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诗词, 回答问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小题1:写旅夜远景的诗句是:
小题2:一、二联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一联和二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小题3:“天地一沙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小题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小题1:一联:
本题解析:
小题1:略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安公子
袁去华
弱柳丝千缕。嫩黄匀遍鸦啼处。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曾画楼,见个人人否?料静掩云窗,尘满哀弦危柱。
庾信愁如许。为谁都著眉端聚。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念永昼春闲,人倦如何度。闲傍枕、百啭黄鹂语。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小题1:简要解说“嫩黄匀遍鸦啼处”一句中“匀”的表达效果。(4分)
小题2:“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两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匀”,均匀的意思。这句词用“匀”字,一方面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炼字题的答题要点为:解词、释句、作用。本题“均匀”一意能答到,但“匀”还有“抽出一部分给别人”之意,本义学生难以想到,但后文的“春堂浅”与“匀”照应,如果读诗仔细还是能看出来的。
点评:本题不同于一般的炼字题,考到了一个字在同一语境中的多个含义,可见命题者命题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学生在学习诗歌时应有意识地去关注双关、谐音等词语。
小题2:试题分析:意境是由意象融合诗人情感而形成的。本题所选诗句中的意象有“东风”“泪眼”“烟波”,还有明显透露诗人情感的词,“独立”“寄”,综合分析即可得出“凄凉”“感伤”“忧伤”“悲凉”之类的意境。
点评:本题的答案不规范,“表达出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和羁旅的悲凉情怀”应删去,会让学生混淆意境与情感这两个概念。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对于下首宋词,理解不正确的是(?)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注]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燕然:内蒙古的燕然山。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曾采燕然山石,勒石记功而返。<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name="optionsTable">
A.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端着一杯浑浊的酒,想起;离家万里,敌人还未被打败,再加上满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声碎,又叫人如何能够入睡?将士们只能是愁白了乌发,流下了浊泪。
C.作者在这首词中,以借景抒情的方式,抒发边关将士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情怀。“羌管悠悠”句刻划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忧思益见浓重。“人不寐”二句,描摹将军战士的感伤之态,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的正是这种感伤之情。
D.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这样的境界在反映北宋那个王朝怯懦、外族凭陵的特殊的历史阶段上,是有典型性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对下面诗句的意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意象中蕴含了动静、上下、远近、色彩、刚柔等对比,以幽清、明净之境,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以及友人能摆脱世俗,建构一种宁静、淡泊的心境。
B、“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这些意象营造了一幅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的凄冷画面。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名词意象叠加,内容上深化了主题,诗人把道路辛苦,羁旅愁思融化在早行的所见、所闻、所感之中,表达出一种愉悦恬适之情。
D、“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京口月夕书怀
(南宋)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1)首联中的“凉”字,写出了诗人深切的感受。作者是如何写“凉”的?通过写“凉”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的内容作简要分析。
(5分)
?????????????????????????????????????????????????????????????????????????????????
?????????????????????????????????????????????????????????????????????????????????
(2)有人说,本诗第二联颇有杜甫《登高》之中某联的诗意。请写出这一联并简要说说两者的异同之处。(5分)
?????????????????????????????????????????????????????????????????????????????????
参考答案:(1)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凉”:用秋夜、山风、江气写
本题解析:(1)首联写初醒,山风、秋、夜、灯、凉都是室内所感觉到的(这是天气之凉)。颔联是初醒时所想:“万事”而使生白发,可见事事皆不如意;百年又“多”在异乡,可见长期漂泊生涯之艰苦。颈联是所见。作者用“江”、“白”、“痕”、“苍”等字把左右上下写得混沌一片,既符合当时的时令天气,又符合诗人酒方醒时朦胧的视觉,更符合他苍凉迷茫的内心世界。(这是心境之凉)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凉”。
诗人从故乡出发,至杭州、苏州、润州、镇江等地旅行。诗人到达京口(今江苏镇江)时正值深秋,回想自己长期飘泊在外,年老而不回家,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