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是洛阳者,果天下之第一也
B. 执其手而与之谋 虽为侠而逡逡有退让君子之风
C. 人有数其叶者,云至七百叶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D. 所藏活豪士以百数 或以汤中蘸杀与之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马孟祯,字泰符,桐城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分宜知县。将内召,以征赋不及四分,为户部尚书赵世卿所劾,诏镌二秩①。甫三日,而民逋悉完,邹元标、万国钦辈亟称之。续授御史。文选郎王永光、仪制郎张嗣诚、都给事中姚文蔚、陈治则,以附政府②擢京卿,南京右都御史沈子木年几八十未谢政,孟祯并疏论之。
大学士李廷机被劾奏辨,言入仕以来,初无大谬。孟祯驳之曰:“廷机在礼部昵邪妄司官彭遵古,而聂云翰建言忤时(时,人名),则抑之至死。秉政未几,姜士昌、宋焘、郑振先皆得罪。姚文蔚等滥授京堂③,陈用宾等屡拟宽旨。犹不谓之谬哉?”王锡爵辞召,密疏痛诋言者。孟祯及南京给事中段然并上疏极论。寻陈佥商④之害,发工部郎陈民志、范钫黩货罪。又陈通壅蔽、录直臣、决用舍、恤民穷、急边饷五事。请召用邹元标,放廷机还田里。皆不报。
三十九年夏,怡神殿灾。孟祯言:“二十年来,郊庙、朝讲、召对、面议俱废,通下情者惟章奏。而疏入旨出悉由内侍,其彻御览与果出圣意否,不得而知,此朝政可虑也。臣子分流别户,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畿辅、山东、山西、河南,比岁旱饥。民间卖女鬻儿,食妻啖子,铤而走险,急何能择。一呼四应,则小盗合群,将为豪杰之藉,此民情可虑也。”帝亦不省。
吏部侍郎萧云举佐京察,有所庇,孟祯首疏攻之。论者日众,云举引去。山海参将李获阳忤税监,下狱死,孟祯为讼冤,因请贷卞孔时等在狱者,且言:“楚宗一狱,死者已多,今被锢高墙者,谁非高皇帝子孙,乃令至是。”皆弗听。四十二年冬,考选科道,中书舍人张光房、知县赵运昌,以言论忤时,抑不得与。孟祯不平,具疏论之。是时三党势张,忌孟祯谠直,出为广东副使。移疾不赴。天启初,起南京光禄少卿,召改太仆。以忧归。魏忠贤得志,为御史王业浩所论,遂削籍。崇祯初,复官。
孟祯少贫。既通显,家无赢资。惟衔赵世卿抑己,既入台即疏劾世卿,人以为隘。
[注] ①镌二秩:指降二等职。②政府:指宰相府。③京堂:明清时称各衙门长官为京堂④佥商: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八》)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工部郎陈民志、范钫黩货罪发:揭发
B.皆不报。报:答复
C.因请贷卞孔时贷:宽恕
D.以忧归忧:忧虑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附政府擢京卿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则抑之至死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孟祯为讼冤既自以心为形役
D.乃令至是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小题3: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马孟祯“谠直”的一项是()
①以征赋不及四分,为户部尚书赵世卿所劾②请召用邹元标,放廷机还田里
③吏部侍郎萧云举佐京察,有所庇,孟祯首疏攻之④谁非高皇帝子孙,乃令至是
⑤为御史王业浩所论,遂削籍。⑥既通显,家无赢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甫三日,而民逋悉完,邹元标、万国钦辈亟称之。
译文:?????????????????????????????????????????????????????????????????????????????
(2)而疏入旨出悉由内侍,其彻御览与果出圣意否,不得而知
译文:????????????????????????????????????????????????????????????????????????????
(3)惟衔赵世卿抑己,既入台即疏劾世卿,人以为隘。
译文:????????????????????????????????????????????????????????????????????????????
3、阅读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5分)
(2)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5分)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B.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C.恨私心有所不尽
D.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体?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得,则非其上矣——非:非议
B.春省耕而补不足——省:视察
C.乐酒无厌谓之亡——厌:厌恶
D.畜君者,好君也——好:喜欢,爱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B.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寓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孔子云:“何陋之有?”
D.脶瞩胥谗,民乃作慝/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孟子先承齐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借题发挥,提出了为上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中心论点。
B.文中的晏子借夏谚“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来肯定君主外出巡游的正确,为下文写君主应关心民生与民同乐张本。
C.晏子在对话中,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指出先王的出游是为了更好地r解百姓的需要,现在的君主出游却是为了自己享乐。文章记叙生动,形象鲜明,人物对话很有个性,逼真地再现了齐相晏子的机智灵活和雄辩才能。
D.文中孟子主要以引述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以及景公与民同乐的范例来劝诫齐宣王的。
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