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1:这首词上片最后一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2:下片词人借许多典型意象营造了什么气氛?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有人说“好梦频惊”中的“频”字用得特别好,请你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化用了白居易“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用以强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大德歌·春?元·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
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1)“虚飘飘柳絮飞”一语双关,请具体说明这句话包含了哪两层意思?(4分)
(2)全曲主要是怎样表达少妇的思念之愁?结合诗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从表面上看,这句话描绘的是春末轻盈的柳絮漫天飘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读下面唐朝诗僧景云《画松》诗,选出后面分析不确切的一项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忆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A.第一句写见到画松,立即为之打动,觉得完全像一棵真松树。“一似”二字表达出一种惊奇之感。
B.二、三四句写诗人沉思凝想去把握画境。当画境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得到印证时,诗人获得了一种顿悟的极大乐趣。
C.诗人用秀丽奇险的东南名山天台山上的松树与“画松”进行对比,表现画松的苍老遒劲。
D.作为题画诗,本诗独具一格,未对画松作实在的形状描摹,而纯从观者的心理感受生活体验来写,从虚处传画松之神,既写出了欣赏活动中的诗意感受,又表现了画家的艺术造诣。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不是进行对比,而是实指所画是天台山上的松树。)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諲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榘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宫。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小题1: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5分)
小题2: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5分)诗人用“霁霞”“晓月”“残星”、行人
本题解析:
小题1:(5分)
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描写特征性的景物表现“早”:早霞已散,晓月犹明,残星未落,寒霜犹重。前几句的意思为雨后的霞光弥散在拂晓的天空上,月亮依然亮着。稀疏的树木枝头孤零零的挂着几点残星。这都说明了早。
以声衬静,用两三声的啼叫衬托当时的寂静,达到以动衬静、以有声衬幽静的表达效果。
小题2:(6分)
表现了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
也通过拟人的手法(借景抒情)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