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小题1: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早晚都显现在人们面前,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略
试题分析:
小题2: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①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其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潜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注释:①骫(wěi):歪曲、枉曲。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进士,调叶县尉举:推荐
B.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才:认为……有才干
C.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弥:满
D.与其党论《实录》多诬诬:言语不真实
小题2:下列六句话分为四组,都能体现黄庭坚“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和“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一组是(???? ) (3分)
①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②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
③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④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⑤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⑥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法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黄庭坚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来做了太和县令,征收分摊盐筴时不争多,使得百姓安定,引起县吏的不悦。
B.知宣州,编写《神宗实录》。后来章敦、蔡卞与其党徒诬陷《实录》,摘千余条,谓为无验证。其中有黄庭坚写的“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接受质询时,黄庭坚冰:“我当时官任北都,曾亲眼所见,真如儿戏一般。”只要有问,皆实话相答。
C.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
D.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黄庭坚自称是山谷道人。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3分)
??????????????????????????????????????????????????????????????????????????????????????????
(2)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3分)
???????????????????????????????????????????????????????????????????????????????????????????
(3)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A???小题2:B?????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举:考中、考取。类似句子课本中较为常见,不难理解是考中的意思。揣摩实词意义,一定要回到语境中。
小题2:
试题分析:①黄在《实录》中的话;③说黄的书法;⑥言者认为是好地方,说他枉法。类似题目一定要审清题干要求,另外要善于运用排除法。
小题3:
试题分析:知宣州,是在写《神宗实录》之后。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4:
试题分析:第一句注意“及、庐、几殆”的准确解释,“及”解释为“等到”,“庐”为名词用作动词,筑室,“几殆”解释为“几乎丧命”;第二句注意“直辞、壮”的解释,“直辞”解释为“照实际”,“壮”为意动用法;第三句注意“遂、以”的准确解释,“遂”解释为“于是”,“以”为介词,因为。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是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考四京学官,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留他再任教。苏轼曾看到他的诗文,以为在当代绝尘,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上,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名声开始震响。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当时征收分摊盐筴,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唯独不,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老百姓安定。
哲宗即位,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兼任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满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分别居于京城附近以备盘问,摘录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院吏考察审阅,都有根据,所剩下的只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写“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用他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自号为山谷道人。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
A.仪封人请见——见:拜见
B.二三子何患于丧乎——丧:死亡
C.来者犹可追——犹:还
D.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趋:通“趣”,感兴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全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 ①五里一徘徊??
②便可白公姥??
③昼夜勤作息 ??
④本自无教训??
⑤逼迫兼弟兄??
⑥我有亲父兄 ??
⑦否泰如天地??
⑧贵贱轻何薄 ??
A.①③⑥⑦?????
B.②③⑤⑥ ??
C.②④⑤⑧????
D.①④⑦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
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扦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监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亲抚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以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佞大夫亲戚送之/不佞:不才,自谦之词。
B.百姓之命皆悬于君/悬:牵挂
C.行军勒兵/勒:整顿。 ?
D.士卒次舍/次:驻扎。
2.“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一句中“之”字指代的内容是(????)
A?.晋师闻之,为罢去????????????
B.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C.悉取将军之资粮以享士卒??????
D.斩庄贾以徇三军
3.下列四组选项中,全都表现穰苴能“附众”“威敌”的一组是(????)
①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
②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
③身与士卒平分粮食??
④(病者)争奋出为之赴战??
⑤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⑥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穰苴出身低微,但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请缨抗敌,表现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
B.穰苴极有谋略,请派国君的宠臣为监军,又忤逆君命将他斩首,借此附众、立威。
C.穰苴体恤部下,恩威并施,身先士卒,一战而击退晋、燕之师,尽复“所亡封内故境”。
D.晏婴识才荐举,齐王能纳谏任贤,使穰苴的才能得以发挥,未战已屈人之兵。
参考答案:1.B
2.B
3.D
4.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