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顾:回头看
B.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顾:回想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拜访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难道母题迁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贾谊论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日:“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超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 负:具有。
B.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申:表明,申述。
C.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穷:贫穷。
D.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 特: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未必皆其时君之罪 ②王其庶几召我
B.①非汉文之不能用生 ②则知其有狷介之操
C.①其后以自伤哭泣 ②不知默默以待其变
D.①三宿而后出昼 ②优游浸渍而深交之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有着出类拔萃的才能,虽没能完全实现自己的志向,但能遇上汉文帝这样的贤明君主,可以说是没有什么遗憾的。
B.作者认为贾谊没能很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关键是贾谊太性急缺乏耐心,不能等待和忍耐,借此劝诫贾生式的人,要自爱其身,要善于自用其才。
C.从本文的主旨看,作者从自身的感受出发,总结了许多类似贾谊的人的教训,得出“并非人才难得,而是自己如何得以把才能发挥出来才是最难”的道理。
D.因作者同贾谊的境遇极为相似,可见本文明沦贾谊,责其才大而量小;其实是以贾谊的教训而自勉,告诫自己要善于处世才能实现自己的志愿。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A
4.(1)我看过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庆礼躬至其境,询问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堵注,遂罢镇兵五千人。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毕。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议日:“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人之所难。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宋庆礼传》)
[注]安堵:安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仍充岭南采访使——充:代理。
B.庆礼躬至其境——躬:亲自。
C.遂罢镇兵五千人——罢:撤去。
D.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乖:背离。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 )
①询问风俗,示以祸福 ②独庆礼甚陈其利 ③更于柳城筑营州城
④招辑商胡,为立店肆 ⑤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 ⑥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庆礼深受礼遇,治政有方。武则天诏讼桓彦范防略突厥,彦范特地召请庆礼共谋其事;岭南地区社会秩序混乱,庆礼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乐业。
B.宋庆礼处事求实,勇于开创局面。他坚持实施玄宗意图,另址再建营州城,管理归附的外族;又开屯田八十余处,使得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
C.宋庆礼生前的缺陷,死后受到非议。朝廷商议给他加谥时,张星认为他的为人和行事存在诸多过失,根据他的生前作为,应谥以“好巧自是”的“专”。
D.宋庆礼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认可。张九龄反驳张星的主张,认为宋庆礼始终不懈地承担辛劳事务,竭尽其力地守护坚贞准则;于是加谥为“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语。
(1)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A
3.B
4.(1)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一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善留侯张良——善:交好。
B.距关,毋内诸侯——内:接纳。
C.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D.不如因善遇之——遇:接见。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①良乃人,具告沛公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①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D.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3.下列语句全部表现项伯“守义误事”的一项是( )
①素善留侯张良 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③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④项伯杀人,臣活之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⑤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伯在项羽营中具有非同寻常的地位,与身在刘邦营中的张良关系密切,预示了这场阴谋的破产。
B.张良作为刘邦的重要谋臣,在得到项羽将要攻打刘邦的消息后,第一反应是要把事情告诉刘邦。
C.面对危险的局势,刘邦虽然表现出吃惊的样子,但仍然谦虚地一再询问“为之奈何”,故作镇静。
D.项伯因一个朋友的安危,置大局于不顾,随便把军事机密泄露给对方,可见是一愚鲁误事之人。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D
4.C
5.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10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蔡葛山先生曰:“吾校《四库全书》,坐讹字夺俸者数矣。惟一事深得校书力。吾一幼孙,偶吞铁钉,医以朴硝等药,攻之不下,日渐尪弱。后校《苏沈良方》,见有小儿吞铁物方云剥新炭皮研为末调粥三碗与小儿食其铁自下依方试之,果炭屑裹铁钉而出。乃知杂书亦有用也。此书世无传本,惟永乐大典收其全部。???????????????????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二·槐西杂志(二)》
小题2:《四库全书》是古代哪位皇帝主持编修的?是指哪四库?(2分)
??????????????????????????????????????????????????????????????????????????????????????????
小题3:这段文字叙述了依杂书药方排出幼孙误吞之铁钉一事。除此而外,你还能从中获悉哪些重要信息?(答两点)(2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见有小儿吞铁物方/云剥新炭皮/研为末/调粥三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该句翻译:看到一个治疗儿童吞掉铁制品的药方,药方上说,剥下新炭的表皮,磨研成末,和粥调剂三碗,给小孩子喂下,他腹中的铁制品自然就会被排泄出来,我仿照药方尝试。
点评:我们可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特征”即特殊词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曰”“云”之类的动词,一类是虚词。尤其要注意虚词,因为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借助虚词,能帮助我们准确断句。像上述文段中“而”表承接,使“见”和“爱”有内在联系,前后都不能断开;“之”为代词,通常作宾语,这里指代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后面应当断;“因”为连词,意思是“于是”,前面应当断。
小题2: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文学常识的背诵。
点评:文学常识就是多看多背,熟能生巧。
小题3:试题分析:校订四库全书,因为错字被罚俸禄好几次;校订到苏沈的医学著作,看到一个治疗儿童吞掉铁制品的药方,很灵验,但是,这本书世间没有流传的版本,只有永乐大典中收录了它的全部内容。所以体现了《四库全书》校勘极严,《永乐大典》搜罗很广。
点评:解答该题,只要将文章看懂了,就可以概括出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