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小题1: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小题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3:有人评价“春日偏能惹恨长”有“避平见奇之妙”,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先写景,后抒情:(2分)先选取草色、
本题解析:
小题1:先写春天的色彩;(1分)次写春天的繁花;(1分)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1分)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春思。(1分)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此处用了反衬,写春天美丽的景色来反衬后两句所表现的愁情。
小题1:“春日偏能惹恨长”奇在何处,不写因愁闷而百无聊赖,而反过来迁怒于春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感 事
张昱
雨过湖楼作晚寒,此心时暂酒边宽。
杞人唯恐青天坠,精卫难期碧海干。
鸿雁信从天上过,山河影在月中看。
洛阳桥上闻鹃处,谁识当时独倚阑?
【注】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江浙行省左丞相杨完者从张士诚手中夺得杭州,聘张昱入幕,官右司员外郎。十八年(1358),张士诚重陷杭州,杨完者被杀,张昱从此不仕,流寓城中。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小题1】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请简要分析其用意。(3分)
【小题2】诗歌首联中的“此心”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概括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颔联运用了杞人忧天和精卫填海两个典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鉴赏诗歌艺术手法中典故的作用。辨别典故的方法:一是关注注释中是否有明示,二是利用诗句中的词语。诗歌中典故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正用其意以表达自己的感情,二是反用其意以表达自己的感慨。所以首先要知道典故表达的意思,才能推知作者要抒发的情感。颔联前一句“杞人唯恐青天坠”是使用了“杞人忧天”的典故,典故中是担心天塌下来,联系注释可以知道,作者象“杞人忧天”一样担心朝局动荡;后一句“精卫难期碧海干”使用“精卫填海”的典故,本来这个典故的意思是指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五言古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①
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注】①此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愚溪北池在永州愚溪钴鉧潭北。
小题1:宋人吴可认为“风惊夜来雨”中“‘惊’字甚奇”,请作具体分析。(6分)
小题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偶此成宾主”一句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惊”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写了高树宿雨,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批判的是真正“不知亡国恨”的座中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描写的是怎样一种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原野空旷无边,觉得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还要低;江水清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