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表示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但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未晚的句子是:????????????????,????????????????。
(2)古诗写景各有特点,李白写蜀道山水,“连峰去天不盈尺,????????????????,以山川之险揭示蜀道之难,杜甫写景有“ ,乾坤日夜浮”的雄浑阔大。
(3)杂剧和传奇的戏剧语言由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提示等三部分组成。
(4)??????????在他的诗歌《雨巷》中化用前人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营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形象,并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参考答案:(1)东隅已逝?桑榆未晚???(2)枯松倒挂倚绝壁 吴楚东南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逝、倚、壁、坼、戴。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6分,每题2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小题1:选出与“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B.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D.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小题2:选出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意境特征相近的一项是
A.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B.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C.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小题3:选出与“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所运用的抒情方法相同
的一项是
A.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B.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C.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D.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A,对偶。 B比喻 C夸张D夸张
小题2:C 雄浑,开阔。A 清幽 B荒凉 D澄彻明净,闲适
小题3:B直接抒情。其余的是间接抒情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完成1-2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于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参考答案:1.A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释〕此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
小题1:诗歌前三联和尾联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
??????????????????????????????????????????????????????????
小题2:诗歌题目是“倦夜”,全诗不直言“倦”,但处处可见倦意。试结合诗句分析,诗歌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倦”意的?(5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前三联是借景抒情。尾联是直抒胸臆。
尾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诗的前三联描写的是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象,因此,从抒情方式上来看,是采用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诗的最后一联,直接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时、报国无门的思想感情,是直抒胸臆。
点评: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等。其中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方式,而抒情方式是诗歌中重要的表达方式。表达技巧的一般答题思路是:准确地判定的手法,然后对手法进行解说,最后指出表达效果。而表达效果的表述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内容本身,一是所表达的情感。
小题2:试题分析: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诗的前三联把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描写得历历如在目前。表面看,这六句全写自然景色,单纯写“夜”,没有一字写“倦”;但仔细一看,读者从这幅“秋夜图”中,不仅看到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还看到这些景物的目击者──诗人自己。读者仿佛看到他孤栖“卧内”,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拥被支肘,听窗外竹叶萧萧,露珠滴答;一会儿对着洒满庭院的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儿披衣而起,步出庭院,仰望遥空,环视旷野,心事浩茫。这一夜从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彻夜不眠,他该有多么疲倦啊!这样就有了这些疑问:如此清静、凉爽的秋夜,诗人为何不能酣眠?有什么重大的事苦缠住他的心?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直吐胸臆:“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原来他是为国事而忧心。此是心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篇章结构的理解。这种试结合诗句分析,诗歌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倦”意的解读,相对来说较为定式和容易:首先确定全诗以某字统领全篇,然后以某字为中心,具体分析全诗的内容体现出某字。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安乐窝①
[北宋] 邵雍
半记不记梦觉后,似愁无愁情倦时。
拥衾侧卧未欲起,帘外落花撩乱飞。
【注】①安乐窝:邵雍的隐居之所。安乐:可解释为安闲乐道。
小题1:前两句“半记”与“不记”、“似愁”与“无愁”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分析诗的尾句“帘外落花撩乱飞”。(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不矛盾。 “半记”与“不记”、“似愁
本题解析:
小题1:重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结合全诗作答。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