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
(1)“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什么地方,别后有没有人来?词人对自己的提问所作回答有怎样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辞别黄州东坡,之后苏轼想没有人再去东坡。词人采用设问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雪
[金] 史肃
丰年不救两河饥,腊尽才看小雪飞。
谩说①春来膏泽好,其如垄上麦苗稀。
空花只解惊愁眼,湿絮宁堪补败衣。
颇笑西台瘖御史②,日斜骑马踏泥归。
【注】①谩说:休说。②西台:御史台。瘖:哑,此处有沉默不能语之意。
小题1:颈联的描写对象是什么?表达了什么含义?(4分)
小题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颈联的描写对象是雪,(1分)“空花”和“湿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诗的题目已经提示了写作的对象为春雪,考查的是诗歌的事物形象,常用的手法是托物言志。答题时要看清题干,题干问的是颈联的写作对象,分析诗句“花”“絮”从外形上可知对象为“雪”。回答诗歌的颈联表达的含义抓住诗歌的内容或感情来进行分析。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要求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为免遗漏要点,应逐句逐联进行解读。分析诗歌的情感态度一般可从题目、情感关键词、意象意境、细节描写、绘景色彩词、注释等着手分析。??
此诗首联一个“才”字表明雪花来迟,诗人因两河饥荒而焦虑;颔联“谩说(情感关键词)”、麦苗“稀(绘景关键词)”,颈联“只解(情感关键词)”“宁堪(情感关键词)”写雪花虽来,但已经无济于事,表达了诗人的失望之情;尾联“瘖(注释)”字,说明诗人沉默不语,无可奈何十分绝望,只得骑马踏泥回家(细节描写)。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7分)
冬夜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 维
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②,翛然③尚闭关。
[注] ①箭:指漏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用以指示时间刻度的箭状指针。②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境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③翛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听着声声更漏,一夜未眠,拂晓时分,对镜自照,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颜。
B.颔联:诗人夜间隔窗听见竹动的声响,清晨推门一看,才发现满山已是皑皑白雪。
C.颈联:对雪展开铺写,从天空到地上,从深巷到广庭,立体描绘出素静的雪境。
D.尾联:由实入虚,由雪景描写转入对人的怀想,表达诗人对袁安的关怀和敬仰之情。
小题2:清人沈德潜评价本诗颔联时说“咏雪之妙,全在上句‘隔牖’五字,不言雪全是雪声之神”,请结合本联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隔牖风惊竹”句运用了侧面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表达诗人对袁安的关怀”有误,王维在唐,袁安在汉,是借袁安说诗题中 “胡居士” 的特点,表达出对胡居士深切的关怀。这就应了诗题“冬夜对雪忆胡居士家”。
试题分析:
小题2:题干中沈德潜的话即是要证明的论点,而论据就是“隔牖风惊竹”这五个字。首先要分析这五字“不言雪全是雪声之神”为何意(这是侧面描写,以“风惊竹”写雪之大),然后说这样写有何好处。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6分)
朝天子?秋夜客怀
(元)周德清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1)“叫起离情,敲残愁况”一句中“敲残”二字有何妙处?(2分)
(2)本曲描写了哪些的意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1)“敲残”二字极为凝练,化无形为有形,把看不见、摸不着的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炼宇、意象、情感等考点,解题时审题要清楚,表述强调规范,不遗漏要点。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春日
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难独笑,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第三联中“逆”“私”二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样理解第一联中的“幽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颈联使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