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3-06 05:15:2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胡质字文德,楚国寿春人也。少与蒋济、硃绩俱知名於江、淮间,仕州郡。蒋济为别驾,使见太祖。太祖问曰:“胡通达(胡质的父亲),长者也,宁有子孙不?”济曰:“有子曰质,规模大略不及於父,至於精良综事过之。”太祖即召质为顿丘令。县民郭政通於从妹,杀其夫程他,郡吏冯谅系狱为证。政与妹皆耐掠隐抵,谅不胜痛,自诬,当反其罪。质至官,察其情色,更详其事,检验具服。
入为丞相东曹议令史,州请为治中。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隙。辽见刺史温恢求请质,质辞以疾。辽出谓质曰:“仆委意於君,何以相辜如此?”质曰:“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贪,奔北知其不怯,闻流言而不信,故可终也。武伯南身为雅士,往者将军称之不容於口,今以睚眦之恨,乃成嫌隙。况质才薄,岂能终好?是以不原也。”辽感言,复与周平。
太祖辟为丞相属。黄初中,徙吏部郎,为常山太守,迁任东莞。士卢显为人所杀,质曰:“此士无雠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每军功赏赐,皆散之於众,无入家者。在郡九年,吏民便安,将士用命。
迁荆州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吴大将硃然围樊城,质轻军赴之。议者皆以为贼盛不可迫,质曰:“樊城卑下,兵少,故当进军为之外援;不然,危矣。”遂勒兵临围,城中乃安。迁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置东征台,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舟楫,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
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嘉平二年薨,家无馀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军师以闻,追进封阳陵亭侯,邑百户,谥曰贞侯。
(选自《三国志》卷二七)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规模大略不及於父规模:规划国家大事
B.至於精良综事过之综:研究处理
C.仆委意於君委意:诚心对待
D.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假:凭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表明胡质性沉实内察的一组是(?)(3分)
①少与蒋济、硃绩俱知名於江、淮间,仕州郡。
②质至官,察其情色,更详其事,检验具服。
③此士无雠而有少妻,所以死乎!
④在郡九年,吏民便安,将士用命。
⑤樊城卑下,兵少,故当进军为之外援;不然,危矣。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操便征召胡质任顿兵县令。胡质到任后,察出了其中内情,便重新详细审讯,验证后,郭政及堂妹都只好认罪了。
B.入朝后他担任丞相东曹议今史。张辽请求让胡质担任他的护军,胡质以有病推辞而且对张辽多加批评和指导。张辽被胡质的一番话所感动,又与武周和好了。
C.在青州、徐州的任上广开农田,积蓄粮谷,有多年的储备,还设置东征台,一边耕作,一边守备。又在各郡中修通渠道,以便舟船通行,严加防守以对付敌人来犯。
D.嘉平二年去世,死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唯有赏赐的衣物、书箱而已。军师将此事上奏,追加进封为阳陵亭候,食邑一百户,谥号为贞侯。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假:代理的意思。
小题2:①表示其少年知名,④表示其客观的政绩,这两个句子都与题干无关。
小题3:第一,其官职名称表述错误;第二,胡质并不是在批评指责张辽,而是意在劝导。
译文:胡质,字文德,楚国寿春人。少年时,与蒋济、朱绩在江、淮一带都很有名气,在州郡任官。蒋济任别驾,前去见曹操。曹操问道:“胡通达,是个有威望的人,他有没有子孙呢?”蒋济说:“他有个儿子,名叫胡质,规划国家大事不如他的父亲,至于精密细致、处理事务则超过其父。”曹操便征召胡质任顿兵县令。县民郭政与堂妹私通,杀了她的丈夫程他,郡里的属吏冯谅被抓起来作证。郭政与堂妹都强忍住疼痛死不认罪,冯凉忍不住痛苦,便屈打成招了,这样,他就要被处以诬陷之罪。胡质到任后,察出了其中内情,便重新详细审讯,验证后,郭政及堂妹都只好认罪了。
入朝后他担任丞相东曹议今史,州中请他担任治中。将军张辽与他的护军武周有矛盾,张辽西见州刺史温恢请求让胡质担任他的护军,胡质以有病推辞。张辽出来后对胡质说:“我诚心待你,为什么这样辜负我的心意呢?”胡质说:“古人交往,对方虽然拿得多,但却知其不贪;打仗时败逃,但能知道他并不怯懦;听到他人的流言蜚语而不相信,这样才可善始善终。武伯南是位高雅之人,先前将军称道他赞不绝口,如今却为一点点小误会,便结成怨仇。更何况胡质才识浅陋,怎么能和您长久友好相处?所以我才不愿答应您的请求。”张辽被胡质的一番话所感动,又与武周和好了。
曹操征召胡质为丞相属。黄初年间,调任为吏部郎,任常山太守,迁任东莞太守。士人卢显被人所杀,胡质说:“此人没有仇人而有个年轻的妻子,他是因此而死的!”他把与卢显住得较近的年轻男子都叫来询问,书吏李若见问此事,脸色马上变了,于是胡质严加审问,李若当即自首,真正的罪犯都被抓住了。每次有军功得到赏赐,他都是分发给部下,从不拿到家里,在郡中任太守九年,官民都安定太平,将士也肯为他效命。
迁升为荆州刺史,加官为振威将军,赐爵关内候。吴国大将朱然包围樊城,胡质率兵轻装赴援。讨论的人都认为敌人士气太盛,难以退敌。胡质说:“樊城很小,兵力也少,所以应当进兵作为外援,不然,就危险了。”于是率兵解围,城中才得以安定。迁升为征东将军,假予符节都督青、徐诸州军事。在任上广开农田,积蓄粮谷,有多年的储备,还设置东征台,一边耕作,一边守备。又在各郡中修通渠道,以便舟船通行,严加防守以对付敌人来犯。沿海地区因此没有战事。
胡质天性深沉,心中对事情明察秋毫,不以表面现象判断事物,能够深加思索。嘉平二年去世,死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唯有赏赐的衣物、书箱而已。军师将此事上奏,追加进封为阳陵亭候,食邑一百户,谥号为贞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借助)
蒙故业,遗策(沿袭)
?  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接受)
低眉手续续弹(随意)
B、顺风而呼,声非加也(快,飞快)
赵奢之伦其兵(统率,统领)
  不违农时,谷不可食也(尽)
所守非亲(倘若)
C、罟不入洿池(屡次,多次)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小,狭小)
  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里)
如何四纪为天子(四十八年)
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喻边防屏障)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糊涂)
  积土成山,风雨兴(兼词,于之)
丛菊两开他日泪(往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复鲁絜非书?
姚鼐
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惟圣人之言,统二气之会而弗偏。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值其时其人告语之,体各有宜也。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弗有偏者。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②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且夫阴阳刚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绌,则品次亿万,以至于不可穷,万物生焉。故曰:“一阴一阳之为道。”夫文之多变,亦若是也。糅而偏胜可也;偏胜之极,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今夫野人孺子闻乐,以为声歌弦管之会尔;苟善乐者闻之,则五音十二律,必有一当,接于耳而分矣。夫论文者,岂异于是乎?宋朝欧阳、曾公③之文,其才皆偏于柔之美者也。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观先生之文,殆近于二公焉。抑人之学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陈理义必明当;布置取舍、繁简廉肉不失法;吐辞雅驯,不芜而已。古今至此者,盖不数数得,然尚非文之至。文之至者,通乎神明,人力不及施也。先生以为然乎?
注:①镠(liú):上等的黄金。②漻(liáo):清深悠长。③曾公:指宋代散文家曾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山峻崖崇:高大
B.今夫野人孺子闻乐孺子:读书人
C.必有一当:适当
D.近于二公焉殆:大概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阴阳刚柔,本二端奚以知然也
B.品次亿万险以远,至者少
C.文之多变晋,何厌之有
D.文之至者,通神明相与枕藉舟中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B.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C.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D.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小题4:把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
(2)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3)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1)反映在文章中的作者的个性气质,就像登临高处眺望远方,像君临天下让万众朝拜,像击鼓激发成千上万名勇士去战斗。
(2)观看他们的文章,唐诗它们的章句,而作者的性格、情感和外表、状态,也全都不一样啊。
(3)欧阳公能学习与自己网格不同的人的长处,来经常补益自己的阴柔之美,曾公能避开自己的短处而不显现出现(不至于过分阴柔)。


本题解析:
小题1:“孺子”应指儿童
小题1:D均为介词,但前一个介进对象,可译为“与、同”;后一个介进处所,可译为“在”。A均为代词,它们;B均为连词,那么;C均为首语气助词。
小题1:文段标点为: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小题1:(1)关键字:凭、君、朝、鼓(2关键字:讽、形状、举、殊)(3)关键字:异己者、时、济、不犯
【参考译文】
姚鼐听说天地之道,只是阴阳刚柔罢了。文章是天地的精华,是阴阳刚柔之气表现的。 只有圣人的话,是阴阳刚柔二气的交融而不偏重。但是《易》《诗》《书》《论语》所载的, 也间或可以用刚柔来区分。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说话、表达也有适宜的方式。自从诸子 以后,所做的文章,没有不有所偏重。那些得到阳刚之美的人,那么他们的文章就像雷霆, 像闪电,像长风从山谷中出来,像崇山峻岭,像大江决堤,像骏马奔驰。那光彩,像明亮的 太阳,像燃烧的火焰,像镶嵌金花的金属。那对于人,就像登临高处眺望远方,像君王使万 众朝拜,像击鼓激发上万名勇士去战斗。那些得到阴柔之美的人,那么他们的文章就像初升 的红日,像清新的风,像云,像霞,像烟,像幽深的树林,像曲折的涧水,像微动的水波, 像珍珠玉石的光彩,像鸿鹄的鸣叫声直入天空。那对于人,高远得像叹息,深远得像思绪, 温和得像欣喜, 凄伤得像悲戚。 观看了那文章, 朗读出那声音, 那么写文章之人的性情形状, 都不一样啊。
再说阴阳刚柔,根本只有两样,造物者把它夹杂着,而气有多有少,有进退有消长,那 么就会多达成亿成万,以至于不可胜数,万物就生发出来了。所以说一阴一阳是天地之道。 文章的变化多端,也像这样罢了。夹杂二气而偏重一方面是可以的,但如果偏重到了极点, 一种有而另一种却完全没有,还有那些刚算不得刚,柔算不的柔的,都不能够说是文章。宋 朝欧阳修、曾巩的文章,都是偏于柔美一方的,欧阳修能够吸取与自己不同的人的长处,而 时常弥补自己文章的不足, 曾巩能够避免自己的短处而不犯错。 我看您的文章差不多接近这 两人了。 承您寄来的文章,刻本本来是给我的,(我就收受了),钞本谨慎地封好寄还。但是 钞本不能胜过刻本。文章各体裁中,书、疏、赠、序最好,记事文次一些,论辨文又次一些。 我在那里私自加了几句评语,不一定恰当。《梅崖集》果然有过人的地方,可惜我没有见到 那人。令郎和令甥都是有天才的人,不可限量,随他们的喜好,做他们的文章,不要拘束他 们的途径为好。秋天还热,您身体好吗?千万自己保重。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申 甫 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 注 ]① 媐(xī):嬉戏。?② 瘗(yì):埋葬?③ 窭(jǜ):贫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无一人及甫者及:赶上
B.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干: 拜谒
C.遽薄京师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卒:步兵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遽别去,不知所不如须臾所学也
B.遂言甫朝不拘于时,学
C.金公御史为参军斧斤时入山林
D.听召募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3分)
?
(2)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申甫进入(隐居)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
(2)到始皇的时候,他大大地发展了前六代君主的功业,挥舞着长鞭来驾驭全中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最尊贵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种种刑具来迫害全人,威风震慑四海。


本题解析:
小题1:卒,通“猝”,仓猝。
点评: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考查重点实词“卒”的通假情况,一定在原文中理解。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小题2:B都是介词,向、对;A动词,到、往/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C凭借/按照;D代词,代指申甫/语气词,大概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难点有两个,D项中的语气助词,大概,学生绝大部分分析不出,C项中的“凭借”也是难点。
小题3: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
点评: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将题肢认真与原文对照,注意时间的前后顺序,注意主语的变化等等。
小题4:主要语言点:(1)故:原先、先前,乞:请求,师:像老师一样。(2)奋:振奋、发展,长策:长鞭,履:登上,敲扑:刑具
点评:本题一道考查课外的阅读文段句子,一道考查课内句子,句式上没有什么特殊的,都不是太难。
【参考译文】
申甫,是云南人,以抑强扶弱为己任,能言善辩。做童生的时候,曾经用绳子拴着一只老鼠在路上玩儿。有一位道人经过这里,教申甫做游戏。于是那位道人让他拾起路边的瓦片石块,在地上按照四个方向摆放完毕,然后将老鼠放入那里面,老鼠多次奔跑冲撞都不能逃出来。不久那道人又引来一只狐狸,那只狐狸想要抓住那只老鼠,但是那只狐狸也终于不能进入阵中,狐狸和老鼠相互对抗了很久。那道人就靠前附耳对申甫说:“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八阵图’,小子也想学吗?”申甫当时年龄还很小,不懂得他话中的意思,就回答说:“我不愿意学这个。”那道人就离开了。
  明代天启初年,申甫那时正做和尚研究佛学,往来于河南、山东之间,在佛学方面没有什么心得。申甫进入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那道人临离开他的时候,给他留下了一卷书,就分别离开了,谁也不知道他到了哪里。申甫打开看那卷书,发现都是古代的兵法,而且言及车战的部分特别详细。申甫就留在了嵩山中,学习一年多,从此也不再钻研佛学了。
  后来把那卷书埋藏在嵩山下,自己出山来到颍州,寄居在颍州人刘廷传老先生的家里。刘老先生,是原先颍州有名的大侠,门下的食客有几百人,都喜欢谈论兵法,然而没有一个人赶得上申甫。刘老先生出资让申甫到京城。申甫多次凭他的法术拜谒诸位公卿大臣,常常不被信任接纳。愍min帝即位后,北兵从大安口入侵,迅速逼近京城,京城九门白天都紧闭不开。在这种情况下,庶吉士刘之纶先生、金声先生知道形势紧急,就向朝廷推荐了申甫。愍帝在便殿召见了申甫,用温和恳切的诏谕慰问他,申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在殿前的台阶下面叩头谢恩,喊道:“我不成器,没有特别的才能,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来报效皇恩。”于是皇帝立刻任命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凭御史的身份做参军,而申甫做京营副总兵,然而实在没有兵士派给申甫,只能下命听任他自己召募兵士。过了三天,招募的士卒逐渐集合起来,都是市井中不懂得执持与使用兵器的贫穷人家的子弟,而申甫所传授的法术,又以用车为主,仓猝不能够训练好。申甫正等着选定日期部署他的部属,还没来得及参战呢。在这个时候,朝中权贵重臣都不习练兵法,与刘公和金公屡屡意见相左,又忌妒申甫凭一介布衣的身份被破格启用,就商议先让他们对敌,于是他们日夜下达调兵的凭证,催促申甫,让他出战,而这时候正好遇上经略满桂在安定门外兵败被杀。满桂是原大同总兵官,是著名的老将,因为被调派赶来驰援护驾来到京城,愍帝正倚重他。他打败以后,整个京城都非常震惊恐惧。申甫不得已,为之痛哭,于是在夜里带领他的部属由城上顺着绳索而下出城,还未走到芦沟桥,他的部属已经差不多逃跑光了。申甫亲自与敌兵肉搏,被数十支飞箭射中,于是被杀掉了。在这种情况下朝中的权贵大臣争相指责申甫,并且讥讽刘公和金公不能知人善任。等到北兵撤兵回师的时候,竟然没有理会申甫之死的人。距离申甫死去几天以后,刘公又率领八路部队出战,赶往遵化,独自率领部下在娘娘山安营扎寨,结果遇到伏兵突然出现,刘公指挥将士殊死奋战,经过一昼夜多时间的顽强抵抗,几路援兵都没有到来,最终也战死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瓛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瓛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矰布衣,徒行于路。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相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
起家齐宁蛮主簿,累迁尚书殿中郎。永明年中,与魏氏和亲,岁通聘好,特简才学之士,以为行人。缜及从弟云、萧琛、琅邪颜幼明、河东裴昭明相继将命,皆著名邻国。于时竟陵王子良盛招宾客,缜亦预焉。建武中,迁领军长史。出为宜都太守,母忧去职,归居于南州。义军至,缜墨绖来迎。高祖与缜有西邸之旧,见之甚悦。及建康城平,以缜为晋安太守,在郡清约,资公禄而已。视事四年,征为尚书左丞。缜去还,虽亲戚无所遗,唯饷前尚书令王亮。缜仕齐时,与亮同台为郎,旧相友,至是亮被摒弃在家。缜自迎王师,志在权轴,既而所怀未满,亦常怏怏,故私相亲结,以矫时云。后竟坐亮徙广州,语在亮传。
初,缜在齐世,尝恃竟陵王子良。子良精信释教,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贫贱?”缜答曰:“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不能屈,深怪之。缜退论其理,著《神灭论》
(节选自《梁书·范缜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缜少贫,事母孝谨 孤:年少丧父。
B.特才学之士简:选拔。
C.缜及弟云、萧琛从:跟随。
D.后竟坐亮徙广州坐:因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始往从填然鼓
B.恒芒矰布衣,徒行路当其欣所遇
C.不士友所安慎勿妇死,贵贱情何薄
D.魏氏和亲沛公军霸上,未得项羽相见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从:堂房亲属。从弟,即堂弟。
小题2:D项介词,和、同、跟。 A、代词,他;没有实在意义的衬词。B、介词,在;介词,对,对于。C、介词,表被动;介词,为了,因为。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