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3-06 04:34:0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通《五经》。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取婺州,召见濂。明年三月,以李善长荐,与刘基、章溢、叶琛并征至应天,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濂长基一岁,皆起东南,负重名。基雄迈有奇气,而濂自命儒者。?
洪武二年诏修元史,是年八月史成,除翰林院学士。是时,帝留意文治,征召四方儒士张唯等数十人,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令入禁中文华堂肄业,命濂为之师。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当如是,不当如彼。”皇太子每敛容嘉纳,言必称师父云。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每燕见,必设坐命茶,每旦必令侍膳,往复咨询,常夜分乃罢。濂不能饮,帝尝强之至三觞,行不成步。帝大欢乐。御制《楚辞》一章,命词臣赋《醉学士诗》。又尝调甘露于汤,手酌以饮濂曰:“此能愈疾延年,愿与卿共之。”又诏太子赐濂良马,复为制《白马歌》一章,亦命侍臣和焉。其宠待如此。九年进学士承旨知制诰,兼赞善如故。其明年致仕,赐《御制文集》及绮帛,问濂年几何,曰:“六十有八。”帝乃曰:“藏此绮三十二年,作百岁衣可也。”濂顿首谢。又明年,来朝。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
其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弘治九年,复其官,春秋祭葬所。正德中,追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8.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讦人过讦:揭发
B.间召问群臣臧否臧否:善恶,优劣
C.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采:文采
D.每燕见,必设坐命茶燕见:燕通“宴”,指帝王在闲暇时召见臣子

9.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宋濂“性诚谨”和“受帝宠侍”的一组是?(?)
A.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每旦必令侍膳,往复咨询,常夜分乃罢
B.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又诏太子赐濂良马,复为制《白马歌》一章
C.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
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
D.以亲老辞不行
其明年致仕,赐《御制文集》及绮帛
10.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濂通晓《五经》,被朝廷征召,教授太子先后十余年,太子对他十分恭敬。后来宋濂因与胡惟庸结党而获罪,皇后太子力救,方免一死。
B.宋濂与刘基都是明朝开国时期的著名文臣,二人皆负盛名。宋濂很孝顺,最开始没有接受朝廷的任命。他很有才学,做官后,皇帝重视文治,征召青年才俊,就让宋濂做了他们的老师。
C.宋濂为人坦诚恭谨,他的住所命名为“温树”。如果客人有问起宫中事,宋濂就指指居室的署名给人看,以示不想谈。
D.皇帝对宋濂颇为宠信,曾在朝堂上当众称赞宋濂为贤者。宋濂不擅饮酒,皇帝曾勉强他喝了三杯,以致他醉不成步,皇帝很高兴,还亲自写了《楚辞》一章,由此可见君臣关系融洽。
11.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5分)
译文:?
(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A
小题4:⑴(皇帝)问宋濂,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
怎么能够重责(他)呢?”⑵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本题解析:
小题1:采:采纳
小题2:B项第一句是皇帝对宋濂的夸奖? C项第二句是表现皇后太子对宋濂的敬重? D项第一句是表现宋濂孝顺
小题3:宋濂的长孙宋慎因胡惟庸结党而获罪,不是宋濂
小题4:⑴(采分点:对——回答;耳——语气词,罢了;方——正,正在;恶——wū,
怎么;全句通顺1分)⑵(采分点:悉——全,都;诘责——斥责、责问;微——如果没有;罪——动词,惩处,怪罪;全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宋濂,字景濂。小时候聪敏、记忆力很强,通晓《五经》。元至年间,被举荐,朝廷授予他翰林编修之职,因为双亲老迈,推辞没有任职,进入龙门山著书。过了十几年,明太祖攻占了婺州,召见宋濂。第二年三月,由李善长推荐,与刘基、章溢、叶琛一起被征召到应天,被任命为江南儒学提举,命令他教授太子,不久改编起居注。宋濂比刘基年长一岁,都在东南被起用,有盛名。刘基雄放豪迈有不同于常人的气概,而宋濂自己认为是一个儒者。
洪武二年皇帝下诏书修订元史,这一年八月史书写成,(宋濂)被授予翰林院学士之职。这时,皇帝注意文治,从四方征召儒士张唯等几十人,选择其中年少并且才华出众的人,提拔做了编修,命令他们进入到宫中的文华堂修习学业,命令宋濂做他们的老师。宋濂做太子的老师前后十几年,太子的一言一行,他都根据礼法委婉劝谏,使他归于正道,涉及到有关政治教化以及前朝兴亡的事,一定拱手说:“应当像这样,不应当像那样。”皇太子每每都严肃认真地很好采纳,说话一定称老师怎么说。
宋濂性格坦诚谨慎,在内庭做官很久,不曾攻击、揭发过别人的缺点。他的居室,命名为“温树”。客人问到宫中的事情,宋濂就用手指着给客人看,(表示不想谈论)。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皇帝间或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于是皇帝在朝堂上称赞他说:“我听说最上的是圣人,其次是贤者,再次是君子。宋景濂侍奉我十九年,不曾有一句不真实的话,不曾讥诮过一个人的短处,始终如一,不仅是君子,抑或可以称作贤者。”皇帝每次在闲暇时召见他,一定设座命令奉茶,每逢(召见他,如果是)早晨一定让他陪侍用膳,与宋濂应对酬答,向他咨询,常常半夜才停止。宋濂不擅饮酒,皇帝曾经勉强他喝到三杯,宋濂醉不成步。皇帝很高兴,亲自写了《楚辞》一章,还命令词臣赋了一首《醉学士诗》。又曾经在热水中调制甘露,亲手斟给宋濂喝,说:“这能治病延年,希望和爱卿共同享有它。”又下诏让太子赐给宋濂宝马,还写了一首《白马歌》,命令侍臣来唱和。皇帝对宋濂的宠信就像这样。洪武九年时进封为学士奉旨掌管文告、诏令,兼任赞善如故。第二年辞官退职,皇帝赏赐《御制文集》和丝帛,问宋濂多大年岁了,宋濂回答:“六十八岁。”皇帝就说:“把这些丝帛收藏三十二年,就可以做百岁寿辰时穿的衣服了。”宋濂磕头谢恩。又过了一年,来朝见皇帝。洪武十三年,宋濂的长孙宋慎因胡惟庸结党而获罪,(牵连到宋濂),皇帝想要处死宋濂。皇后和太子竭力挽救,将宋濂安置到茂州。
这件事的第二年,宋濂卒于夔州,享年七十二岁。弘治九年,(朝廷下令)回复他的官职,春秋两季在他的墓地进行祭奠。正德年间,追封谥号文宪。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属燕。燕王卢绾反,入匈奴,卫满亡命,聚党千馀人,魋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都王险。
 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诸蛮夷君长欲入见天子,勿得禁止。以闻,上许之,以故满得兵威财物侵降其旁小邑,真番、临屯皆来服属,方数千里。
 天子募罪人击朝鲜。其秋,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兵五万人,左将军荀彘出辽东:讨右渠。右渠发兵距险。左将军卒正多率辽东兵先纵,败散,多还走,坐法斩。楼船将军将齐兵七千人先至王险。右渠城守,窥知楼船军少,即出城击楼船,楼船军败散走。将军杨仆失其众,遁山中十馀日,稍求收散卒,复聚。左将军击朝鲜浿水西军,未能破自前。
 天子为两将未有利,乃使卫山因兵威往谕右渠。右渠见使者顿首谢:“原降,恐两将诈杀臣;今见信节,请服降。”遣太子入谢,献马五千匹,及馈军粮。人众万馀,持兵,方渡浿水,使者及左将军疑其为变,谓太子已服降,宜命人毋持兵。太子亦疑使者左将军诈杀之,遂不渡浿水,复引归。
 左将军素侍中,幸,将燕代卒,悍,乘胜,军多骄。楼船将齐卒,入海,固已多败亡;其先与右渠战,因辱亡卒,卒皆恐,将心惭,其围右渠,常持和节。左将军急击之,朝鲜大臣乃阴间使人私约降楼船,往来言,尚未肯决。左将军数与楼船期战,楼船欲急就其约,不会;左将军亦使人求间郤降下朝鲜,朝鲜不肯,心附楼船:以故两将不相能。左将军心意楼船前有失军罪,今与朝鲜私善而又不降,疑其有反计,未敢发。天子曰将率不能,前使卫山谕降右渠,右渠遣太子,山使不能剸决,与左将军计相误,卒沮约。今两将围城,又乖异,以故久不决。使济南太守公孙遂往之,有便宜得以从事。遂至,左将军曰:“朝鲜当下久矣,不下者有状。”言楼船数期不会,具以素所意告遂,曰:“今如此不取,恐为大害,非独楼船,又且与朝鲜共灭吾军。”遂亦以为然,而以节召楼船将军入左将军营计事,即命左将军麾下执捕楼船将军,并其军,以报天子。
 左将军已并两军,即急击朝鲜。遂定朝鲜。
 ?(选自《史记·朝鲜列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稍役属真番役属:役使
B.多还走,坐法斩坐法:犯法被杀
C.今见信节,请服降信节:表示诚信的符节
D.有便宜得以从事从事:跟从做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汉兴,其远难守卒相与欢,刎颈之交
B.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夫晋,何厌
C.今与朝鲜私善又不降信也,吾兄之盛德夭其嗣乎
D.使者及左将军疑为变围之不继,吾还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朝建国后,因为朝鲜离得远,难以防守,所以重新修复辽东郡从前的那些关塞,一直到浿水为界,属燕国管辖。后来卫满称王,,建都在王险城。
B.汉朝天子下令分两路攻打朝鲜。楼船将军渡过渤海进攻,左将军荀彘率兵从辽东郡进攻。结果楼船将军的军队失败,杨仆将军攻击驻守浿水西边的朝鲜军队,也未能从前面攻破敌军。
C.天子因为两将军没能取得军事胜利,就派卫山明谕右渠。右渠就派遣太子去汉朝谢罪,太子怀疑汉朝使者和左将军要欺骗和杀害自己,就不再渡河,又回去了。
D.左将军多次约楼船将军进攻朝鲜,楼船将军想与朝鲜达成降约,所以不派兵与左将军会合。公孙遂就用符节召楼船将军来命令捉拿楼船将军,并把他的军队合并到左将军手下,终于平定了朝鲜。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 (4分)
(2)右渠城守,窥知楼船军少,即出城击楼船,楼船军败散走。(3分)
(3)今如此不取,恐为大害,非独楼船,又且与朝鲜共灭吾军。(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1)正当汉惠帝和高后时代,天下刚刚安定,辽东郡的太守就约定卫满做汉朝的外臣,保护边塞以外的蛮夷,不要让他们到边境来骚扰抢夺;
(2)右渠守城,探听到楼船将军军队少的消息,就出城攻打楼船将军,楼船将军的军队失败而四散奔逃。
(3)现在到了这种地步还不逮捕他,恐怕会成为大害,不仅是楼船将军要谋反,而且他又要联合朝鲜一起来消灭我军。


本题解析:
小题1:有便宜得以从事?从事:处理事务
小题1:A、连词,因为∕动词,成为B、代词,他∕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代词,他∕语气助词,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小题1:攻击驻守浿水西边朝鲜军队的是左将军。
小题1:(1)“会”“约”“保”“无使”(2)“窥”“ 击”“ 败”(3)“如此”“ 为”“ 非独”
参考译文
  朝鲜王卫满,原是燕国人。最初,在燕国全盛的时候,曾经攻取真番、朝鲜,并为它们设置官吏,在边塞修筑防御城堡。后来秦国灭掉燕国,朝鲜就成了辽东郡以外的边界国家。汉朝建国后,因为朝鲜离得远,难以防守,所以重新修复辽东郡从前的那些关塞,一直到浿水为界,属燕国管辖。后来燕王卢绾^造**,跑到了匈奴。卫满也流亡于外,聚集了一千多个同党之人,梳着椎形发髻,穿上蛮夷服装,在东方走出塞外,渡过浿水,居住到秦国原来的空旷之地名叫上下鄣的地方,并逐渐地役使真番、朝鲜蛮夷以及原来的燕国和齐国的逃亡者,使他们归属自己,在他们当中称王,,建都在王险城。
  正当汉惠帝和高后时代,天下刚刚安定,辽东郡的太守就约定卫满做汉朝的外臣,保护边塞以外的蛮夷,不要让他们到边境来骚扰抢夺;各位蛮夷的首领想到汉朝进见天子,不要禁止。(辽东太守)把这情况报告天子知道,天子同意这个条件。因此,卫满得以凭借他的兵威和财物侵略、招降他周围的小国,真番、临屯都来投降归属卫满,他统辖的地区方圆数千里。
  汉朝天子下令招募被赦免罪过的犯人去攻打朝鲜。这年秋天,汉朝派楼船将军杨仆从齐地乘船渡过渤海,共率领五万大兵;左将军荀彘率兵走出辽东郡,去讨伐右渠。右渠调兵据守在险要的地方,抵抗汉朝军队。左将军的名字叫多的卒正,首先率辽东兵进击敌人,结果队伍失败而走散了,多数人跑回来,他因犯了军法而被杀。楼船将军率领齐地兵士七千人,首先到达王险城。右渠守城,探听到楼船将军军队少的消息,就出城攻打楼船将军,楼船将军的军队失败而四散奔逃。失去了军队,逃到山中藏了十多天,逐渐找回四散的兵卒,重新聚集到一起。左将军荀彘攻击驻守浿水西边的朝鲜军队,未能从前面攻破敌军。
  天子因为两将军没能取得军事胜利,就派卫山凭借兵威前去明告右渠。右渠会见了汉朝使者,叩头谢罪:“愿意投降,只怕杨、荀二将军用欺诈的手段杀死我。如今我看到了表示诚信的符节,请允许我们投降归顺。”右渠就派遣太子去汉朝谢罪,献上五千匹马,又向在朝鲜的汉军赠送军粮。有一万多朝鲜民众,手里拿着兵器,正要渡过浿水,使者和左将军怀疑朝鲜人叛变,说太子已投降归顺,应当命令人们不要携带兵器。太子也怀疑汉朝使者和左将军要欺骗和杀害自己,于是就不再渡河,又领朝鲜民众归去。
  左将军一向在宫中侍奉皇上,得宠。他所率领的是燕国和代国的士卒,很凶悍,又趁着打了胜仗的机会,军中的多数战士都很骄傲。楼船将军率领齐兵,渡海打仗,本来就有许多失败伤亡;他们先前和右渠交战时,遭受了困难和耻辱,伤亡很多士卒,士卒都恐惧,将官的心中也觉惭愧,在他们包围右渠时,楼船将军经常手持议和的符节。左将军竭力进攻敌城,朝鲜的大臣就暗中寻机和楼船将军联系,商量朝鲜投降的事,双方往来会谈,还没有作出决定。左将军屡次同楼船将军商定同时进击的日期,楼船将军想尽快与朝鲜达成降约,所以不派兵与左将军会合。左将军也派人去寻机让朝鲜投降,朝鲜不肯降左将军,而心中想归附楼船将军。因此,两位将军不能相互协调,共同对敌。左将军心想楼船将军从前打败仗的罪过。如今又同朝鲜大臣私下友好,而朝鲜又不肯投降,就怀疑楼船将军有^造**阴谋,只是未敢采取行动。天子说将帅无能,不久前才派卫山去晓谕右渠投降,右渠派遣太子来谢罪,而卫山这个使者却不能果断地处理事情,同左将军的计谋皆出现了失误,终于毁坏了朝鲜投降的约定。现在两将军围攻王险城,又相互违背而不能一致行动,因此长时间不能解决问题。于是派遣济南太守公孙遂前去,如有方便有利的机会,可以随时自行处理事务。公孙遂到达朝鲜后,左将军说:“朝鲜早就可以攻下了,现在还未攻下是有原因的。”他又说了同楼船将军约定进军日期;而楼船将军不来会师的事,并把他一向怀疑楼船将军谋反的想法都告诉了公孙遂,说:“现在到了这种地步还不逮捕他,恐怕会成为大害,不仅是楼船将军要谋反,而且他又要联合朝鲜一起来消灭我军。”公孙遂也认为是这样,就用符节召楼船将军来左将军军营中商量事情,当场命令左将军的部下捉拿楼船将军,并把他的军队合并到左将军手下,然后把这件事报告了汉天子。
左将军合并了两方面的军队,就竭力攻打朝鲜。终于平定了朝鲜。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面是一位同学编制的一张文言词语卡片,对这张卡片内容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④有错误?
B.仅③有错误 ?
C.④⑤有错误?
D.②③有错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请选出下面对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万物之得时——善:喜好、羡慕
B.敢竭鄙怀,恭短引——疏:书、撰写
C.而于地而已矣——控:投、落下
D.臣微志,庶刘侥幸——听:听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将下面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
(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参考答案:(1)可是彭祖到如今因为长寿唯独闻名于世,人们与他相比,不也是很可悲吗?(2)齐宣王笑着说:“这的确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的确)不是吝惜钱财而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本题解析:翻译时要抓住关键字词。(1)而、乃、以、不亦悲乎。(2)诚、其、之、谓。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