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常见题型》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2-07 19:32:1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按要求作文。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是杨绛女士写在钱钟书《围城》扉页的一句话。
  婚姻是围城,学校是围城,生活也是围城。入与出映射人生哲理与境界,也成为生命的常态。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自立题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片花瓣代表一个梦想,每根花刺昭示一种现实。
——法国作家阿尔弗莱德·缪塞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受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拟标题;2自定立意;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参考高考作文评卷标准。
此外特别注意以下要求: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它只有材料,没有明确的话题,需要考生结合材料拟出合适的题目。细读材料,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题,而且从整体上来理解,蕴含着一个关系性话题:梦想与现实。有的同学可能抓住“生活如同一朵玫瑰”这句来立意,那就应该想想,缪塞为什么这样比喻生活。他之所以把生活比作玫瑰,那是因为他认为生活中有梦想,有现实;梦想像玫瑰花瓣,现实如玫瑰花刺。因此,可从整体上作如下立意:既要有梦想,又要立足现实(依托现实)。
点评:考场作文,题目重要,开头更重要。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把弯路走直了,欣喜于找到捷径;有人把直路走弯了,惊喜于巧遇美景。
请结合语意,以“捷径与美景”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作文指导:
思考一:这个题目能写什么?
审题:仔细看作文题目,尤其要关注材料中的表述。
弯路走直——目的——寻找捷径
直路走弯——目的——巧遇美景
你选择“寻找捷径”还是“巧遇美景”?
思考二:我能写什么?
1、立意
我选择什么?我更注重结果?更愿意获得更高的起点去开始新的旅程?我的所有追求是尽快达成目的,所以我要尽一切可能去寻找捷径,我不会关注身边过多的美景,我不能让美景干扰我,因为我知道人生短暂,奋斗拼搏就在此刻。……
关于美景我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材料:钱塘江大潮,一年一度,其远出海门,仅为银线,既而逼近,汹涌澎湃,无比壮观。潮涌时,有无数的弄潮儿高举彩旗,冲击于波涛之中。两岸观者如潮,欢呼雷动。
请以“弄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材料中写潮水汹涌,弄潮儿搏击其中,大显身手,赞美了弄潮儿的本领。最后一句话却笔锋一转,引人深思。审题时要把握材料中所渗透的这么一种辩证关系。可论述“时世造英雄”“新时代给青年人的挑战”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蛋壳得自己 打破
每个蛋壳都裹着一个生命的可能性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仔细阅读材料,不难发现它的关键词是“从外打破”和“从内打破”。如果你准确玩味“打破”这个词语,就会发现从外是“打破”,从内是“啄破”。这样说来,理解“打破”的涵义是关键。但要想清楚地理解“打破”的涵义,必须分辨蛋壳的含义。蛋壳可以是困境、束缚,也可以是保护、庇护。人的成长需要解决发展、超越两大问题,正与之相照应。
在这里,我要提醒同学们,虽然材料说的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人的成长是靠外因还是靠外因,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哲学基本原理上。因为任何话题一旦进入材料,就会有所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常见题型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