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2-07 20:36:3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午后的故事
一声尖啸刺耳的叫骂声在大街上响起,像平空炸起一颗响雷,撕破了大街的宁静。当时是午后,阳光明亮亮的,没有多少事要去做的人们三五成堆聚在大街两旁侃大山下闲棋,街道上有流水一样的行人。听到这一声叫骂,人们不约而同地伸长脖子睁圆眼睛朝叫骂的地方望去。
只见一个壮汉手持一把锋利的菜刀在大街上狂奔,他满脸杀气,一边狂奔一边叫骂。
壮汉手中的菜刀在明亮亮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像一道火绳烧灼着人们的眼帘。大街的行人纷纷停下来,像被谁无声指挥着似的一同往街道两旁挤靠。街道两旁的男男女女也都站起来,紧张地往更里面的地方挤靠。一时间街道两旁形成两堵人墙,人们都屏住呼吸茫然地看着大街上那个狂奔的壮汉。
壮汉还在叫骂,狂奔。大街上空荡荡的,仿佛静止的流水。在午后,整个大街上只有一个壮汉在狂奔,在叫骂。
“站住!放下你的刀!”
突然,一声炸雷在大街上炸响,震得两旁的人墙悸动一下,人墙上的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地循声望去。
一个老人站立在大街中央像巍然挺立的一棵松,迎面拦住狂奔叫骂的壮汉。
壮汉仿佛没有听见老人的喊声,仍然挥舞着菜刀往前狂奔,他手中的菜刀闪着亮光犹如一条吐着毒信的长蛇。
“站住!放下你的刀!”
老人又大吼一声,声若洪钟。
壮汉这次听到了,他一楞怔停下来,狐疑地瞅一眼老人。
老人像挺立的一棵松拦住他的去路。但很快壮汉又凶相毕露,狂嚣起来,他疯狂地挥舞着手中的菜刀,像空中无数条毒蛇在吐信
“让开!我要杀林三,不关你的事。”
老人岿然不动,威严地吼道:“放下你的刀!”
壮汉声嘶力竭地叫道:“你让开!不让开我先杀了你再去杀林三。”
老人说:“放下你的刀!我不会让你走过去,除非我倒下。你听着,要是死,我已经死过三次了。小鬼子的子弹从我前胸穿过后背钻出,我没有死;红卫兵把我踹下高台,昏迷了三天我没有死;歹徒的刀从我胸前刺进去,鲜血淌了一地我还是没有死。这三次我都没有死,难道还怕再有一次吗?”
壮汉无望地说:“不,你让开。”
老人说:“放下你的刀!我是一个失去儿子的父亲,我不能再让一个父亲失去儿子。”
听到老人这句悲凉的话语,街道两旁的人墙又一阵悸动,像一阵寒风贴着人墙刮过,人们的心都不住地颤抖着。人们都清楚地记得也是这样一个午后,也是男男女女三五成堆聚在大街两旁侃大山下闲棋,街道上行人如流水,三个歹徒在殴打一个年轻人,年轻人就是老人的儿子。当时没有谁出来阻拦,大街上仿佛空无一人,老人的儿子被打倒在地,肠子流出一堆,一个鲜活的生活在午后明亮亮的阳光下,在众目睽睽之下枯萎了。
“放下你的刀!”老人又高声吼道。
壮汉无力地哀号一声:“不——”可是他拿菜刀的手抽搐起来,剧烈地抖动起来,“哐啷”一声,菜刀落在地上,像一条僵死的蛇
壮汉捧着脸蹲下来,忽然放声痛哭。
老人依然站立着,午后的阳光明亮亮地照在老人身上,老人像巍然挺立的一棵松。
小题1:小说的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亮的阳光,作用是什么?(每个要点不超过15个字)(4分)
答:
????????????????????????????????????????????????????????????????????
????????????????????????????????????????????????????????????????????
????????????????????????????????????????????????????????????????????
????????????????????????????????????????????????????????????????????
小题2:作品是怎样从正面、侧面表现老人的崇高品格的,请对描写方式和人物性格做出简要的说明。(6分)
正面描写:?????????????????????????????????????????????????????????????
???????????????????????????????????????????????????????????????????????
侧面描写:
???????????????????????????????????????????????????????????????????????
???????????????????????????????????????????????????????????????????????
小题3:文中三次以毒蛇为喻对菜刀进行对比性描写,作用是什么?(4分)
答:???????????????????????????????????????????????????????????????????
???????????????????????????????????????????????????????????????????????
小题4:故事的结尾写“壮汉捧着脸蹲下来,忽然放声痛哭”,这一细节表现了壮汉怎样的复杂心情?谈谈你的理解。(至少答三点,每个要点不超过15个字)(6分)
答:????????????????????????????????????????????????????????????????????
????????????????????????????????????????????????????????????????????????
????????????????????????????????????????????????????????????????????????


参考答案:
小题1:(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2) 暗示有人竟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的上下文来理解,一、“午后”交代了时间。二、“当时是午后,阳光明亮亮的,没有多少事要去做的人们三五成堆聚在大街两旁侃大山下闲棋。”交代了故事发生时的环境。即答案中的光天化日之下。三、“壮汉手中的菜刀在明亮亮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一个鲜活的生活在午后明亮亮的阳光下,在众目睽睽之下枯萎了”暗示了阳光下的罪恶。四、“午后的阳光明亮亮地照在老人身上,老人像巍然挺立的一棵松”此处是为衬托老人的形象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使得对中国银行业投入巨资的西方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仍是投资,没有盈利。不过,外资银行对中国信用卡市场并没有失掉信心。虽然中国的消费者没有透支消费的习惯,而这个“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居民的个人负债率很低,中国内地的个人消费信用市场才刚刚开始发展,这对外资银行是极具吸引力的。
这段文字中的“硬币”指代的是()。

A.中国银行业
B.中国消费信贷市场

C.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D.中国居民的经济状况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该题是典型的词语理解题,考生要准确理解这个“硬币”的含义,关键在于明确“这个”代词的指代的内容。“虽然中国的消费者没有透支消费的习惯,而这个‘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居民的个人负债率很低”通过这句话可知看出“硬币”之前的代词“这个”讨论的是“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问题,符合代词指代的就近原则,所以“硬币”的含义指的就是“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所以正确选项是C项。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为他的冥顽不灵气得掉眼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爸爸说:“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她眼睛里,一定要用泪水把沙子冲出来。”孩子傻愣愣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他哪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
  ②想想自己幼年时的淘气捣蛋,又何尝不是母亲眼中催泪的沙子呢?
  ③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洗出来,难怪奥尔珂德说,“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④记得有两句诗说:“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想象得真美。然而我还是最爱阿拉伯诗人所编的故事:“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其实是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包围起来,反而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可见生命在奋斗历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呢!
  ⑤最近听一位画家介绍岭南画派的一张名画,是一尊流泪的观音,坐在深山岩石上。他解说因慈悲的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所以她一直流着眼泪。
  ⑥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是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⑦基督徒在虔诚祈祷时,想到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死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那时,他们满怀感恩的心,是最最纯洁真挚的。这也就是奥尔珂德说的“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境界吧!
1.阅读①至③段,概括一下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写泪水的。(不超过25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④段,找出体现“泪珠”与“珍珠”关系的句子,并分析“泪珠”化成“珍珠”的条件。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可是生命在奋斗历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呢”这句话的含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⑤至⑦段,分析为什么文章在结尾处要写“流泪的观音”“基督徒涕泪交流”的情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作者是从对亲人的体恤、爱怜这一角度来写泪水的。 <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科学家在“垃圾DNA”中发现潜在癌症病源
人类基因组中仅有1%到2%的是负责蛋白质编码的基因,其余非编码区域早先被认为是毫无用处的“垃圾DNA”。但是,美、英等国研究人员最近在这个“垃圾”区域中找到近百个乳腺癌与前列腺癌的潜在“导火索”,显示了研究“垃圾DNA”对了解癌症的重要性。
美国耶鲁大学、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3日在《科学》杂志上报告说,随着个人基因组测序的成本直线下降,进行测序的人数迅速增加,解读他们基因组中的突变、尤其是非编码区的突变,已成为当前医学界面临的挑战。
研究人员利用大型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千人基因组项目”获得的基因变异数据,结合另一个国际合作项目“DNA元素百科全书(ENCODE)”的信息,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在“垃圾DNA”中筛选可能导致癌症的突变,也就是癌症的潜在“导火索”。
参与研究的耶鲁大学博士生傅垚对新华社记者说,此前的癌症研究主要关注基因,但最新研究发现,非编码序列的突变也可导致癌症。这改变了人们对癌症的认识,也激发了科学家对非编码序列研究的热情。
傅垚等人发现,“垃圾DNA”中一些序列像基因一样在人群中很少突变,受到很强的选择压力,这些序列因此被称为“超敏感”区域。她说,一般而言,发生在这些区域的突变更可能具有危害性,所以这一发现能帮助癌症研究人员缩小研究范围,加快对癌症非编码序列的研究。
研究人员将上述筛选致癌突变的方法,应用到90名乳腺癌或前列腺癌患者的基因组测序数据中,结果在“垃圾DNA”中找到近百个可能的致癌“导火索”。其中,位于“超敏感”区域一个碱基的变化,有可能对乳腺癌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傅垚说,对非编码区的研究能帮助人们全面了解癌症的起因和发展,并将有助于癌症药物的开发。
(2013年10月04日新华网,记者林小春)
小题1:下列有关“垃圾DNA”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垃圾DNA”是人类基因组中除仅有1%到2%的负责蛋白质编码的基因外,早先被认为是毫无用处的其余非编码区域。
B.最新研究发现,“垃圾DNA”的突变也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C.研究人员通过筛选致癌突变的方法,在“垃圾DNA”中找到近百个可能的致癌“导火索”。
D.解读“垃圾DNA”的突变,已成为当前医学界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
小题2:下列对最新研究成果的说法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个人基因组测序的成本下降,进行测序的人数增加,是当前医学界解读基因组中的突变、尤其是非编码区的突变,所面临的挑战。
B.研究人员通过国际科研项目“千人基因组项目”和 “DNA元素百科全书(ENCODE)”的合作研究,开发出一种寻找癌症的潜在“导火索”的新方法。
C.有关研究人员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发生在“超敏感”区域的突变更可能具有危害性。
D.研究人员将上述筛选致癌突变的方法,成功应用到乳腺癌或患者的疾病诊断中,并研制出治疗此种疾病的特效药。
小题3:对“垃圾DNA”研究展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人员在“垃圾”区域中找到近百个乳腺癌与前列腺癌的潜在“导火索”,显示了研究“垃圾DNA”对诊断各类癌症的重要性。
B.参与研究的耶鲁大学博士生傅垚说,此前对癌症的研究主要关注基因,影响了对非编码序列的突变的研究的进度。
C.傅垚等人认为,对“垃圾DNA”“超敏感”区域的突变的研究能缩小癌症研究人员的研究范围,加快对癌症诊断的研究。
D.傅垚等人认为,对“垃圾DNA”的研究能帮助人们全面了解癌症的起因和发展,并将有助于开发出先进的抗癌药物。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要从文章中找到与“垃圾DNA”相关的语段,根据文段内容的论述,与选项进行辨识,做出判断。D表述不正确,由原文内容可知,“最重要”属于无中生有。所以选D。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可从原文中找到属于作者直接或者间接的观点态度的语句,与选项进行辨识做出取舍判断。A,不属于研究成果;B,两个项目不是合作研究;D,“研制出治疗此种疾病的特效药”属于无中生有。所以选C。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题目,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雨果对“强盗”的控诉
中国的中学生,估计都知道大文豪维克多·雨果那一篇“两个强盗”的宣言。
巴勒特上尉给雨果去信,向其征询对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意见,并且表示,他自己认为这场远征体面而高尚。
雨果以梦幻般的笔调开始了他的回信。他以中国人都缺少的那种对圆明园的丰厚感情和法国式的浪漫夸张描述了圆明园是如何的独一无二。铺垫完毕笔锋一转,开始了如下控诉:
“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一个掠夺,一个纵火。似乎获得胜利就可以当强盗了;两个胜利者把大肆掠夺圆明园的所得对半分赃。……于是,他们手挽手笑着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里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勾当。”
“在历史面前,一个强盗叫法兰西,另一个强盗叫英国。但是我抗议。我感谢您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声明:统治者所犯的罪行并不是被统治者的错误;政府有时是强盗,但人民永远不会作强盗。”
中国人看了这信很激动。其实,也用不着这么自作多情。因为,雨果当时最大的敌人,仅是他的政府,严格说来就是拿破仑三世那么一个人儿。更关键的是,即使没有火烧圆明园,雨果照样能找到骂法国皇帝的理由,而且骂得比这还要狠。
雨果年少时曾经做过保王党,甚至拥护和歌颂过复辟的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但法国的革命风雨终归把他铸造成了自由共和主义者。当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称帝时,雨果因参加武装起义遭通缉,流亡国外,一流就是19年。期间,他发表《小拿破仑》、《一桩罪恶史》、《惩罚集》等。这些文章只有一个靶子:拿破仑三世。
雨果反对帝制,反对拿破仑。这个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骂人方面堪比街头泼妇,骂半天也没有重复的:“历史大恶棍”、“小丑”、“强盗”、“混蛋”、“无赖”、“怪物”、“卖国贼”、“恶贯满盈”、“说谎就像别人呼吸一样”、“在卑劣方面也低人一等”、“政权就是个匪窟”、“拉皮条的帝国”云云
不管怎么说,这法国皇帝还算够意思,被骂得满脸满屁股墨汁了,还于1859年大赦政治犯时把雨果也包括在内了。不过雨果拒绝被赦。所以,当1861年巴勒特上尉写信向雨果征询看法时,正好给雨果一次扔墨水瓶的机会。于是我们会发现,他在信中承认中国人是野蛮人,但是认为文明人不该对野蛮人这么做。即使做了,那也不是人民的错,而是政府——严格说来就是小拿破仑的错!
这次的墨水瓶扔得最爽。一是赢得了法国民众的好评。二是赢得了中国观众的好评,你看人家雨果都骂自家政府是强盗呢。至于自家的政府与皇帝是如何的白痴、混账、无赖与恶棍,他们就假装不知或者忘记了。
不过还是要感谢雨果的,一个小小的墨水瓶,成了中国民族自尊心的安慰剂。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孩子,前仆后继地在中学课堂里接受这一针,疗效出奇的好。至于雨果说中国人野蛮什么的,则忽略不计。这也叫是药三分毒吧,为了治伤心之病,药伤胃之类的毒性就顾不上了。
1870年,色当战役中,拿破仑第三亲自做了普鲁士的俘虏。同是做皇帝,他境界就差远了——比咸丰傻多了:咸丰的亲征,就是亲自逃跑,而小拿破仑的亲征,却是亲自做俘虏,一被俘虏,政府当然就垮台。一垮台,法国人民就翻脸不认人,把他们选上去的总统、热烈支持过的皇帝就给抛弃了,于是,拿破仑三世在法国人心目中变成了真正的小丑。
小丑的可笑,更加印证了雨果的伟大。小丑9月2日做了俘虏,伟大雨果9月5日就回到了巴黎,受到民众热烈欢迎。普法战争爆发后,雨果以68岁的高龄参加了国民自卫军,甚至捐出稿费,铸造了两门大炮。巴黎公社失败后,他公开发文支持公社社员……1885年5月22日,雨果与世长辞。灵柩停在凯旋门下一昼夜,群众围住不散。巴黎公社的老战士发表宣言,号召社员们参加葬礼。6月1日,政府为雨果举行国葬,送葬者达百万,人们高唱《马赛曲》,把雨果送进先贤祠。
作家也该知足了,一直反政府,人家做皇帝,你武力反对,放中国,至少凌迟处死,株连九族。若遇上明成祖那样的英明领导,干脆就是株连十族了……所以,泉下也该知足了,幸运生在法兰西。就你摊上的那破皇帝,远不如中国这边一个七品县官威风!
有意思是,1989年4月,中国一位教授专程到雨果在根西岛的故居拜访,发现雨果也是中国珍玩的鉴赏家和收藏家,他的收藏居然来自圆明园!敢情法国强盗拍卖中国文物,伟大的作家也前往捧场了吧?历史就是这样。
16、“中国的中学生,估计都知道大文豪维克多·雨果那一篇‘两个强盗’的宣言”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7、下面两句话在文章里是什么含义?(4分)
(1)所以,当1861年巴勒特上尉写信向雨果征询看法时,正好给雨果一次扔墨水瓶的机会。(2分)
(2)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孩子,前仆后继地在中学课堂里接受这一针,疗效出奇的好。(2分)
18、作者将本文命名为“雨果对‘强盗’的控诉”,你对此标题有何理解?(4分)
19、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对雨果作出了怎样的评价。(6分)


参考答案:16、引出后文对雨果的介绍(引出1分,内容1分)
与结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考..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