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唐多令 邓 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 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小题1】请简要分析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的丰富含义。(3分)
【小题2】结尾句“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1分)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需结合诗句做一回答。“西风”既作为一种自然物的实写,又象征着蒙古统治者侵略势力。时代变革、朝廷更换,邓剡抱定不再仕元的决心,天下之大,哪有立足之地?词人把自己比做被西风吹落天涯的枯叶,也很恰切。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词人又通过对空阔的水、天之间渐次观察,终于发现:“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淡淡几笔,就勾勒出另一幅凄清的寒汀芦雁图。词人置群雁于虽凄清而洁白的明月、芦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听雨
蒋 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诗人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三副“听雨”的画面?
(2)“悲欢离合”本来表现的都是一个“情”字,可作者偏偏说它“总无情”,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1)①温馨香艳的“歌楼夜雨图”。少年时,放荡不羁,不识愁滋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题目。(6分)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①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是作者为怀念他早逝的妻子而作。②被酒:醉酒。③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谓自己常与丈夫赵明诚比赛看谁的记性好,胜者可饮茶以示庆贺,有时太过高兴,不觉让茶水泼湿衣裳。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3分)
答:????????????????????????????????????????????????????????????????????
参考答案:(1)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1分)
本题解析:(1)秋风萧瑟,天气肃杀。中国文人自古就有悲秋的传统;纳兰夫妇伉俪情深,为爱妻的早逝而伤心的纳兰此时触景生情,又怎能不悲从中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次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 纳兰或许只有一闭 “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西风”、“黄叶”、“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们似乎依然可以看到纳兰孑立的身影,衣袂飘飘,“残阳”下,陷入无限的哀思。
(2) 纳兰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自己对卢氏的深深爱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摸鱼儿(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①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
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③。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辛弃疾收复中原的主张,始终不被南宋朝廷采纳。他一直担任一些远离战事的闲职,无法施展北伐的抱负。四十岁那年,暮春时节,他调任湖南转运副使,同僚置酒为他饯行,他写了这首词。②长门事:西汉的陈皇后因招人妒忌而被打入冷宫——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佳期”却迟迟未到。③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小题1:“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此部分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抒写对春天的追问和要求,表达了作者的??????????之情。(2分)
小题2: 作者说“闲愁最苦”。从全词看,“闲愁”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最苦”?(4分)
小题3:词的下片提及“长门事”,这样写有何作用?(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惜春。2分
小题2:闲愁:不在其位(担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根据句子“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抒写了对春天的追求和要求,体现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小题2:
试题分析:辛弃疾本是一位满怀壮志,时刻准备抗金的英雄,但是当时的统治者偏安江南,无心收复失地,于是任命辛弃疾担任一些远离战事的闲官。这对于辛弃疾来说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非常的压抑。最痛苦的就是想抗敌去收复失地却不能,况且还无法对人倾诉。
小题3:也说明他非常痛苦。
试题分析:《长门赋》陈皇后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却没有实现愿望。这里借陈皇后的事情比喻自己不能实现自己抗金收复失地的愿望,借用这个典故,委婉典雅,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长安夜雨???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小题1: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眼”是诗中的“忧”字。全诗先写作者生活的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可结合注释翻译全诗,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概括。从诗歌的感情基调上看,所描绘的种种意象,始终是围绕着作者心中的“忧”展开的。
小题2:
试题分析:作为诗歌作品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对于常见的表现手法我们应该熟记。文中的意象“雨”“草”“桂玉”“早鸦”“窗”“白发”都有不同的表达,所以答题时要理解作者是如何从景物联想到人生的。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