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十)
2017-02-11 00:35:4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每题4分,共8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2分)赋予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根据诗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加以分析即可,从句中的“系“、”相识“等可以看出是运用了拟人手法。然后加以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炼字技巧。本题中,“系”、“蹄”两字表达效果的解答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要解释这两个字的意思和所在句子的意思;二、分析其中可能涉及到的手法,包括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三、具体分析表达效果,主要是表现了一种什么状态,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小题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小题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拳”和“退”。(1分)用“拳”字形象地表现


本题解析:
小题1:这首诗大约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到元符元年(1098)之间,诗人是时隐居黄州。该诗从怀古开始,联想历史上的英雄借助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建立盖世功业,如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后四句写眼前实景,写悠闲的白鹭、高飞云端的鸿雁,直抒自己对垂钓轻舟生活的羡慕。答题时要找出第三联中的传神字,即找诗眼,特别要注意其中动词的表现力。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向往的生活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体现的,要注意诗中意象闲适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有人认为“江风引雨入舟凉”中的“凉”字用得绝妙,你同意吗?为什么?(2分)
答:?????????????????????????????????????????????????????
(2)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有相同之处,请从“实”与“虚”的角度,任选一首进行鉴赏。(4分)
答:????????????????????????????????????????????????????


参考答案:(1)同意。送友人上船时,正是橘柚飘香的秋天,面对江风、冷雨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nbs p;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春居杂兴
[宋]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系任所有感而作
小题1:请对首句中的“斜”字进行赏析。(4分)
小题2:这首诗使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斜”字描写了两株桃树杏树映衬着向篱笆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道题赏析炼字,一般先解释这个字在句中的含义,再说明其效果或作用或表达的感情。此诗以桃杏自喻,因此在解释含义时不要忘了这一层。
小题2:
试题分析:此诗看起来是写景抒情,但不要忽视了注释所给的信息,它介绍了写作背景,诗的写作意图往往和背景有关。根据作者所遭受的迫害,诗中“容不得、吹折”等词语就不可等闲视之了。由此不难看出手法和技巧。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官舍竹
王禹傅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注]。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做的虚衔。
1.第三联中有两字用得生动传神,请找出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竹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竹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拂”和“侵”两字都运用了拟人手法,“拂”在此为弹奏。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