其事任道里差次给直。帝叹曰:“众方姑息,卿独不能徇时邪!”即行之。内诸司吏数干恩泽,绛辄执不可。为帝言:“身犯众怒,惧有飞语。”帝曰:“朕在藩邸日,颇闻有司以国事为人情。卿所守固善,何惮于谗?”
神宗立,拜枢密副使。始请建审官西院,掌武臣升朝者,以息吏奸。元丰元年,拜建雄军节度使、知定州。入为西太一宫使。六年,知河南府。夏,大雨,伊、洛间民被溺者十五六。绛发廪振恤,环城筑堤,数月,水复至,民赖以免。哲宗立,更镇江军节度使,封康国公,为北京留守。河决小吴,都水议傍魏城凿渠东趋金堤,役甚棘。绛曰:“功必不成,徒耗费国力,而使魏人流徙,非计也。”三奏,讫罢之。
元祐二年,请老,以司空、检校太尉致仕。明年,卒,年七十七。赠太傅,谥曰献肃。
(选自《宋史·韩绛传》,有删改)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绛草祝辞草拟
B.内诸司吏数干恩泽干涉
C.以息吏奸消除
D.以司空、检校太尉致仕退休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韩绛“秉公执政”的一组是(???)(3分)
①行便民事数十条
②并劾诸请者,溱遂绌
③官给券以惠贫弱
④绛悉奏罢之
⑤内诸司吏数干恩泽,绛辄执不可
⑥绛发廪振恤,环城筑堤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小题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绛善于治事安民。面对江南饥荒、熟羌作乱、伊洛大水等天灾人祸,他都能妥善处理,安定民心。
B.韩绛为官刚正,对犯法官吏严惩不贷。他亲自审理贪婪残暴的宣州太守廖询,还贬退真定太守吕溱。
C.韩绛善言敢谏。他借写祝辞之机谏言皇帝减少宫人,限制内臣收养儿子;他请求终止一项劳民伤财的劳役。
D.韩绛深得仁宗器重。仁宗提拔任用韩绛,还嘱咐他言事不要过激;当韩绛遇到困惑时,仁宗鼓励他。
小题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法行当自贵者始,更相请援,则公道废矣。(4分)
(2)朕在藩邸日,颇闻有司以国事为人情。卿所守固善,何惮于谗?(6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苏云卿,广汉人。绍兴间,来豫章东湖,结庐独居。待邻曲有恩礼,无良贱老稚皆爱敬之,称曰苏翁。身长七尺,美须髯,寡言笑,布褐草履,终岁不易,未尝疾病。
披荆畚砾为圃,艺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虽隆暑极寒,土焦草冻,圃不绝蔬,滋郁畅茂,四时之品无阙者。味视他圃尤胜,又不二价,市鬻者利倍而售速,先期输直。夜织屦,坚韧过革舄①,人争贸之以馈远。以故薪米不乏,有羡则以周急应贷,假者负偿,一不经意。溉园之隙,闭门高卧,或危坐终日,莫测识也。
少与张浚为布衣交,浚为相,驰书函金币属豫章帅及漕曰:“余乡人苏云卿,管、乐流亚,遁迹湖海有年矣。近闻灌园东湖,其高风伟节,非折简能屈,幸亲造其庐,必为我致之。”帅、漕密物色,曰:“此独有灌园苏翁,无云卿也。”帅、漕乃屏骑从,更服为游士,入其圃,翁运锄不顾。进而揖之,翁曰:“二客何从来耶?”延入室,地无纤尘。案上有《西汉书》一册。二客恍若自失,默计此为苏云卿也。既而汲泉煮茗,意稍款浃,遂扣其乡里,徐曰:“广汉。”客曰:“张德远广汉人,翁当识之。”曰:“然。”客又问:“德远何如人?”曰:“贤人也。第长于知君子,短于知小人,德有余而才不足。”因问:“德远今何官?”二客曰:“今朝廷起张公,欲了此事。”翁曰:“此恐怕他未便了得在。”二客起而言曰:“张公令某等致公,共济大业。”因出书函金币置几上。云卿鼻间隐隐作声,若自咎叹者。
二客力请共载,辞不可,期以诘朝上谒。旦遣使迎伺,则扃②户阒然③,排闼入,则书币不启,家具如故,而翁已遁矣,竟不知所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八》)
注释:①舄(xì):古代一种有木底的鞋。?②扃(jiōng):门窗上的插关,此代指门。
③阒(qù)然:寂静的样子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味视他圃尤胜??????????视:比较
B.有羡则以周急应贷??????羡:盈余、剩余
C.第长于知君子??????????第:只是
D.共济大业??????????????济:帮助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人争贸之以馈远??????????②木欣欣以向荣?
B、①帅、漕乃屏骑??????????????②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C、①德有余而才不足???????????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D、①则扃户阒然???????????????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云卿种菜,讲求法度,菜品上乘,加上售不二价,因此蔬菜畅销,获利倍增。
B.豫章帅、漕舍弃随从,化装成云游的文人,最终找到了苏云卿隐居的地方。
C.张浚认为苏云卿是仅次于管仲、乐毅一类的人物,苏云卿却认为张浚并非全才。
D.客人表明来意,苏云卿才豁然大悟,好像后悔刚才失言暴露了自己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