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3-06 04:48: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自诩刚愎自用举家迁徙事实胜于雄辨
B.陷阱东施效颦一枕黄粱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C.拢络稗官野史向往光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松弛孺子可教开源截流吃一堑,长一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雄辩。C笼络。D开源节流。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熨帖跌宕无耻谰言趋之如鹜
B.欠收禁锢口诛笔伐计日成功
C.倾刻沦陷病入膏肓变幻莫测
D.潸然编篡世外桃园一筹莫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欠改为歉 成改为程? C倾改为顷? D篡改为“纂” 园改为“源”。巧记字形的方法:(1)依据字义记字形:“歉收”中“谦”的意思是“收成不好”;“计日程功”中“程”的意思是“估量,考核”;“顷刻”中“顷”的意思是“极短的时间”;“编纂”中“纂”的意思是“编辑”;“无耻谰 言”中“谰”的意思是“诬赖”。依据典故记字形:“世外桃源”是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的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的地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硅谷”周边人文气息浓厚,消费者文化水平高,高校众多,使得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都将环境的开发放在首要位置。
B.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卡夫卡的巨大功绩在于重建并改造了传统小说的“戏剧性”结构。
C.随着社会意识的进步、法制的健全,脑死亡法、安乐死法等法令法规的出台将由不可能变为不是不可能。
D.对南京市“电脑摇号”的“小升初”政策社会各界众说纷纭,不少有识之士建议实行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和所处学区确定学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不合逻辑,应该是由于高校众多,消费者文化水平高,使得周边人文气息浓厚;B语序不当,应调换“重建”与“改造”的前后位置;D缺少宾语,可在“学校后”添补上“的政策。
点评:本题病句考察类型比较全面,语序不当、、成分残缺、不合逻辑。A项语病不容易看出来,有一定难度。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马太效应”造成的结果。(不超过15个字)
  《新约·马太福音》中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社会学家由此引出“马太效应”的概念。1968年,罗伯特·莫顿首次用这一概念描述科技界的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于那些还没有出名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其他社会领域也如此。教育的“马太效应”使得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成为宠儿,多数学生遭受冷落。在股市中,最赚的总是庄家,最赔的总是散户,普通大众的钱不断聚集到少数人手中。富者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穷者则缺乏发展机遇。
?


参考答案:答案: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答案不唯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使文段语意连贯、完整。
  有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时常轻视饱经风霜的老人,包括他的父亲。
  一天,父子俩同游公园。青年顺手摘下一朵鲜花,说道:“爸爸,我们青年人就像这朵鲜花一样,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你们老年人,怎么能和青年人相比呢?”父亲听罢,在经过小卖部的时候,顺便买了一袋核桃,取出一颗,托在掌心里,说道:“孩子,你比喻得不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年轻人还是不服气:“要是没有鲜花,哪儿来的果实呢?”父亲哈哈大笑:“是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如果你是鲜花,我就是这干皱的果实。不过,事实告诉人们:鲜花,喜欢让生命显露在眩目的花瓣上;而果实,却爱把生命凝结在深藏的种子里。所有的果实,都曾经是鲜花;/然而,却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够成为果实。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