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2-07 19:51:0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咏 凌霄花
宋?贾昌朝
披云似有凌云志,向日宁无捧日心?
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
凌霄花
宋?杨绘①
直饶②枝干凌霄去,犹有根源与地平。
不道花依他树发,强攀红日斗妍明。
【注】①杨绘:北宋绵竹人,官至御史中丞,曾因触犯王安石被贬亳州。②直饶:尽管,即使。
小题1:贾诗的语言特点有哪些?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4分)
小题2:试分析两首诗借同一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什么不同 ?(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用拟人手法。“珍重青松”形象地表达了凌霄花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这是两首同题咏物诗的比较阅读,此题只要求分析前一首诗歌的语言特点。身披云彩似乎有凌云的志气,向着太阳宁可没有奉承太阳的心,珍重青松的依托,才能从平地上升到千寻。贾诗颂扬了凌霄花有自知之明,不居功自傲的谦逊品格,以花喻人,懂得“依托”青松向上发展。“珍重青松”形象地表达了凌霄花与青松的依托关系,用拟人手法。“向日宁无捧日心’用反问句。“好依托”“平地起”语言平易通俗,风格明白晓畅,朴素 无华。此题题干表达不够具体,按照通常理解,语言特点只能打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这一点。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表达是借助意象和或明或暗的带有情感倾向的词语显露出来的。贾诗“凌云志”、“捧日心”、“珍重”、“依托”等词语表达了虚心向上,珍重所依托的青松的谦逊品格;杨诗前两句用“直饶”、“犹有”表明凌霄花再爬得高,根基也在地面,有一种对它的蔑视之情,而后两句“不道花依他树发,强攀红日斗妍明”,不说它是依靠着其它的树在高处盛开,一定攀在高处与红红太阳比高比亮。杨诗借凌霄花依靠他人却忘恩负义,以势压人,品格恶劣来讽喻病态世俗,或只知“强攀”高处显示自我的人。两诗吟咏同物却一褒一贬,态度鲜明。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成“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刻画了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题文】《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的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似横。
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参考答案:【答案】D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陆游立志于恢复中原而难以实现和诸葛亮一致,引起共鸣。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9分)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 ①此词作于诗人坐元祐党祸,贬杭州通判,又坐御史刘拯论增损《神宗实录》,中途改贬监处州酒税,政治上的打击接连而来之时。?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 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小题1:有人说,“花影乱,莺声碎”一句中“乱”和“碎”用词极为工致,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小题2:秦观朋友孔毅甫读到“镜里朱颜改”之句时惊呼:“少游盛年,何为言语悲怆如此?”请结合下阕简要赏析秦观是如何表达这种心情的?(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乱”字写出花的纷繁、摇曳;“碎”写出莺声的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水边沙滩外面,城外的寒意已经消逝。春天真正到了,阳光下花影在摇曳,莺儿的啼声不断。我飘零在外,酒也没兴致再喝,与亲友们离别后,忧愁使我日渐消瘦。过去的友人们不能再见,傍晚天边的阴云四合,只剩下一片迷茫黯淡。 想起当年和朋友们同游开封金明池的欢乐情景,我们像鹭鸟一样,无忧无虑地乘车飞驰。可现在,当年我们携手同游的地方,还有谁在呢?伴随君王的日子,已经像梦一样消失了,镜子里看见自己的容颜,已日渐衰老了。往昔的一切,像春天一样地消逝了,满树的繁花已化作飞红万点,我的悲愁真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啊! 浅浅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悄悄退去了。枝叶繁茂,花随风动,黄莺轻啼,声声萦绕。远谪他乡,无心饮酒,离别亲人,日渐憔悴。所待之人,迟迟未到。 回想当年西池盛会,同僚成行,车辆列队。可如今,四方流散,又有谁在?岁月流逝,红颜白发,还期无期。春光将逝,那纷纷落红,引出忧愁如海。 “飞红万点”,是一种荡人心魄的美,可对这种美的离去,词人却回天无力。政治理想破灭,人也衰老憔悴了,这慢慢飞去的,不仅仅是春红,还有词人的生命。这首词和着词人血泪的悲叹,字字都在啼血,句句都在流泪,读着伤彻人心。
小题2:
试题分析:鉴赏时可先指出其用得出色的修辞,再写其作用。手法2分,双关、借代、比喻答出任意两个即可;结合内容进行分析各2分,意思对即可。附译文:想起了元祜年间在汴京游金明池的一幕。那时他与馆阁同人乘坐公车,像鹓鹭一样排成长队,好不荣光!可是新党一上台,他们便风流云散,如今还有谁在朝呢?回京的梦想破灭了,青春也逝云。他心中忧愁像满天飞舞落花,像浩淼无边的大海。此词以今日之飘零对比昔时之胜游游,层层铺叙,煞尾一语点醒,全体皆振,堪称名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仲春时节,加之大雨过后,落叶满庭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名句名篇默写..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