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二)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 ①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②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4.为了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作者运用了?的写法,既赞扬了九方皋的相马本领,又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2分) 5.本文写九方皋高超的相马技术,他能够识别千里马是因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1.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9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小题4:(1)皇帝曾说到唐朝有结党营私,难以制约,最后导致王室衰弱,大概是因为忠奸难以分辨罢了。(2)作为大臣有密奏的人,不是进谗言就是奸佞小人,我非常讨厌他们,怎么能效仿他们?
小题1:败:败露。
小题2: ①②两句的陈述主体是太宗皇帝。⑤是王旦的评价,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小题3:“经常宵衣旰食,因此深得皇帝的器重”错,只是因为西背用兵“或至旰食”,而未“经常”。皇帝器重也非“因此”之故。
小题4: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尝:曾经。盖:大概。尔:同“耳”,句末语气词。
(2)夫:发语词,无义。恶:讨厌。效尤:效仿。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经典阅读
?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
1.下面对这段选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接舆佯狂避世,长沮、桀溺躬耕避世,他们都是不满社会现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得道隐士。?
B.接舆经过孔子时的狂歌,把自己比作衰退的凤凰,委婉地规劝孔子趁早退出从政之路。?
C.长沮、桀溺这类消极避世而自命清高的隐士在孔子看来是与鸟兽为伍的人,孔子认为自己不能追随他们逃避现实。
D.这两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2.?孔子的言论反映了他什么思想?你如何评价这种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担当、奉献和牺牲的精神。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言之成理就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穷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势益张 ? ?益:更加
B.?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舍:房舍,房屋
C.?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即:就,就着
D.?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 ? ?披:敞开
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阿母为汝求
B.?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其孰能讥之乎
C.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D.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3.下列关于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描述“快哉亭”可以观赏江流胜景,并说明“快哉亭”得名的缘起,描写和议论有机结合。
B.?第二段描述亭上所见之景物,真足以畅快人心,再叙凭吊附近往古历史之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C.第三段借宋玉与楚襄王对“风”之不同的看法,作为下段抒发议论之过渡。
D.?第四段盛赞张梦得能不以物伤性,虽在贬谪中,亦能从其中领悟出“快哉”来。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A
4.示例:人活于世,倘若心情不舒不畅,到哪里地方会没有忧愁呢?倘若心里坦荡安泰,不因客观环境而影响自己的精神。
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得不深入思考而要谨慎采取传闻材料的缘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驾一叶之扁舟
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苟非吾之所有
⑧吾与子之所共适 ?
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
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
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