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左宗棠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举人,三试礼部不第,遂绝意仕进,究心舆地、兵法。喜为壮语惊众,名在公卿间。尝以诸葛亮自比,人目其狂也。胡林翼亟称之,谓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年且四十,顾谓所亲曰:“非梦卜复求①,殆无幸矣!”
咸丰初,广西盗起,张亮基巡抚湖南,礼辟不就。林翼敦劝之,乃出。叙守长沙功,由知县擢同知直隶州。亮基移抚山东,宗棠归隐梓木洞。骆秉章至湖南,复以计劫之出佐军幕,倚之如左右手。僚属白事,辄问:“季高先生云何?”由是忌者日众,谤议四起,而名日闻。同里郭嵩焘官编修,一日,文宗召问:“若识举人左宗棠乎?何久不出也?年几何矣?过此精力已衰,汝可为书谕吾意,当及时出为吾办贼。”林翼闻而喜曰:“梦卜复求时至矣!”
四年正月,条上新疆建行省事宜,并请与俄议还伊犁、交叛人二事。诏遣全权大臣崇厚使俄。俄以通商、分界、偿款三端相要。崇厚遽定约,为朝士所纠,议久不决。宗棠奏曰:“自俄踞伊犁,蚕食不已,新疆乃有日蹙百里之势。俄视伊犁为外府,及我索地,则索偿卢布五百万元。是俄还伊犁,于俄无损,我得伊犁,仅一荒郊。今崇厚又议畀俄陬尔果斯河及帖克斯河,是划伊犁西南之地归俄也。武事不竞之秋,有割地求和者矣。兹一矢未加,遽捐要地,此界务之不可许者也。俄商志在贸易,其政府即广设领事,欲藉通商深入腹地,此商务之不可许者也。臣维俄人包藏祸心,妄忖吾国或厌用兵,遂以全权之使臣牵制疆臣。为今之计,当先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臣虽衰慵无似,敢不勉。”上壮其言嘉许之崇厚得罪去命曾纪泽使俄更前约。六年四月,宗棠舆榇②发肃州,五月,抵哈密。明年正月,和议成,交还伊犁,防海军皆罢。
十年,引疾乞退。七月,卒于福州,年七十三,赠太傅,谥文襄。祀京师昭忠祠。贤良祠,并建专祠于湖南及立功诸省。
论曰:“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待将士以诚信相感。善于治民,每克一地,招徕抚绥,众至如归。”论者谓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信哉。
[注]①梦卜复求:指殷帝因梦而重用傅说,周文王占卜而得姜太公的典故。”②舆榇:抬着棺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梦卜复求,殆无幸矣——殆:大概
B.僚属白事——白:报告
C.武事不竞之秋——秋:时候
D.欲藉通商深入腹地——籍:登记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林翼敦劝之,乃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当及时出为吾办贼——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此界务之不可许者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遂以全权之使臣牵制疆臣——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3.下列用“/”给文中加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上壮其言嘉许之崇厚得罪去命曾纪泽使俄更前约
A.上壮其言/嘉许之/崇厚得罪去/命曾纪泽使俄/更前约
B.上壮其言嘉/许之/崇厚得罪/去命曾纪泽/使俄/更前约
C.上壮其言/嘉许之/崇厚得罪/去/命曾纪泽使俄更前约
D.上壮其言嘉许之/崇厚得罪去/命曾纪泽使俄更/前约
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宗棠很有才能,但中举后多次考进士都未成功;后因胡林翼游说巡抚湖南的张亮基,才得以走上仕途。
B.光绪元年,左宗棠平定了关陇,而后向朝廷提出海防的建议,遭到李鸿章等人的强烈反对,只有军机大臣文祥极力支持左宗棠的建议。
C.在左宗棠的奏章中,可以看到当时新疆遭受沙俄侵略的事实,也可看出左宗棠对部分大臣妥协投降态度的不满;主张在外交之外,要准备作战。
D.左宗棠有霸才,功勋卓著;品行也有过人之处,清廉勤政,爱护百姓,每攻克一座城池,都要将俘虏放回家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辄问:“季高先生云何?”由是忌者日众,谤议四起,而名日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识举人左宗棠乎?何久不出也?年几何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今之计,当先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A
4.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狱中上母书(1)
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2),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明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
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3),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嚚(4),决不肯舍!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
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注释:(1)此文为作者在清顺治四年(1647)被捕后于南京狱中写给生母陆氏与嫡母盛氏的绝笔书。(2)夏完淳父夏允彝,崇祯十年(1637)进士,南都失守,与陈子龙等起兵松江,兵败沉水死。(3)西铭先生:即张溥。张溥无子,死后钱谦益等为他立嗣子,名永锡。此子未能继承张溥的遗风,为人诟笑。(4)诛殛(jí极)顽嚚(yín银):诛杀顽钝之人。诛殛,诛杀。顽嚣,顽钝愚蠢之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虐明朝 钟:集中
B、门祚衰薄 祚:福分
C、会稽大望 望:盼望
D、昭南女弟 女弟:妹妹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夏完淳的忠与孝的一组是( )
①一旅才兴,便成齑粉
②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
③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
④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
⑤大恩未酬,令人痛绝
⑥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
A、①④
B、③⑥
C、②⑤
D、②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的嫡母,夏允彝死后,削发为尼;生母(夏允彝妾),夏允彝死后,寄居在异姓之家,作者对此深感内疚。
B、“门祚衰薄,终鲜兄弟”二句,语出晋李密《陈情表》,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本应像李密一样在家尽孝,但国难当头,应当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
C、作者在信中表示,如果没有遗腹子,就千万不要另立后嗣。像西铭先生那样地让人立一个不肖的后嗣,为旁人所诟骂讥笑,还不如不立为好。
D、作者表示他与父亲在阴间也要诛杀清兵,绝不放过敌人,二十年后转世为人,再出师北伐,驱逐满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D
4.(1)自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谏太宗十思疏
唐 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1.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盖在殷忧——殷:深
B.人君当神器之重——当:当然
C.斯亦伐根以求木茂——斯:这
D.简能而任之——简:选拔
2.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项王曰:“沛公安在?”
C.人君当神器之重——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D.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对《谏太宗十思疏》文意的理解,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以“固木”、“浚泉”为喻,提出全文主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接着,在原来比喻的基础上从反面设喻,一正一反,对比鲜明。
B.第二段指出历代帝王能有好的开始却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是“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劝说唐太宗要竭诚以待下。
C.文章第三段提出“十思”的内容,是“积其德义”的具体化。并诚挚地指出,若照其行事就可以不必“劳神苦思”了。
D.进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直言不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效果强烈,而有时是最冒险的;另一种就是婉转进谏,更像是在讲故事,却不乏趣味,魏征用的正是第二种。
参考答案:1.B
2.A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属】下列各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晏子治东阿》)(说情,走后门)
B.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与妻书》)(夫妇)
C.自幼学属文。(《陆文学自传》)(写文章)
D.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邀请)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项:嘱,劝酒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选自[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有删改)
【注释】赡逸:shàn yì,形容诗文词采富丽,感情奔放。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 谢:感谢
B.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辟:(被)征召
C.以所业投贺知章 以:介词,把
D.白长笑而去 而:连词,表修饰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说明李白“傲放”的一组是 [???? ] ①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②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
③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
④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⑤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⑥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于李白是李母梦见太白星而生下来的,因而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一出生便天赋过人,十岁就通五经、贯六艺,诗笔生花,为人称道。
B.贺知章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并与其诗酒为乐;后来靠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的推荐,李白得以步上仕途,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堂上,“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在华阴县,使县宰惊愧,叩拜致歉;在渡船上,与御史崔宗之共处,著锦袍而坐,旁若无人。这都说明李白的确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李白曾有恩于郭子仪,当他受永王李磷事牵连入狱时,郭子仪“请官以赎”,皇帝改判为流放夜郎。李白晚年喜好黄、老学说,不幸的是醉酒捉月.沉水而死。
参考答案:1.A
2.C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