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⑴⑵两题。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子曰:“有教无类。”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⑴请你依据上文概括出孔子的某一种教育理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以上五段中选择一段,以你的眼光简要评议孔子的教育思想或教育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教育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人生,教育必须平等,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旦日飨士卒——飨:犒劳
B.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继者
C.沛公起如厕——如:如同,好像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幸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薛举,河东汾阴人也。其父汪,徙居金城。举容貌瑰伟,凶悍善射,骁武绝伦。初,为金城府校尉。大业末,陇西群盗蜂起,百姓饥馁,金城令郝瑗,募得数千人,使举讨捕。授甲于郡中,吏人成集,置酒以飨士。举与其子仁杲及同谋者十三人,于座中劫瑗,矫称收捕反者,因发兵囚郡县官,开仓以赈贫乏。掠官收马,招集群盗,兵锋甚锐,所至皆下。
隋将皇甫绾屯兵一万在袍罕,举选精锐二千人袭之,与绾军遇于赤岸,陈兵未战,俄而风雨暴至。初,风逆举阵,而绾不击之;忽返风,正逆绾阵,气色昏昧,军中扰乱。举策马先登,众军从之,隋军大溃,遂陷袍罕。
十三年秋七月,举僭号于兰州,遣仁杲引军寇扶风郡,沂源贼帅唐弼率众拒之,兵不得进。初,弼起扶风,立陇西李弘芝为天子,有徒十万。举遣使招弼,弼杀弘芝,引军从举。仁杲因弼弛备,袭破之,并有其众,弼以数百骑遁免。举势益张,军号三十万,将图京师。
太宗帅师讨败之,斩首数千级,追奔至陇坻而还。举又惧太宗逾陇追之,乃问其众曰:“古来天子有降事否?”伪黄门侍郎褚亮曰:“昔越帝赵佗卒归汉祖,蜀主刘禅亦仕晋朝,近代萧琮,至今犹贵。转祸为福,自古有之。”
武德元年,太宗又率众击之,军次高坡城,度其粮少,意在速战,乃命深沟坚壁,以老其师。未及与战,会太宗不豫,行军长史刘文静、殷开山请观兵于高摭西南,恃众不设备,为举兵掩乘其后。太宗闻之,知其必败,遽与书责之。未至,两军合战,竟为举所败,死者十五六。太宗归于京师,举军取高摭,郝瑗言于攀曰:“今唐兵新破,将帅并擒,京师骚动,可乘胜直取长安。”举然之。临发而举疾,召巫视之,巫言唐兵为祟,举惧之,未几而死。(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五》,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置酒以飨士——飨:通“享”,享受
B.矫称收捕反者——矫:假托,诈称
C.举势益张——张:增强,扩大
D.军次高墉城——次:驻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薛举“有智谋”的一组是(???? )
①矫称收捕反者,因发兵囚郡县官
②兵锋甚锐,所至皆下
③举策马先登,众军从之
④斩首数千级,追奔至陇坻而还
⑤为举兵掩乘其后
⑥将帅并擒,京师骚动,可乘胜直取长安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举趁郝瑗为缉盗部队举行授甲仪式的时机,劫持了郝瑗,假传命令,开仓赈济,笼络人心,迅速扩大了自己的势力。
B.薛举亲率两千人迎战皇甫绾,在逆风的不利环境中,奋勇作战,取得以少胜多的战绩。
C.薛举在势力正盛时,准备进军长安。唐太宗领兵征讨,打败了薛举。薛举在惶恐之中考虑到了投降。 D.高城城一战,由于刘文静等人放松戒备,导致唐军遭到惨重失败,薛举准备乘胜追击,不料病发身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果因弼弛备,袭破之,并有其众,弼以数百骑遁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又惧太宗逾陇追之,乃问其众曰:“古来天子有降事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C
3.B
4.(1)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刘晏初为转运使,独领陕东诸道,陕西皆度支领之。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①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常以为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其场院要剧之官必尽一时之选故晏没之后掌财赋有声色者多晏之故吏也。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不待其困弊、流亡、饿殍,然后赈之也。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晏专用榷盐法②充军国之用。晏以为官多则民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其江岭间去州县远者,转官盐于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价鬻之,谓之常平盐,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
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馀万斛,无斗升沉覆者。船十艘为一纲③,使军将领之,十运无失,授优劳,官其人。数运之后,无不斑白者。
晏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宿,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
【注】①递:驿站。??②榷盐法:食盐专卖法。??③纲: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白:报告。
B.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俟:依靠。
C.应民之急,未尝失时失:丢失。
D.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息:休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晏以为官多则民扰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其江岭间去州县远者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运谷或至百馀万斛,无斗升沉覆者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晏担任漕运使时,十分重视了解经济信息,控制各地物价,朝廷因而获利,也不用担心全国物价的暴涨暴跌。
B.刘晏及时了解各地歉收的情况,灾情出现官员申请后他立即奏请朝廷免除赋税,安排赈济灾民,因而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C.刘晏利用食盐专卖的方式,收购盐户所产之盐转卖盐商,虽然盐乡之外不再另设盐官,但食盐供应也能调度得当。
D.刘晏认为应依据各条河流的不同特点,因利乘便,分段漕运,建造运船,训练漕卒,从此每年安全运送谷物有时多达百余万斛。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常以为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其场院要剧之官必尽一时之选故晏没之后掌财赋有声色者多晏之故吏也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船十艘为一纲,使军将领之,十运无失,授优劳,官其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B项,俟:等,等候;C项,失:错过;D项,息:增长。
点评: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结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
小题2:试题分析:A项“则”是连词,表承接,译为“就”;B项“于”都是介词,译为“在”; C项个“其”是代词,译为“那,那些”;D项两个“者”都译为“的”。
点评:文言文虚词要积累,特别是有计划地重新温习中学所学文言诗文,尤其是重点文言篇章。要了解并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各类用法和意思,采取分词类复习和一词多义复习相结合。还应做一定量的练习,在练习中熟悉并掌握文言虚词运用的细微规律或习惯用法,以达到见多识广,熟能生巧。
小题3:试题分析:刘晏预先奏请朝廷,而非灾情出现后奏请朝廷。
点评:围绕文意,仔细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才能明辨各项表述的正确与否。要注意细节中是否存在着诸如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事件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常见错误。
小题4:试题分析:首先阅读该语段,知其大意。然后抓住语段中的虚词,如本段中的“故”,其常用在句首,表明原因。据句意,两“故”前应断开。
点评:拿到一个文言文篇段,先不要急着进入断句,而应该先通读这个篇段,大体上搞清这个文言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些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在通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不拿现代汉语对词语的理解来衡量文言文中的词语的意思,也就是不“以今释古”。这样在对每个词语意思准确理解和选择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句意、段意乃至文意,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形式和语言风格,也才能有助于准确断句。
小题5:试题分析:第一句翻译的难度较大,要解决这几处翻译的关键点:以厚直:拿优厚的报酬。以,用,拿。直,通“值”。置递相望:设置驿站远近相望。觇报:打探报告。觇,窥探,侦察。第二句“丰则贵籴,歉则贱粜”相对,丰,指丰收,歉,指歉收。籴,收购;粜,卖出。第三句相对较为容易,但要注意“授优劳”“官其人”这两处。授优劳,给予优厚的慰劳;官其人,让他做官。官,名词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做官。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在文言文翻译试题中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文言句中的关键词包括: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多义词、常见实词、常见虚词。考生只要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并准确翻译,就能得分。反之,就会丢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舶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节选)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盘绕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下面
C.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长矛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藏:宝藏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苏子愀然
②何为其然也
③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④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对文中“客”与“苏子”的观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人高度称赞了曹操这样的英雄,委婉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伤感。
B.客人大有“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的苦恼和无可奈何。
C.苏子的思想则较为积极,水长流,月永生,宇宙和人生都是永恒的。
D.苏子还认为,只要投入大自然,能及时捕捉造化的各种美,人生就是幸福快乐的了。
4.对这两段选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主客对答实际上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客的观点代表了苏轼的生活苦恼,主的观点则代表了苏轼的超脱领悟。
B.本文是一篇抒情小赋,而就其内涵来说,更是一篇哲理小赋,包含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C.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从中看得出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是积极乐观旷达的,是能够融入大自然并享受大自然的。
D.这两段选文,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写入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
参考答案:1.B
2.D
3.A
4.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