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3-06 04:32:4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⑴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苏洵《六国论》)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塞上长城空自许,??。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青楼梦好,?。(姜夔《扬州慢》)


参考答案:(1)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如弃草芥?
(2)三顾频烦天下计?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纵豆蔻词工?难赋深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7分)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小题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3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描绘了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1分)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的明丽景象。(1分)
【小题2】作者借描绘傍晚塞外雨后人们听说边疆无战事之后,悠然欣赏三三两两的游骑在秋日的草原上游猎的悠闲图景(1分)以及义正辞严地告诫企图犯边的胡人,唐朝军队严阵以待,守护边疆,(1分)表达了诗人对草原的热爱(1分)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道题考查诗歌的手法和诗歌的意境。从手法上看,“新水乱侵”“残烟犹傍”用了拟人的手法,从意境来看,颔联由远而近,写诗人脚下之路,然后又稍稍推开去,写附近散布在草原上的村庄。天上地下,远处近处,景物富于变化,很有层次。在草原上,傍晚时分,大雨刚过,斜日反照,一道绚烂的彩虹横跨天空,山岭、川原在水汽迷蒙中,还残留着大雨的痕迹。雨后新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到处乱流,袅袅炊烟正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盘绕不去,显得依恋不舍。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饶有边塞情趣的美好画图。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塞路初晴是一首边塞诗。它以满腔热情,讴歌了边塞初秋时节雨后新晴的明丽风光,使人感到清新、宁静和安谧,洋溢着浓厚的诗情画意,令人神往,从中寄寓着诗人希望和平的良好愿望。最后两句:“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前一句是紧承第三联。如果说上一联中还隐含着作者对战争的戒备心理的话,那么,经过打听,证实此时确乎停止战争了,作者的戒备心理也就随之消失,不禁欣然于怀了。一个“喜”字,生动地传达出了作者此时的高兴情怀。于是,他悠然地看着三三两两的游骑在草原上打猎,往来驰逐,心情轻松愉快。一个“闲”字,与上句“喜”字相对应,进一步表现了作 者的愉快心情。“秋原”二字,又将读者的想象引回到前四句,那雨后初晴的美景,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在前四句静景的描写上,又增加了动态的游骑。动静结合,使整个草原更富有生气,把景色装点得更加美好。于是,那明丽清爽的画图,愈益清晰地浮现在读者眼前,那悠然绵邈的韵味情致,也令人回味无穷。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建业
丁开
谁遣凄凉满眼中,蘋花渺渺又秋风。
龙蹲虎踞江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
纵有千人惟诺诺,本无百岁更匆匆。
乾坤颠倒孤舟在,聊复残生伴钓翁。
【注】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后。诗人途经建业(今南京),有感于它的残破荒芜。
小题1:首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找出来并赏析。(5分)
小题2:赏析颔联诗人表达感情的手法。(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遣”字传神,“使、令、让”的意思。(“满”也可)(2分)说明建业的残破荒芜是人为的,是蒙古军的铁骑和南宋统治者的昏庸造成的。(3分)
小题2:颔联将建业的今昔作了鲜明的对比。(2分)南宋王朝的领土十分广阔,建业的地势也相当的险峻,现在却落得个“社稷空”的下场,(2分)表达了诗人对元朝统治者的抗议之情和对南宋昏庸君臣的无情鞭挞。(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有炼意、炼境、炼手法、炼结构。此题主要是炼意,一个“遣”字表明残破的景象是人为的,表达了对入侵者的批评和对统治者的痛恨。
小题2: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主要是对比的手法,答题时注意答出效果:表达了诗人对元朝统治者的抗议之情和对南宋昏庸君臣的无情鞭挞。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小题1:还顾望旧乡,??,忧伤以终老。
小题2:高渐离击筑,??,士皆垂泪涕泣。
小题3:?,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小题4:淇水汤汤,________________。
小题5:青青子衿, ?__??。
小题6:?__,心念旧恩。
小题7:________________,守拙归园田。
小题8:____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


参考答案:
小题1: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
小题2: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小题3: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小题4:渐车帷裳
小题5:悠悠我心
小题6:契阔谈宴
小题7:开荒南野际
小题8:榆柳荫后檐


本题解析:默写要注意易错字如“漫”“徵”,“还”不要写成“返”,“帷”“荫”。一定要注意真正理解句意。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甁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这首诗大约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这时诗人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
(1)简要说说“晓晴寒未起”中的“寒”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闲”是全诗的“诗眼”,试联系全诗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老翁“安闲”这一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寒”字写出了风雨过后,深秋气候的寒冷,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同时也写出作者对冷酷现实的失望,反映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意对即可)
(2)颔联: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颈联:夜已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但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的形象。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而是悠然看满阶红霜叶,突出老翁心境的淡泊。(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