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二)
A.①方山子傥见之与②神者傥不宜如是 B.①余谪居于黄,过歧亭,适见焉②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C.①方山子亦矍然②举之翲然若挥虚焉 D.①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②归而谋诸妇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A.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B (折节:改变志趣、行为)。
小题2:试题分析:D. ( A.傥,倘,或许;B.代词,相当于“之”,他C.形容词词尾,……的样子;D. 而①表并列,相当于“又”②表承接)。
小题3:试题分析:C (A使动用法,使……跟从;B使动用法,使……为王;C意动用法,以……为衣襟;D使动用法,使……飞动)。
小题4:试题分析:A.?例句为宾语前置句(A. 宾语前置句B.状语后置句C.定语后置句D.判断句)。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该题中是考虚词题最常见的题型,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只要能将各个句子看懂,分辨出这几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对于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相对简单的,一般学生都能判断出来。就是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和名词活用为状语学生不好区分,如果该词后面跟的是名词,那么这个词就是活用作动词,如果后面跟的是动词,那就是活用作状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无外乎就那么几种: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等。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其见尊礼如此。
出知应天府。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天圣四年夏,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问曾,曾曰:“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已而果然。
陕西转运使置醋务,以其榷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
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门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
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与杨亿同在侍从,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至与曾言,则曰:“余不敢以戏也。”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盒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他人书简后裁取者也。
(《宋史·王曾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知应天府知:主持、掌管
B.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班:次序、位次
C.人莫敢干以私干:求取
D.太后大怒,曾为之解解:解决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能直接表现王曾的品行修养的一项是(?)
①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
②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
③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
④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
⑤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
⑥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乏,卒无妖。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咸平年间,王曾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宰相寇准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这真是王佐之材啊 !”认为他是奇才。
B.陕西转运使以地方特产醋来谋利并且请求朝廷在全国推行这一办法的行为,被王曾上奏废止,表现了王曾的爱民思想。
C.大臣曹利用与王曾的个人感情上有嫌隙,王曾对他的专横跋扈也常常加以抵制,但是关键时刻却没有落井下石,表明了他的不畏权势和胸怀坦荡。
D.王曾之所以赢得朝廷内外、黎民百姓甚至外族使者的尊敬,除了他的文章才华、为政能力之外,还因为他稳重的性格和公正无私、爱民、勤俭的品质。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4分)
(2)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3分)
(3)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1)因为早些时候十分想念爱卿,所以来不及穿戴朝服见你,爱卿不要以为我是傲慢了。
(2)汴河决口,却没有奏书报上来,(看来这)只是民间的传言罢了,不值得忧虑。
(3)当地百姓对他的施政很满意,为他画像而并为他立生祠供奉他。
本题解析:
小题1:“解”此处意为“开脱”
小题1:③是范仲淹批评王曾的话;⑤表现王曾治军有方,威震敌胆;⑥表现的是王曾的行政能力
小题1:慨叹是大臣杨亿发出的。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1)关键词:“向”以前、早先,1分;“朝服”,名词作动词,“穿戴朝服”1分;“慢”傲慢,1分;大意1分(2)关键词:“第”但是,只是,1分;“尔”相当于“耳”,罢了,1分;大意1分(3)“乐”快乐,高兴,引申为“满意”,1分;“生祠”,名词用作动词,“立祠堂供奉”,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王曾,字孝先,青州府益都县人。少年丧父,跟随本地学者张震学习,善写文章词赋。宋代咸平年间,从乡试到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大臣杨亿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这真是王佐之材啊!”宰相寇准认为他是奇才,特地在政事堂考验他的才华,授予他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的职务。皇帝曾经有一次晚上在承明殿处理政务,召见他并跟他对谈很长时间,王曾回到寓所后,皇帝派太监传达口谕跟他说:“因为先前十分想念爱卿,所以来不及穿戴朝服见你,爱卿不要以为我傲慢。”他被尊重和礼遇竟然到了这样的程度。
(后来)他外任应天府知府。天禧年间,民间传言说有个飞起来形状像帽子的妖怪。夜里袭扰百姓,从京师往南的地方,百姓都很惊慌。王曾命令夜里打开城门(以安民心),(发现)那些胆敢散布谣言的人立即逮捕,最终也没有发现什么妖怪。天圣四年夏天,天降大雨。有人传言说汴河决口,洪水将很快到京师了,京城的人很惊恐,想往东逃难。皇帝问王曾怎么办,王曾说:“汴河决口,却没有奏书报上来,(看来这)只是民间的传言罢了,不值得忧虑。”不久证明果然是这样。
陕西转运使设立管理食醋的部门,通过食醋专卖来谋利,而且请求在全国推行这个办法,王曾请示朝廷停止了这种做法。
大臣曹利用嫉妒王曾位列自己之上,曾经流露出不满情绪。等到曹利用因事犯法,太后很生气,王曾却替他开脱。太后说:“爱卿曾经说过曹利用专横跋扈,现在为何却替他开脱?”王曾说:“曹利用向来依仗朝廷恩宠(而专横跋扈),所以我曾经以理驳斥回击他。现在加给他很大的罪名,我就不理解了。”太后的怒气这才稍稍缓解,最后从轻发落曹利用。
(后来)王曾凭借彰信军节度使的身份又一次掌管天雄军,契丹使者经过此地,(总是)先约束自己的车马随从才敢过境,没有敢喧哗闹事的。百姓对他的施政很满意,为他画像并立生祠供奉他。王曾提拔官吏,没有谁知道是他的原因。范仲淹曾经问他说:“宣传提拔人才这是宰相的职责。您的高尚品德中,唯独缺少这一项啊!”王曾回答:“作为执政的人,施恩于人的事,想加到自己身上;招致怨恨的事归给谁呢?”范仲淹深深佩服他的话。
王曾天性端庄仁厚,相貌俊秀。在朝廷上,言谈举止有一定之常规,平日里则不苟言笑,令人都不敢拿个人私事来求他。年轻时与杨亿都在皇帝侍从之列,杨亿喜欢爱开玩笑,同僚和朋友没有不被他玩笑戏谑的。等到与王曾交谈时,却说:“我不敢跟他开玩笑啊!”王曾平生生活十分简朴,有个老朋友的孩子叫孙京的来辞别,王曾留下他吃饭,饭后,用盒子送给他几卷信纸,孙京打开一看,都是别人写信后裁减下来的纸边。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古直传?
李东阳
王古直,名佐,字仁辅,后去车为甫,古直其所自号,以号行世。居台之黄岩,今分太平县地也。
少为诗及行草,漫游京师。有乡人坐事者,古直候诸官。官并捕候者,询其孥甚急。古直甘侵辱,竟不言所在。入刑部狱,独暴立烈日,不与从囚伍。李主事廷美异之,检衣帽间得柯学士诸诗,问之曰:“尔能诗耶?”使赋日影诗成,纵之归,长揖而出。狱吏皆大笑,然古直亦自是得名。与今侍郎黄定轩、侍讲谢方石友善。尝主方石,方石以忧去,主林给事克冲。
旅食三十年,无僮仆,不置釜甑。有大笼五六,惟诗画数百幅,中贮壶酒,晨出饮一再勺,已复鐍①之以去。上元节京师烧糯汗为瓶,以贮水畜鱼,旁映屏烛,通明可爱,俗呼为炮灯。古直贾置谢馆,日玩弄为儿戏。一日,误触碎,意拂然不乐,曰:“吾平生家计在此,今荡尽矣!”方作草书,值掾吏至,曰:“遽败吾兴。”群掾欲殴之,或俾自为计。古直曰:“我固当殴,殴由吾名益彰。”一日遇诸途,竟被殴,独袖手承之以归,亦不以屑意也。或劝使仕,大言曰:“我来为爵禄图耶!”“盍科举乎?”则笑曰:“安得以少年处我。”尝在酒所,叹曰:“此亦功名事业也。”显灵宫道士请主师塾,馆饩②甚厚。阅月,忽辞去曰:“安能矻矻③操朱墨,坐几案间乎!”克冲之使,欲与俱,不果。或问之故,曰:“彼不吾强,吾安能为彼行耶!自古大贤闻人不渡海者何限,海岂必渡然后为快也!”其性气屹屹不肯为人屈类此。然意度率直,内不为蹊径,遇所会意,欣然忘去,人亦以此乐之。
为说者曰:“方石先生尝云:天地如许大,中间可喜、可叹、可怪、可笑事何所不有?可胜道哉!”沈按察仲律④尝值古直,询其邑里名籍不置,古直曰:“公不须问,大抵奇怪人也!”其亦善自道耶!《周官》称四民⑤,班固表人物列九卿等,魏晋以来中正第九品,予雅知古直,然不能目其为何如人也。作王古直传。?(选自《李东阳集》,有删节)
【注】①鐍(jué):锁闭。②馆饩(xì):指塾馆的馈赠。③矻矻(kū):极度劳累的样子。④文中划线处均为人名。 ⑤四民:指士农工商
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乡人坐事者坐事:因事获罪
B.独暴立烈日暴立:气愤地站着
C.一日遇诸途,竟被殴被殴:遭遇殴打
D.询其邑里名籍不置不置:不止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王古直“性气屹屹”的一项是(?)(3分)
①古直甘侵辱,竟不言所在? ②使赋日影诗成,纵之归
③群掾欲殴之,或俾自为计。? ④我来为爵禄图耶!
⑤安能矻矻操朱墨,坐几案间乎!”? ⑥然意度率直,内不为蹊径
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古直年少时宁愿受侵害羞辱,也没有说出同乡的妻子儿女所在地,致使自己被投入刑部监狱,体现出他刚直不屈的性格。
B.王古直在元宵节买了个泡灯,像个孩子般天天赏玩游戏。后泡灯不小心碰碎了,他竟然非常不高兴,充分凸显了其率真的一面。
C.王古直视仕途爵禄如草芥,视优厚的俸禄如枷锁。显灵宫道士请王古直主持学堂,馈赠待遇非常丰厚,但王古直不听他人劝说而辞职。
D.王古直被正统派人物认为是一位怪人。他以特有的方式待人处世,也以特有的方式自恃,透露出追求独立自主人格的时代要求。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或劝使仕,大言曰:“我来为爵禄图耶!”“盍科举乎?”(2分)
(2)彼不吾强,吾安能为彼行耶!(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1)有人劝说他去做官,他大声说:“我来京城难道是为了封官进爵吗!”(有人问:)“为什么不参加科举呢?”
(2)他不如我强,我怎么能替他做事呢!
本题解析:
小题1:暴立,站着暴晒
小题1:②是说王古直才华横溢,③是说有人打算打他 ⑥是侧面写
小题1:“不听他人的劝说”这一说法没有依据。
小题1:①劝:勉励?盍:何不?后半句补“有人问”② 不吾:不如吾;安:怎么;行:做事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解释全错的一项是?
[? ]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率:一概。/始速祸焉——速:快疾。
B.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数:道理。/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本来。
C.此三者,吾遗恨也——恨:遗憾。/华山之阳——阳:山的南面。
D.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根源。/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贬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闻:“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瓿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有毁孟尝君于闵王,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右以君贱之也贱:卑微
B.比门下之客比:和……一样,等同于
C.过其友,曰过:拜访
D.臣窃矫君命矫:假托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现冯谖有远见的一组是:(3分)
①倚柱弹其剑?②因烧其券?③视吾家所寡有者?
④使吏召诸民当偿者?⑤窃以为君市义?⑥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②⑥⑤
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谖生活贫困,他托人转告孟尝君,愿到他门下做食客。孟尝君虽然知道冯谖没什么才能,但还是收留了他。
B.冯谖以无法养家为由要回去,孟尝君亲自向他了解家里情况,知道他家中有老母,就派人给他母亲送去衣食。
C.冯谖到薛地收债,很快就办完事,又马不停蹄,一大早赶回齐都,这让孟尝君感到十分奇怪。
D.冯谖曾主动问孟尝君,到薛地要买些什么东西回来。后来,他什么东西都没买,虽然做了一番解释,但孟尝君心里还是不快。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3分)
(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
(1)(这位)客人果然有才能,我真对不起他,(我们)还未曾见过面呢。
(2)现在,您只有小小薛地,您不但不好好安抚薛地子民,视民如子,反而像商人一样在他们身上榨取利益。)
本题解析:
小题1:(贱:轻视,看不起)
小题2:略
小题3:(孟尝君是通过他人之口了解到冯谖家中情况的)
小题4:略
[参考译文]
齐国有位名叫冯谖的人,生活贫困,养活不了自己,他让人转告孟尝君,说愿意到孟尝君门下作食客。孟尝君问:“冯谖有何爱好?”回答说:“没有什么爱好。”又问:“他有何才干?”回答说:“没什么才能。”孟尝君笑了笑,说道:“好吧。”就收留了冯谖。那些手下的人因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所以只给粗茶谈饭他吃。
过了没多久,冯谖靠着柱子,用手指弹着他的佩剑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没有鱼吃啊!”手下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就照一般食客那样给他吃吧。”又过了没多久,冯谖又靠着柱子,弹着剑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出门连车也没有!”左右的人都笑他,又把这话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照别的门客那样给他备车吧。”于是冯谖坐着车子,举起宝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并且说道:“孟尝君把我当客人一样哩!”后来又过了些时,冯谖又弹起他的剑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在这儿无法养家。”左右的人都很讨厌他,认为这人贪心不足。孟尝君知道后就问:“冯先生有亲属吗?”回答说:“有位老母。”孟尝君就派人供给冯谩母亲的吃用,不使她感到缺乏。这样,冯谖就不再唱了。
后来,孟尝君拿出记事的本子来询问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冯谖在本上署了自己的名,并签上一个“能”字。孟尝君见了名字感到很惊奇,问:“这是谁呀?”左右的人说:“就是唱那‘长铗归来’的人。”孟尝君笑道:“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亏待了他,还没见过面呢!”他立即派人请冯谖来相见,当面赔礼道:“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整天埋在国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而您却并不见怪,倒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是吗?”冯谖回答道:“愿意去。”于是套好车马,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身了。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
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都高呼“万岁”。
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冯谖回得如此迅速,孟尝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冯谖说:“都收了。”“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回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孟尝君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冯谖道:“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地,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行呢?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听后很不快地说:“嗯,先生,算了吧。”
过了一年,齐闵王对孟尝君说:“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子。”孟尝君只好到他的领地薛去。还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携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到来。孟尝君见此情景,回头看着冯谖道:“您为我买的‘义’,今天才见到作用了。”
本题难度:一般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 | ||