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二)
2017-02-07 20:09:5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于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参考答案:1.A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释〕此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
小题1:诗歌前三联和尾联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
??????????????????????????????????????????????????????????
小题2:诗歌题目是“倦夜”,全诗不直言“倦”,但处处可见倦意。试结合诗句分析,诗歌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倦”意的?(5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前三联是借景抒情。尾联是直抒胸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诗的前三联描写的是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象,因此,从抒情方式上来看,是采用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诗的最后一联,直接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时、报国无门的思想感情,是直抒胸臆。
点评: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等。其中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方式,而抒情方式是诗歌中重要的表达方式。表达技巧的一般答题思路是:准确地判定的手法,然后对手法进行解说,最后指出表达效果。而表达效果的表述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内容本身,一是所表达的情感。
小题2:试题分析: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诗的前三联把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描写得历历如在目前。表面看,这六句全写自然景色,单纯写“夜”,没有一字写“倦”;但仔细一看,读者从这幅“秋夜图”中,不仅看到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还看到这些景物的目击者──诗人自己。读者仿佛看到他孤栖“卧内”,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拥被支肘,听窗外竹叶萧萧,露珠滴答;一会儿对着洒满庭院的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儿披衣而起,步出庭院,仰望遥空,环视旷野,心事浩茫。这一夜从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彻夜不眠,他该有多么疲倦啊!这样就有了这些疑问:如此清静、凉爽的秋夜,诗人为何不能酣眠?有什么重大的事苦缠住他的心?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直吐胸臆:“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原来他是为国事而忧心。此是心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篇章结构的理解。这种试结合诗句分析,诗歌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倦”意的解读,相对来说较为定式和容易:首先确定全诗以某字统领全篇,然后以某字为中心,具体分析全诗的内容体现出某字。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安乐窝①
[北宋] 邵雍
半记不记梦觉后,似愁无愁情倦时。
拥衾侧卧未欲起,帘外落花撩乱飞。
【注】①安乐窝:邵雍的隐居之所。安乐:可解释为安闲乐道。
小题1:前两句“半记”与“不记”、“似愁”与“无愁”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分析诗的尾句“帘外落花撩乱飞”。(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不矛盾。 “半记”与“不记”、“似愁


本题解析:
小题1:重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结合全诗作答。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本题难度:一般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表示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但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未晚的句子是:????????????????????????????????
(2)古诗写景各有特点,李白写蜀道山水,“连峰去天不盈尺,????????????????,以山川之险揭示蜀道之难,杜甫写景有“        ,乾坤日夜浮”的雄浑阔大。
(3)杂剧和传奇的戏剧语言由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提示等三部分组成。
(4)??????????在他的诗歌《雨巷》中化用前人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营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形象,并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参考答案:(1)东隅已逝?桑榆未晚???(2)枯松倒挂倚绝壁 吴楚东南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逝、倚、壁、坼、戴。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6分,每题2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小题1:选出与“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B.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D.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小题2:选出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意境特征相近的一项是

A.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B.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C.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小题3:选出与“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所运用的抒情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B.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C.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D.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A,对偶。 B比喻 C夸张D夸张
小题2:C 雄浑,开阔。A 清幽 B荒凉 D澄彻明净,闲适
小题3:B直接抒情。其余的是间接抒情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完成1-2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