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仪真①江上夜泊
黄 机②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①仪真,今江苏省仪征县,在长江北岸。②黄机,南宋词人,身处中原沦丧时期。
小题1: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该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词的上阕意境苍凉雄浑。(1分)作者夜宿寒江,站在江边,看到眼前凄迷寒凉的江景,思潮翻滚,不禁仰天长啸,啸声惊动了江底的鱼龙,使得狂风卷地,巨浪翻腾。(1分)这里“寒江”凄迷阔大之景与“长啸”壮怀激烈之情交织在一起,营造了苍凉雄浑的意境。(1分)
小题2:南宋王朝国势衰微、中原沦丧的痛苦,(1分)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悲愤,(1分)报国无门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1分)
本题解析:解答第(1)题的意境,首先要找出上阕所描绘的景物,即“寒江”“夜晚”“鱼龙”“狂风”“巨浪”,然后结合意象的特征和全词的情感,判断整个环境的特征。其中,“寒江”“夜晚”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而“鱼龙”“狂风”“巨浪”则象征着内心的不平和壮志,表现出雄壮的氛围。第(2)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判断时,既可结合意境特征,也可抓住“兴亡”“功名”“泪”等暗示情感的字眼,从中推断出悲痛、无奈、报国无门等不同的情怀。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旅夜怀远客 许浑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小题1】“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诗中表达什么感情?(5分)
【小题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句诗的意思是: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无人欣赏。(2分)(“竟晓”一词遥承“梦断”,)暗示诗人(梦醒之后,)辗转无眠,直到天明。(1分)这一句寓情于景,皓月当空本是极美的景致,但诗人无心欣赏,含蓄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2分)
【小题2】
“情”包括:①客居异乡的孤独飘零之感。“异乡”言其飘零,“梦断”言其孤独难眠,乡梦难成。②对贫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叹。爱书成癖却因病不能读,心生愧意,有嗜酒之名却家贫无钱沽酒,这种境况令人感慨无奈。③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暮春时节花自飘零,“过”字写春天已逝,暗寓时光易逝的感慨。④对远方故人的思念。想着故人远行天际,自己思念故人却不得相见,只能把思念化作一声长啸。[6分;答出一点给2分(概括和分析各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个写景的句子,作用在于借景抒情,理解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竟”和“空”来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这是一首比较典型的羁旅诗,表达的有思念之愁、漂泊之苦和失意之悲等等。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论语》)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3)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询《秋声赋》》
(4)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___________________。念桥边红药,___________________?(姜夔《扬州慢》)
参考答案:(1)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2)而致千里?假舟楫者?(3)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5)冷月无声?年年知为谁生
本题解析: 命题者在命默写题时,一般会选句中含有易错字的句子。而易错的字往往是音近字、形近字、通假字、难写字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记清楚,更重要的是要正确理解。本题注意易错的字:博、致、假、楫、缛、葱茏、犹。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浩初上人:潭州人,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上人”,对时尚的尊称。
(1)联系全诗,分析第二句中“割”字的作用。(3分)
(2)整首诗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1)“割”字照应上句“剑芒”的比喻,进一步写出作者愁苦之深。(2分)
(2)贬谪之恨,思乡之愁(3分,两方面的感情:一是遭贬的愁,二是对故乡的思)
本题解析:
(1)分析诗歌中字词的作用,从三个方面入手:一、在诗歌结构中的作用,也就是呼应、统摄等等;二、手法上有何妙处;三、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
(2)从诗题可知,作者远离京华,远离亲故,所以必有思乡之情;从诗歌内容看,处处都是凄楚的悲吟,字字都是贬谪的苦痛。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习题。(8分)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本词作于一九二九年十月。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他的意见不被多数同志所接受,也未能当选为前委委员,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后,毛泽东先后到上杭等地指导地方工作。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当时的心情在这首词里也有所反映。
小题1:对上面这首词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因有情人易老,天因无情天难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无限惆怅。
B.岁岁重阳——自然界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
C.战地黄花分外香——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可见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诗人。
D.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后一句更表现出诗人乐观、开阔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